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太平御覽·羽族部·卷三

      作者:李昉、李穆、徐鉉 全集:太平御覽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鸞

      《春秋玄命苞》曰:火離為鸞。

      《春秋孔演圖》曰:天子官守以賢舉,則鸞在野。

      《春秋運斗樞》曰:天樞得,則鸞鳥集。

      《詩含神霧》曰:王者,德化充塞,照洞八冥,則鸞臻。

      尚書中候》曰:昔者軒提像,鸞鳥來儀。

      又曰:周公歸政於成王,太平制禮,鸞鳥見。

      孝經援神契》曰:德至鳥獸,則鸞鳥舞。

      謝承《后漢書》曰:方儲,字圣明。幼喪父,事母。母終,日自負土成墳,種奇樹千株,鸞鳥棲其上,白兔游其下。

      又曰:靈帝建寧四年,河南上言:二鳳皇、二鸞鳥集原縣。

      《東觀漢記》曰:王阜為重泉令,鸞鳥止學宮闕。阜使掾沙疊為張雅樂擊磬,鳥舉足垂翼,應聲而舞。止縣庭,留十余日去。

      北史》后魏柳楷對蕭寶寅曰:"閣王齊明帝子,天下所屬,且謠言曰:'鸞生十子,九子毈,一子不毈,關中亂。'武王有亂臣十人。亂者,理也。大王當理關中,何所疑慮?"

      山海經》曰:軒轅之國,清沃之野,鸞鳥自歌。(《海內經》云:廣都之野鸞自歌。)

      又曰: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以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說文》曰:鸞者,神靈之精也。赤色,五彩,雞形,鳴中主音,頌聲作則至。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氐羌獻鸞鳥。

      孫氏《瑞應圖》曰:鸞鳥,赤神之精,鳳皇之佐。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人君。行步有容,進退有度。祭祠、宰人咸有敬讓,萊糙、親疏有序則至。一本曰:心識鍾律,律調則至,鳴舞以和之。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曰:"仙之次藥,有靈丘倉鸞之血。"

      焦贛《易林》曰:溫山松柏,常茂不落。鸞鳳以庇,得其歡樂。

      《括地圖》曰:羽民有羽,飛不遠。多鸞鳥,食其卵。去九疑四萬二千里。

      抱樸子》曰:《昆侖圖》曰:"鸞鳥似鳳而白纓,聞樂則蹈節而舞,至則國安樂。"

      《決錄》注曰:辛繕,字公文。治《春秋》讖緯,隱居華陰,光武徵不至者。有大鳥,高五尺,雞首燕頷,蛇頸魚尾,五色備舉而多青。棲繕槐樹,旬時不去。弘農太守以聞,詔問百僚,咸以為鳳。太史令蔡衡對曰:"凡像鳳者有五多:赤色者鳳多,黃色者鹓雛多,青者鸞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鵠多。今此鳥多青者,乃鸞,非鳳也。"上善其言。三公聞之,咸遜位避繕,繕不起。

      車頻《秦書》曰:符堅時,關隴人安,百姓豐樂。民歌曰:"長安大街,兩邊種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棲。"

      崔骃《七言詩》曰:鸞鳥高翔時來儀,應治歸德合枉彐,啄食揀實蟻池。

      范太《鸞鳥詩序》曰:琤蚌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襖戤,欲其鳴而不能致。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逾戚,三年不鳴。夫人曰:"聞鳥見其類而后鳴,可懸鏡以映之。"王從言。鸞睹影,感契慨焉,悲鳴哀響中宵,一奮而絕。

      ○鶴

      《韻集》曰:鶴,善鳴鳥。

      《春秋說題辭》曰:鶴知夜半。(鶴,水鳥也。夜半水位感其生氣,則益喜而鳴。)

      《易通卦驗》曰:立夏,清風至而鶴鳴。

      周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左傳》曰:狄人伐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

      《毛詩》曰:《鶴鳴》,誨宣王也。鶴鳴於九皋,聲聞于天。(興也。皋,署也。言身隱而名著。)

      《詩義疏》曰:鶴,大如鵝,長三尺,腳青黑,高三尺馀,赤頰赤目,喙長四寸。多純白,亦有蒼色者。今人謂之"赤頰"。常夜半鳴,高聞八九里,惟老者乃聲下。今吳人園中及士大夫家皆養之,雞鳴時亦鳴。

      《漢書》曰:王莽常以鶴髓漬穀種學仙。

      后漢書·鄭弘傳》注引孔靈符《會稽記》曰:射的山南有白鶴,為仙人取箭。弘常彩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既粢d薪為難,愿旦南風、暮北風。"移后果然。故若耶溪風至今呼為"鄭公風"也。

      晉書》曰:嵇紹始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戎曰:"君復未見其父耳。"

      又曰:吳隱之,年十馀歲,丁父憂,每號泣,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家貧,無人鳴鼓,每至哭臨之時,常有雙鶴唳。及祥練之夕,復有群雁俱集。

      宋書》曰:齊高帝鎮淮陰,為宋明帝所疑,被徵為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群鶴,仍命筆詠之曰:"八風舞遙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間志,為君苑中禽。"

      梁書》曰:庾域母好鶴唳。域在位營求,孜孜不怠。一旦,雙鶴來下。論者以為孝感所致。

      莊子》曰:鳧糝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又曰:老子孔子曰:"夫鶴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列子》曰:詹何曰:"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鶴於青云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

      墨子》曰: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對曰:"蝦蟆日夜鳴,口乾而人不聽之;鶴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

      《抱樸子》曰:周穆王南征,一鋸ā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神異經》曰:西海之外有鶴國,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經論跪拜。壽三百歲。人行如飛,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鶴,鶴遇即吞之,亦壽三百歲,人在鶴腹中不世。

      《琴操》曰:高陵牧子取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妻聞,中夜驚起,倚戶悲嘯。牧子聞之,援琴鼓之云:"痛恩襖戤永離,嘆別鶴以舒情。"故曰:《別鶴操》。

      論衡·藝增》篇曰:鶴鳴九折之澤,聲聞于天。此增益也。案:鶴鳴參天,人則不聞。鳴在于澤,云何謂乎?

      《八王故事》曰:陸機為成都王所誅,顧左右嘆曰:"今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得。"

      《陶侃別傳》曰:侃丁母艱,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形鮮異,知非常人,遣看之,但見雙鶴飛而撤覦。

      《世說》曰:劉尊祖少為殷中軍所知,稱之於庾公。庾公甚欣,便取為佐引見,坐獨榻上與語,劉爾日殊不稱。庾公小失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能舞,常向客稱之,客至,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能舞,故稱云。

      又曰:衫戔道林好鶴,時有遺其雙鶴者,趐長欲飛,林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能復起,乃舒翼反顧,視之似懊喪意。林公曰:"既有陵云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乎?"養令翮成,遂放飛去。

      《述異記》曰:宋玄嘉初,鎮北將軍王仲德鎮彭城。左右出獵,遇一鶴將二子,悉禽之,歸以獻王。王使養之。其小者,口為人所裂,遂不能飲食。大者輒含粟哺之,飲輒含水飲之,先令蒲哎,未曾亡也。王甚襖戤,令精加養視。大者羽翮先成,每翥撤覦。小者尚未能飛,大者終不先去,留飲飴之。又於庭中蹇躍,教其飛飏六十馀日,小者能飛,乃與俱去。

      《風土記》曰:鳴鶴戒露。此鳥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鳴相警,移徙所宿處。

      《淮南八公相鶴經》曰:鶴者,陽鳥也,而游於陽,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七年小變,十六年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六百年形定。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頭赤;食於水,故其喙長;軒於前,故后指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云,故毛豐而肉疏;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生天壽不可量;戍以體無青、黃二色者,木土之氣內養,故不表於外。是以行必依洲嶼,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鶴之上相;瘦頭朱頂,露眼黑精,高鼻短喙,〈骨圭〉(音故列切。)頰〈骨毛〉耳,長頸促身,燕膺鳳翼雀尾,龜背鱉腹,軒前腹后,高足粗節,洪髀纖指,此相植蹈者也。鳴則聞於天,飛則一舉千里。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云漢,復七年舞應節,復七年晝夜十二時鳴聲中律;復百六十年不食生物,復大毛落,茸毛生,雪白或純黑,泥水不污;復百六十年,雄雌相見,目精不轉而孕;千六百年,飲而不食,鸞鳳同為群。圣人在位,則與鳳皇翔於甸。

      穆天子傳》曰:至於巨搜氏,巨搜之人乃獻白鶴之血,以飲天子。

      又曰:天子飲於孟氏,爰舞白鶴二八。

      《吳越春秋》曰:吳王闔閭有女。王伐楚,與夫人及女會食蒸魚,王常半以與女。女怨曰:"王食我殘魚,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殺。闔閭痛之,葬於邦西昌門,鑿地為女墳,積玉為山,丈石為郭,僅獰叆、玉杯、銀樽、珠襦植鄲皆以送女。乃舞白鶴於吳市中,令萬民隨觀之。遂使與鶴俱入羨門,因塞之以送死。

      《漢武帝內傳》曰:宣帝即位,尊孝武廟為世宗行所。巡狩郡國,皆立廟。告祠世宗廟,曰有白鶴集后庭。

      《東觀漢記》曰:章帝至岱宗,柴望畢,白鵠三十從西南來,經祠壇上。

      《列仙傳》曰:王子喬見桓良曰:"庚我緱氏山頭。"至期,果乘白鶴住山顛,望之不得到。

      又曰:蕭史善吹簫,能致白鶴。

      《神仙傳》曰:介像死,吳先帝思之,以像所住屋為廟,時時往祭之,有白鶴來止。

      李尊《太玄真人茅君內傳》曰:茅盈留句曲山,告二弟曰:"吾去有局任,不復得數相涂卻。"父老歌曰:"茅山連金陵,江湖據下流。三神乘白鶴,各在一山頭。佳雨灌早稻,陸田亦復周。妻子保堂室,使我無百憂。白鶴翔金穴,何時復來游?"

      《邴原別傳》曰:邴君所謂云中白鶴,非鶉鷃之網能虜簵。

      《永嘉郡記》曰:沭溪野青田中有雙白鶴,年年生伏,長大便去。只伯馀父母一詩在耳,精白可愛,多云神仙所養。

      《荊州記》曰:衡山有三峰,極秀。一峰名紫蓋峰,欠覦明景,輒有一詩白鶴回翔其上,清響亮徹。

      焦贛《易林》曰:白鶴銜珠。

      王韶之《神鏡記》曰:苜眶郡南百馀里有蘭巖,常有雙鶴,素羽皎然,日夕偶影翔集。傳云:"昔夫婦俱隱此,年數百歲,化成此鶴。"

      《臨海記》曰:郡西北有白鶴山,周回六十里,高三百丈。有泄水懸注,遙望如倒掛白鶴,因以為名。古老相傳云:此山昔有鶴,晨飛入會稽雷門鼓中。於是雷門鼓鳴,洛陽聞之。孫恩時斫此鼓,見白鶴飛出,高翔入云。此后鼓無復遠聲。

      《古歌辭》曰:飛來白鶴,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籽盎病,不能相隨,五里還顧,量蕊徘徊。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日摧頹。

      《唐書》曰:天寶中,華陰郡奏:白鶴見於西岳五福峰。

      又曰:至德中,肅宗降道戤辰,有慶云屬天,白鶴飛舞於上所居殿宇,翱翔二十馀匝而去。

      戰國策》曰:莊辛謂楚襄王曰:"黃鶴生江海,俯啄鰋鯉,仰斷菱藕,奮其六翮,自以為伍錄,與人無爭。不知夫射者方虛隆矢,治矰繳,將加己者萬仞之上。故晝游江湖,媳憎鼎俎。

      《韓詩外傳》曰: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謂哀公曰:"夫雞有五德,君猶瀹而食之者,以其所從來近也;未若黃鶴一舉千里,止君園池,啄君稻粱,君猶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故臣將去君,黃鶴舉矣!"

      離騷》曰:黃鶴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

      《述異傳》曰:荀瑰,字叔瑋,潛棲卻粒。常東游,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宵漢。俄頃已至,乃駕鶴植釣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渺然煙滅。

      《韓子》曰:師曠鼓新聲。平公問師曠:"桿何聲也?"曰:"清商。"公曰:"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公曰:"可得聞乎?"師曠曰:"古之得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公曰:"得試之乎?"師曠不得已,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從南方來,集於廓門之危;再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公大悅,提觴起為師曠壽。其后大旱。

      孫氏《瑞應圖》曰:玄鶴者,知音樂之節至。

      又曰:黃帝習《昆侖》以舞眾神,玄鶴二八翔其右。

      伏侯《古今注》曰:鶴千歲則變蒼,又千歲黑,所謂玄鶴也。

      《王子年拾遺記》曰:周昭王時,途修國獻青鳳、丹鶴各一雄一雌。以潭皋之粟喂之,以溶溪之水飲之。

      左思《吳都賦》曰:青鶴鹙鸧。

      ○鴻

      禮記》曰: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取其飛有行列,舉於旗首以驚眾。)

      又曰:孟春之月,鴻雁來;(鴻自南方來,將北,反其居也。)季秋之月,鴻雁來賓。(來賓,言客止來去也。)

      《左傳》曰:衛獻公戒孫文子、寧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敕戒二子,喻宀宴食,皆服朝衣,待命旰食。)而射鴻於囿,二子從之。公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如宿。(宿,孫文子邑。)

      《毛詩》曰:《鴻雁》美宣王也。(大曰鴻,小曰雁。)

      又曰:鴻飛遵渚,公歸無所。

      《毛詩義疏》曰:鴻鵠,羽毛光澤純白,似鶴而大,長頸,肉美如雁。又有小鴻,大小如鳧,色亦白,今人直謂鴻也。

      《周易·漸》曰:初六,鴻漸於干;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威儀,吉。(鴻,水鳥也。適進之義,始於下而升,故以鴻為喻,儀可貴也。)

      《韓詩外傳》曰:齊使獻鴻,渴,使者於道飲鴻而失之。使者至楚,曰:"臣欲亡去,為兩使不通;欲被頸而死,將以吾君賤士貴鴻也。"楚王賢之,以為上客。

      史記》曰:陳涉嘆曰:"燕雀安知鴻鵠擲昃哉!"

      管子》曰: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見。立有間,有二鴻飛過?;腹珖@曰:"仲父,今彼鴻鵠有時而南,有時而北,四方無遠,所欲至而至焉,惟有羽翼之故,是能通其意於天下乎?寡人有仲父,猶飛鴻之有羽翼也。"

      《魯獵縈》曰:展毋所為魯君遺齊襄君鴻。至黽浴鴻,鴻失,其裝在。御者曰:"鴻,毛物,可使若一結紿置鴻耶。"答曰:"吾非不能買鴻,是上隱君、下蔽罪也。"

      《試縈》曰:虎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

      淮南子》曰:房不容鴻卵。

      《淮南萬畢術》曰:鴻毛之囊,可以渡江。(盛鴻毛于縑囊,可以渡江不溺也。)

      揚子《法言》曰: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

      《新論·微子操》曰:微子傷殷之將亡,終不可奈何,見鴻鵠高飛,援琴作操,其聲清以淳。

      《傅子》曰:鴻不學飛,飛則撤覦;驥不學行,行則千里。二世修驪山陵,彩玉者傾山,彩珠者蔽海。

      又曰:丈夫重義如太山,輕利如鴻毛,可謂仁義也。諺曰"己是而彼非,不當與非爭;彼是而已非,不當與是平"也。

      《博物志》曰:鴻鵠壽千歲,皆胎產也。

      《晉書·隱逸傳》曰:郭瑀,敦煌人也。張天錫使蓋公明徵之,瑀指翔鴻以示之曰:"桿鳥也,安可籠哉?"遂深逃絕跡。公明拘其門人,瑀嘆曰:"吾逃祿,非避罪也,豈得隱居行義害及門人?"乃出就徵。

      隋書》曰:盧思道遷武陽太守,非其好也,為《孤鴻賦》,以寄其情,曰:"余志學之歲,自鄉里游京,便見識知音,歷受群公之眷。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談者過誤,遂竊虛名。通人楊令君、邢特進已下,皆分庭致禮,倒屣相接,翦拂吹噓,長其光價。而才本駑拙,性實疏懶,勢利貨值,淡然不營。雖籠絆朝市,且三十載,而獨往之心,未始去懷抱也。攝生舛和,有少氣之病。分符坐嘯,作守東原。洪河之湄,沃野彌望。囂務既屏,魚鳥為鄰。有離群之鴻,為羅者所獲,野人馴養,貢之於余。置諸池庭,朝夕賞玩,既用銷憂,兼以輕疾。大《易》稱:'鴻漸於陸,羽儀盛也。'《揚子》曰:'鴻飛冥冥,騫翥高也。'《淮南子》曰:'東歸碣石,違溽暑也。'平子《賦》曰:'南寓衡陽,避祁寒也。'若其雅步清音,遠心高韻,鹓鸞已降,罕見其儔,而鍛翮墻陰,偶影獨立,唼喋秕粺,雞鶩為伍,不亦傷乎?余五世戤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緒,乃為之賦,聊以自慰。"

      ○鵠

      《史記》曰:齊王使淳于髡獻鵠于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以見獻楚王,曰:"齊王使臣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渴,出而飲之而飛去。吾欲刺腹絞頸而絕,恐人議吾君以鳥故令士自殺;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主;欲赴索妃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受罪。"楚王曰:"善。"(《說苑》曰:魏文侯使舍人無檡獻鴻於齊,其事同。)

      《宋書》曰:桓榮祖善彈,為東海太守,登西樓,見翔鵠云中,謂左右曰:"當生取之!"於是彈其兩翅,毛脫盡墜地,無傷。養,毛生乃去。

      南史·孝義傳》曰:謝昌寓,陳郡人也,為劉悛廣州參軍。孝性甚至。常養一鵠,昌寓病頓慨,而鵠頓慨不食。昌寓亡,而鵠遂飛去。

      《韓詩外傳》曰:晉平公游於河而樂,曰:"安得賢士與之樂此也?"舡公蓋疸跪而對曰:"夫珠出江海,玉出昆山,無足而至者,猶主君好之。士有足而至者,猶主君好之;士有足而不至者,蓋主君無好士之意耳。何患無士乎?"平公曰:"吾食客門左千人,門右千人,朝食而不足,夕收市賦;暮食不足,朝收市賦。吾何謂不好士乎?"對曰:"夫鴻鵠一舉千里,所恃者,六翮耳。背上之毛、腹上之毳,益一把,飛不為加高;署一把,飛不為加下。今君之食客,門左門右各千人,亦有六翮在其中乎?將皆背上之毛、腹上之毳也?"(《新序》云:晉文公游西河,舟人固桑樹;《說苑》曰:趙簡子游於河,舟人古對幾書。二語同。)

      《離騷》曰:緣鵠飾玉,后帝是饗。(后帝,謂殷湯也。言伊尹始仕,緣鵠鳥之美,修王鼎以事於湯,湯賢之,遂以為相也。)

      《錄異記》曰:魏安厘王曰:"寡人得如鵠之飛,視天下如莽也。"吳客有隱游者聞之,作木雕而獻王。王曰:"桿有形無用者也。夫作無用之器,世之奸民也。"召游者加刑焉。游者曰:"臣聞大王之好飛也,故敢獻雕,安知王之不知此也?可謂知有用之用,未寤無用之用矣。"乃取而騎之,遂翻然而飛去,莫知所之。

      鄧德明《南康記》曰:昔有盧耽,仕州為治中,少有棲仙之術。常玄會至曉,不及朝列,化為白鵠至閣前,回翔欲下。威儀以帚擲之,得一支履,耽乃驚還坐,內外左右莫不駭異。時步騭為廣州刺史,意甚惡之,便以狀列聞,遂至誅滅。

      《異苑》曰:大亨二年冬,大寒。南洲人見二白鵠語於橋下,曰:"今茲寒不減堯崩年也。"於是飛去。

      《抱樸子》曰:千歲之鵠,隨時而鳴,能登於木,色純白,腦盡成骨。

      《列仙傳》曰:陵陽子安死,葬山下。有黃鵠來,棲其冢邊樹,鳴聲呼"安安"。

      又曰:魯陶門女者,少寡,養姑,紡績為產。魯人欲求之,女乃歌曰:"黃鵠早寡,七年不詩。宛頸獨宿,不與眾同。禽鳥尚然,況於貞良?"魯人聞之,遂不復求。

      《楚辭》曰: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伏侯《古今注》曰:漢惠五年七月,黃鵠二集蕭池。

      《漢書》曰:黃鵠下建章宮太液池中,公卿上壽,賜諸侯王、列侯、宗室金錢。

      《西京雜記》曰:始玄玄年,黃鵠下太液池。上為歌曰:"黃鵠飛兮下建章,羽肅肅兮行蹌蹌,金為衣兮菊為裳。自顧薄德,愧爾嘉祥。"

      《廣志》曰:黃鵠出東海,漢以其來集為祥。

      《魏武樂府》曰:黃鵠摩天薊贓飛,后宮尚得烹煮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揚州獻黃鵠雛五,徙之于玄武池。頸長一丈,聲聞十馀里。

      《淮南子》曰:鳳皇曾游萬仞之上,鴻鵠鸧鵠莫不憚驚。

      郭璞《賦》曰:晨鵠天雞。(此鵠屬也。)

      ○鹍雞

      《穆天子傳》曰:鹍雞飛八百里。(郭璞癥曰:鹍雞,即鵠屬也。)

      《管子》曰:鳧鶩之舍近,鹍雞之通遠。

      《楚辭》曰:鹍雞啁哳而悲鳴。

      張衡《西京賦》曰:翔鹍仰而不逮。(薛綜曰:鹍雞也。音昆。)

      嵇康《琴賦》曰:鹍雞游弦,千里別鵠。

      張華《鷦鷯賦》曰:鹍雞竄於幽險。

      關鍵詞:太平御覽

      《太平御覽·羽族部·卷三》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太平御覽·羽族部·卷三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