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不必讀《論語》

      作者:愚人 全集:論語評論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社科專業的文科生,念了十幾年的書,竟還沒有認真的翻過《論語》這本書,雖然介紹家鄉山東時,常常把孔子這位世界聞名的“老鄉”掛在嘴邊,試圖增加家鄉的“文化底蘊”,但是對孔子其人確實了解不深。這個幾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代言人”的老頭兒,究竟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我想不僅是我,想必大多數中國人都是一知半解。

      最近幾日,翻讀《論語》,我驚喜的發現,許多從小時候就開始背誦的名言警句竟都是出自這里,想來,雖未曾通讀《論語》,已經在中國傳統教育的熏陶滲透下,不知不覺“被學習”了許多孔子的思想。

      在讀《論語》之前,我試圖通過調查些資料來對這部經典有個初步的了解,于是就看到這樣一段話:曾于197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瑞典人漢內斯•阿爾文就曾經在1988年初召開的一次諾貝爾獲獎者的小規模聚會上,就說過:“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一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外國人在30多年前發出的聲音,那時候中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還尚未成立,中國的“反孔”運動還在硝煙彌漫,孔子,這位來自中國遠古時代的思想家的智慧之光已經被西方人注意并發掘。古有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如今越來越多的西方人盡管面臨著語言障礙也要一窺《論語》真容,我想我是帶著一顆既崇敬又好奇的心翻讀這本書的,盡管,此刻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和淺薄的知識積淀來寫《論語》讀后之感,頗有點對孔子不敬的意味,理解不深,還請孔老夫子見諒。

      正如題目所示《不必讀論語》,讀罷《論語》,我將這本薄薄的經典恭恭敬敬的送回了書架,然后在電腦中敲下:不必讀《論語》。正如刀爾登在其新書《不必讀書目》中所言:有些書,不讀也罷!并不是書本身不夠經典,而是此書的思想過于厚重,思想淺薄者讀后不僅不能領悟書中思想,反而會曲解作者,故曰:不讀論語。

      孔子,這個爭議了幾個世紀的人,兩千年前的一位封建帝王驚惶著將孔子送上神壇,奉為“萬世師表”;兩千年后的一場浩劫又將孔子從神壇拉下來,送上刑場。如今的孔子雖然已經被正名,卻也早已不是凡人,成為學術偶像,世界名人。但是人生來是為自己而生,不妄言別人,也不需要別人的評價。易白沙寫過一篇《孔子平議》,在今天看來,有些激烈,對孔子的一些批評,也嫌挑剔。但他開頭便說:“國人為善為惡,當反求自身,孔子未嘗開保險公司,豈能替我負此重要之責?”讀罷一笑,近日中國思想混亂與否,孰對孰錯,與幾個世紀前的孔子有何相干呢?孔子不過是個道德的天才,修為一世,不曾想過要開家保險公司,保萬世太平。

      王充的《論衡》文采斐然,很有見地,但是很少為當代學者認同。也并非此人思想偏激,只能說有時候,人太過認真,就輸了。就以書中那篇《問孔》為例,說論語中記載,一日孔子弟子因貪睡誤了學習,孔子一時恨鐵不成鋼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王充認為孔子是個沒有氣度的老師,不能夠包容學生的過失。然其忽視了一個細節,《論語》一書乃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編著,孔子本人并未參與編寫,書中所述是弟子記憶中老師真情流露的表現?;蛴哪?,或悲傷,都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有血有肉的人。倘若孔子也參與到該書的編寫,或許《論語》的結構會更加清晰,語言會更加精煉,然而可愛之處想必會大打折扣,孔子非圣人,孔子所言也非說教,把一本小小的《論語》當圣經來看,未免太過認真。

      學界還有一段有趣的爭論,在電影《孔子》中也還原過這一場景:寵妃南子仰慕孔子的才學想召見孔子,然而在那個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孔子的弟子擔心老師會被南子美色迷惑喪失原則,孔子向弟子保證:“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后世有人讀到這里會心一笑,好色之心人皆有之,孔子也是男人,而且是一個感情充沛的男人,不是《西游記》里斷七情滅六欲的唐僧,孔子見到南子后心中想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即便是有過一絲不軌之心,又有何錯可言呢?我倒是覺得,孔子在說這句“天厭之!天厭之!”時,臉上泛著紅暈,心中如小鹿般惴惴不安的樣子是真實感情的流露,煞是可愛。

      有人說孔子妄想還原“周禮”,有時候太過固執。的確,在讀《論語》的時候有幾次被孔子固執的堅持深深打動,心中閃過一絲酸楚——”食不語,寢不言。””席不正,不坐。””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很難想象一個人能夠慎獨到如此境界,人都有欲望,都有散漫的時候。窺鏡自視,身為學生的我,往往在校學習期間能勉強保持良好的作息和認真的學習態度,一旦放假回到家中,就如脫韁野馬般,放縱自己,常常日夜顛倒,玩物喪志。而孔子的自制能力竟然如此強,吃飯時堅決不說話,席子擺不正拒絕落座,各類衣物永遠穿著妥當·······如此繁瑣的禮節在外人看來實在多此一舉,堅持下來又實在固執的可愛。但我想,孔子如此克制自己的欲望堅守禮節,不僅僅是一種對“恢復周禮”的政治理想的實踐,更是一種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定位,或許在他的心中,自己將要成為一個有著崇高理想的“不凡”的人,即使身居陋室,即使獨處一室,也要做到一個“不凡”的人應該做到的事。如此,恥笑孔子固執的后人,是否該想一想,自己之所以做不到像孔子一樣活得優雅,是不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高呢?

      說到對自己的定位,近日讀到一本帕帕米爾的《為真實的世界設計》,這位上世紀60年代的著名設計師在書中提到:“設計師到了一個節骨眼上,必須艱難的做出道德和倫理的選擇”。即設計師要在為真正有需要(needs)的多數人設計和為有欲求(wants)的少數人設計之間做出抉擇。選擇前一種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默默無聞的堅守;而選擇后一種則有可能使你站在聚光燈下,收獲鮮花和名聲。而帕帕米爾堅持要做第一種人,為第三世界的貧苦國家設計,為婦女兒童設計,而不是成為富人的“器具”,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設計。這本書被設計界公認為“天方夜譚”,很多設計師是讀著這本書懷抱著崇高理想踏入設計界的大門的,最終卻漸漸在被現實撞到頭破血流后選擇了成為金錢的附庸,畢竟人是要立足于大地而生存的,畢竟沒有面包是無暇顧及理想的。能夠在沒有面包的時候,仍心存理想的人,我們只能尊為圣人。用王爾德的話說是:我們都在陰溝里,但其中有些人卻仰望著星空。

      我想孔子就是一個仰望著星空,一生堅守理想的人,雖然也曾妥協,也曾屈服,但理想的光芒始終閃現在孔子身上。曾經和教授在午餐時交流:我感覺現在的大學生太過功利主義,在學校為了簡歷更加漂亮而奮斗,進入社會更是為了爭得一份薪酬而忘記初心,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今社會能夠得到始終的人真的不多了。還記得教授說過一句話,至今印象深刻:每一個人都是腳踩大地而生存的,如果我們的心里也沒有星辰、沒有大海,那么我們與那些爬行于世上的低級動物有什么區別?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思考,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有怎樣的理想,我的終極目標為何,如果不想清這些就盲目出發,就算留學到異國他鄉,也不過是換了一方土地繼續匍匐;就算身家千萬,也不過是穿上了一件華麗的外衣繼續匍匐。

      在論語中有一段話引起了我對于財富的思考——子曰:回也其庶乎,縷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顏回是孔子最欣賞的弟子,其賢能自不必多言,但此人不追求功名利祿,一生過著顛沛流離、貧寒交集的生活。而賜,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此人與顏回不同,非常精通理財和商道,雖然整日和俗世的金錢打交道,富甲一方,但賜保持了儒家弟子的修養,將儒學貫通進經商,開中國儒商的鼻祖。顏回和賜的不同命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生的兩種姿態。無謂對錯,無謂境界高低,但求心中堅守信仰,眼中還有星辰和大海,財富只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件華麗的外衣,有則珍惜擁有,無則享受精神財富,如此了此一生,想必也能無限接近孔子心中的“仁”。

      事實上,我幾乎是在熱淚盈眶中讀完《論語》的,因為常常有一些美好真切的話戳到人的淚點,比如談到人生的終極目標時,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就是這么簡單,不是政治上實現宏圖霸業,不是思想上成為萬世宗師,孔子想要的不過是社會在周“禮”的規范下,實現黃發垂髫,其樂融融。如此淳樸真切的愿望,卻在兵荒馬亂的春秋時代成為一個“桃花源”。這不得不讓人扼腕嘆息。修讀大學的經濟學課時,教授偏執的認為“人是自私的”這個命題不容推翻,當今世界一切經濟現象的解釋都基于這個假設。而孔子的那套“以德服人”、“以禮服人”在一個冷酷理性的經濟學家眼里只能說“太傻太天真”。憑我所學,目前無力推翻“人是自私的”假設,但我仍偏執的認為:人,并不總是自私的??倳?ldquo;太傻太天真”的人違背這個原則,總會有無法精確計算的“道德成本”。老人跌倒了沒有人扶,在經濟學中的解釋是——人們不扶老人的道德懲罰成本還不夠高,沒有高到比可能被欺詐的金額高,所以自私的經濟人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默默走開。但我寧愿它的解釋方式是:中國人已經喪失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這是民族的悲哀,是傳統教育的缺失。

      不必讀孔子,因為一個思想淺薄的人是無法與孔子對話的。你可能覺得孔子的察言觀色待人接物有虛偽的成分,但你無法理解這其中“外圓內方”的藝術。你可能覺得孔子的政治理想有天真的成分,但你無法理解一個身處亂世的道德天才是何等無奈。你可能覺得《論語》中的只言片語有說教的成分,像極了心靈雞湯;但你無法明白這一句句說教背后是一個又一個的問號,需要你我自我審視。你無法明白為何帶著問題讀這本書會越來越迷茫,當然你更無法明白,偶然與書中的某句話相遇時觸動心弦的感覺。

      所以我說,不必讀《論語》,窺鏡自視,等你真正能夠平心靜氣的與孔子對話的時候,再來重讀《論語》罷。

      關鍵詞:論語評論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不必讀《論語》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