<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梅曾亮《記棚民事》“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作者:佚名 古詩詞考題 來源:網絡

      ①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盡覽其奏議。其任安徽巡撫,奏準棚民開山事甚力,大旨言與棚民相告訐者,皆溺于龍脈風水之說,至有以數百畝之山,保一棺之土,棄典禮,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叢山峻嶺、人跡不可通之地,開種旱谷,以佐稻粱。人無閑民,地無遺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啟事端。余覽其說而是之。

      ②及余來宣城問諸鄉人皆言未開之山土堅石固草樹茂密腐葉積數年可二三寸,每天雨從樹至葉,從葉至土石,歷石罅滴瀝成泉,其下水也緩,又水下而土不隨其下。水緩,故低田受之不為災;而半月不雨,高田猶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鋤犁疏其土,一雨未畢,沙石隨下,奔流注壑澗中,皆填汙不可貯水,畢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無繼者。是為開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無稅之傭,而瘠有稅之戶也。余亦聞其說而是之。

      ③嗟夫!利害之不能兩全也久矣。由前之說,可以息事;由后之說,可以保利。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記棚民事 〔清〕梅曾亮)

      22、第①段中當地百姓反對棚民開山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

      23、本文前兩段均用“余覽(聞)其說而是之”作結,試分別概括“其說”內容。(2分)

      24、分析第②段劃線句的表達效果。(2分)

      25、對第③段劃線句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后兩種觀點各有優點,或“息事”,或“保利”。

      B、前觀點能夠平息棚民與“相告訐者”之間的沖突。

      C、后觀點能夠避免開山所致損失,保持住最大利益。

      D、前后觀點都是作者認同的,但又看到二者的不足。

      26、作者對“棚民開山”有沒有明確的觀點?對此你如何評價?(4分)

      參考答案

      22.(1分)他們沉迷風水迷信,擔心開山破壞好風水。

      23.(2分)第①段“其說”是指董文恪認為開山具有使閑散百姓開荒獲利避免紛爭的益處(1分)。第②段“其說”是指鄉人認為開山導致水土流失以致貽害能生長糧食的田地具有害處(1分)。

      24.(2分)作者將復雜的意思濃縮為對偶句,對偶中又有對比(1分),突出棚民開山所導致的后果嚴重,實則是有害而無利之舉(1分)。 (評分說明:如從整句的角度來分析亦可。)

      25.(3分)B

      26.(4分)沒有明確觀點(1分)。只是對兩種情況作客觀分析(1分),分別指出棚民開山的利弊(1分)。這種客觀的不妄下結論的態度,值得肯定(1分)。提出問題供人討論,也為真正解決問題起到很積極的作用(1分)。 (評分說明:判斷沒有明確觀點1分;后四點答到三點即給3分)

      二: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 行狀:記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

      B.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嶺 茹淡,吃沒有滋味的東西。

      C.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俟:依靠

      D.余覽其說而是之 是:認為……對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開種旱谷,以佐稻粱 引壺觴以自酌

      B.畢至洼田中乃止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C.則吾蓋未得其術也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D.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斷句正確的是( )

      A. 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B. 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C. 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D.若無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憂則吾蓋未得其術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

      4.下列對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董文恪公任安徽巡撫期間,上奏力主準許棚民開荒山地,認為這樣可以解決無地農民的困難,作者贊同他的說法。

      B.宣城鄉民認為開山辟地會造成水土流失,害處大,不值得提倡,作者認為鄉民的說法也有道理。

      C.結尾一段“如董公之所憂”,“憂”是指不開山容易惹出事故,而開山又易水土流失。

      D.文章論述了棚民開墾荒山的“利”與“害”,反映了作者對國事民生的關注,其論題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5.翻譯上面文言文材料中劃線的句子

      (1)其任安徽巡撫,奏準棚民開山事甚力。(3 分)

      (2)是為開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無稅之傭,而瘠有稅之戶也。(4分)

      (3)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鋤犁疏其土故記之以俟夫習民事者。(4分)

      參考答案

      1.C(俟:等待)

      2. A (A 用來,連詞;B 副詞,才;/代詞,這樣;C 代詞,這樣;表婉商語氣,希望。 D 名詞性短語,„„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

      3. B.

      4.C(“董公之所憂”,“憂”是指不開山容易惹出事故,并沒有提及開山又易水土流失的問題)

      5.①他在任安徽巡撫時,為向皇帝上書奏請批準棚民開發山地的事情,非常盡力。 ②這是為了開墾不長五谷的土地,而損害了能生長糧食的田畝;有利于不納賦稅的貧雇農,而削弱了納稅的地主。 (3)現在用刀斧砍凈山上的草木,用鋤頭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

      參考譯文

      我為董文恪先生寫記述其家世和生平的文章,看了他的全部奏議。他在任安徽巡撫時,向皇帝上書奏請批準棚戶農民開發山地的事情,非常著力,大致意思是說:和棚戶農民互相攻擊的人,都沉迷于風水迷信之說,甚至有的用數百畝的山地,來保護一口棺材的土穴,違背典章制度,荒廢山地收成,因此不可以照此實行。而棚戶農民能夠在叢山峻嶺,人跡不可到達的地方進行艱苦的勞動,吃粗而無味的食物,開山種植宜于旱地生長的莊稼,用來輔助稻谷和小米的不足。沒有閑散的百姓,也沒有不獲收成的土地,在策略上非常有利,不可以禁止,以免引起亂子。我看了他的奏議,認為是對的。

      等到我來到宣城,問鄉人關于棚戶農民開山的事,都說:沒有開過的山,土石堅固,草和樹長得茂密,腐爛的樹葉積聚幾年,大約有二三寸厚,每到天下雨的時候,雨水從樹上流到腐葉上,再從腐葉流到土石上,經過石縫一點一滴下滴成為泉水,這種泉水往下流比較緩慢,再加上水流下去山土不跟隨著一起流失。水流緩慢,所以地勢低下的田地受到水流也不會造成水災;如果半個月不下雨,高處的田地還能受到泉水的滲透和澆灌?,F在用刀斧砍凈山上的草木,用鋤頭和犁耙疏松山上的泥土,一場雨沒有下完,泥沙和山石隨著一起流下去,奔流進入山谷溪澗中,都填塞淤積起來不可以積水,最后流到低凹的洼田中才停止;等到洼田干涸的時候,而山田的水也已沒有了。這是為了開墾不長五谷的土地,而損害了能生長糧食的田畝;有利于不納賦稅的貧雇農,而削弱了納稅的地主。我聽了他們的說法,也認為是對的。

      咳!利和害不能兩全也由來已久了。依前一種說法,可以不致惹出事故;依后一種說法,可以保護農田的生產。如果既不失去農田的利益,而又不至于象董公所擔憂的,那么我還沒有得到這樣的辦法。所以記下來以等待熟悉百姓事務的人來處理。

      『注』①行狀:記述其家世和平生的文章。②棚民:指失去土地的流民。

      關鍵詞:記棚民事

      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梅曾亮《記棚民事》“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