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民無信不立

      作者:佚名 全集:孔子思想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語出《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子貢向孔子請教為政的道理??鬃诱f治邦強國之政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足食”,包括經濟、政治、社會的安定,要讓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足兵”,武備堅固。能夠做到“足食足兵”,還要使人民信賴政府和執政者。子貢就說,假使受時代的環境限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要在這三件事之間少做一件的時候,應該先去掉哪一樣?孔子說,先去了軍備。子貢又問,萬一碰到還不能維持足食與立信這兩項的情況下,又應該先去哪一項?孔子說,那寧可去兵去食,乃至沒有飯吃都可以,但政府對人民必須堅守一個“信”字。朱熹解說:“民無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無信則雖生而無以自立,不若死之為安。故寧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寧死不失信于我也”。

      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和準備,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公布。因為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統治者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門前放置了一根高三丈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木頭搬到北門去,便賞賜十兩黃金。老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大家議論紛紛,卻沒有人前去搬木頭。商鞅于是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兩黃金。”有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上前把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信守諾言,賞給了他五十兩黃金,以此表明沒有欺騙百姓。商鞅的這一舉動,在秦國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變法令頒布了一年,秦國百姓前往國都控訴新法使民不便的數以千計。這時太子也觸犯了法律,商鞅說:“新法不能順利施行,就在于上層人士帶頭違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刑罰。”便將他的老師公子虔處刑,將另一個老師公孫賈臉上刺字,以示懲戒。第二天,秦國人聽說此事后,都漸漸遵從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無盜賊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為國作戰,不敢再行私斗,鄉野城鎮都得到了治理。老百姓十分信任政府的法令,都能做到令行禁止。秦國在變法后,一躍而成為戰國中的強國,其中商鞅立柱取信的舉措功不可沒。

      關鍵詞:孔子思想

      《民無信不立》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民無信不立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