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志·卷三十四

      作者:張廷玉等 全集:明史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禮十二(兇禮一)

        次五曰兇禮。凡山陵、寢廟與喪葬、服紀及士庶喪制,皆以類編次。其謁陵、忌辰之禮,亦附載焉。

        山陵

        太祖即位,追上四世帝號?;首婵嘉踝?,墓在鳳陽府泗州蠙城北,薦號曰祖陵。設祠祭署,置奉祀一員,陵戶二百九十三?;士既首?,墓在鳳陽府太平鄉。太祖至濠,嘗議改葬,不果。因增土以培其封,令陵旁故人汪文、劉英等二十家守視。洪武二年薦號曰英陵,后改稱皇陵。設皇陵衛并祠祭署,奉祀一員、祀丞三員,俱勛舊世襲。陵戶三千三百四十二,直宿灑掃。禮生二十四人。四年,建祖陵廟。仿唐、宋同堂異室之制,前殿寢殿俱十五楹,東西旁各二,為夾室,如晉王肅所議。中三楹通為一室,奉德祖神位,以備袷祭。東一楹奉懿祖,西一楹奉熙祖。十九年,命皇太子往泗州修繕祖陵,葬三祖帝后冠服。

        三十一年,太祖崩。禮部定議,京官聞喪次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赴內府聽遺詔。于本署齋宿,朝晡詣幾筵哭。越三日成服,朝晡哭臨,至葬乃止。自成服日始,二十七日除。命婦孝服,去首飾,由西華門入哭臨。諸王、世子、王妃、郡主、內使、宮人俱斬衰三年,二十七月除。凡臨朝視事,素服、烏紗帽、黑角帶,退朝衰服。群臣麻布員領衫麻布冠、麻绖、麻鞋。命婦麻布大袖長衫,麻布蓋頭。明器如鹵簿。神主用栗,制度依家禮。行人頒遺詔于天下。在外百官,詔書到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四拜。聽宣讀訖,舉哀,再四拜。三日成服,每旦設香案哭臨,三日除。各遣官赴京致祭,祭物禮部備。孝陵設神宮監并孝陵衛及祠祭署。建文帝詔行三年喪,事在《本紀》。以遭革除,喪葬之制皆不傳。

        文帝崩于榆木川,遺詔一遵太祖遺制。京師聞訃,皇太子以下皆易服。宮中設幾筵,朝夕哭奠。百官素服,朝夕哭臨思善門外。禮部定喪禮,宮中自皇太子以下及諸王、公主,成服日為始,斬衰三年,二十七月除。服內停音樂、嫁娶、祭禮,止停百日。文武官聞喪之明日,詣思善門外哭,五拜三叩頭,宿本署,不飲酒食肉。四日衰服,朝夕哭臨三日,又朝臨十日。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視事,白布裹紗帽、垂帶、素服、腰绖、麻鞋。退朝衰服,二十七日外,素服、烏紗帽、黑角帶,二十七月而除。聽選辦事等官衰服,監生吏典僧道素服,赴順天府,朝夕哭臨三日,又朝臨十日。命婦第四日由西華門入,哭臨三日,俱素服,二十七日除。凡音樂祭祀,并輟百日?;榧?,官停百日,軍民停一月。軍民素服,婦人素服不妝飾,俱二十七日。在外以聞喪日為始,越三日成服,就本署哭臨,余如京官。命婦素服舉哀三日,二十七日除。軍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余俱如京師。凡京官服,給麻布一匹自制。四夷使臣,工部造與。諸王公主遣官及內外文武官詣幾筵祭祀者,光祿寺備物,翰林院撰文,禮部引赴思善門外行禮。京城聞喪日為始,寺觀各鳴鐘三萬杵,禁屠宰四十九日。喪將至,文武官衰服,軍民素服赴居庸關哭迎?;侍?、親王及群臣皆衰服哭迎于郊。至大內,奉安于仁智殿,加斂,奉納梓宮。遣中官奉大行皇帝遺衣冠。作書賜漢王、趙王。禮臣言:“喪服已逾二十七日,請如遺命,以日易月?!钡垡澡鲗m在殯,不忍易,素冠、麻衣、麻绖視朝,退仍衰服,群臣聽其便。

        十二月,禮部進葬祭儀:發引前三日,百官齋戒。遣官以葬期告天地宗社,皇帝衰服告幾筵,皇太子以下皆衰服隨班行禮。百官衰服朝一臨,至發引止。前一日,遣官祭金水橋、午門、端門、承天門、大明門、德勝門并所過河橋、京都應祀神祇及經過應祀神祠,儀用酒果肴饌。是夕,設辭奠,帝后太子以下皆衰服,以序致祭。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命執事者設大昇轝、陳葬儀于午門外并大明門外。將發,設啟奠?;实埕呋侍右韵滤シ陌?。奠帛、獻酒、讀祝,四拜。舉哀,興,哀止,望瘞。執事者升,徹帷幙,拂拭梓宮,進龍輴于幾筵殿下。設神亭、神帛輿、謚冊寶輿于丹陛上,設祖奠如啟奠儀?;实墼勮鲗m前,西向立?;侍?、親王以次侍立。內侍于梓宮前奏,請靈駕進發,捧冊寶、神帛置輿中;次銘旌出;執事官升梓宮,內執事持翣左右蔽。降殿,內侍官請梓宮升龍輴,執事官以彩帷幕梓宮,內侍持傘扇侍衛如儀。舊御儀仗居前,冊寶、神帛、神亭、銘旌以次行?;实塾傻钭箝T出,后妃、皇太子、親王及宮妃后隨。至午門內,設遣奠,如祖奠儀。內侍請靈駕進發,皇帝以下哭盡哀,俱還宮。梓宮至午門外,禮官請梓宮升大升轝。執事官奉升轝訖,禮官請靈駕進發?;侍?、親王以下哭送出端門外,行辭祖禮。執事官設褥位于太廟帛香案前?;侍右壮7?,捧神帛,由左門入,至褥位跪,置神帛于褥,興,正立于神后跪。禮官跪于左,奏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謁辭?;侍痈┓?,興。贊五拜三叩頭畢,皇太子捧神帛興,以授禮官。禮官安輿中,請靈駕進發?;侍尤詥史?,親王以下隨行。梓宮由大明中門出,皇太子以下由左門出,步送至德勝門外,乘馬至陵,在途朝夕哭奠臨。諸王以下及百官、軍民耆老、四品以上命婦,以序沿途設祭。文武官不系山陵執事者悉還。至陵,執事官先陳龍輴于獻殿門外,俟大升轝至。禮官請靈駕降轝,升龍輴詣獻殿。執事官奉梓宮入,皇太子、親王由左門入,安奉訖,行安神禮?;侍铀陌?,興,奠酒,讀祝。俯伏,興,四拜,舉哀。親王以下陪拜,如常儀。遣官祀告后土并天壽山,設遷奠禮,如上儀。將掩玄宮,皇太子以下詣梓宮前跪。內侍請靈駕赴玄宮,執事官奉梓宮入皇堂。內侍捧冊寶置于前,陳明器,行贈禮?;侍铀陌菖d,奠酒,進贈。執事官捧玉帛進于右,皇太子受獻,以授內執事,捧入皇堂安置。俯伏,興,四拜,舉哀,遂掩玄宮。行饗禮,如遷奠儀。遣官祀謝后土及天壽山。設香案玄宮門外,設題主案于前,西向。設皇太子拜位于前,北向。內侍盥手奉主置案上,題主官盥手西向題畢,內侍奉主安于神座,藏帛箱中。內侍奏請太宗文皇帝神靈上神主。贊四拜,興,獻酒,讀祝。俯伏,興,四拜,舉哀。內侍啟櫝受主訖,請神主降座升輿。至獻殿,奏請神主降輿升座,行初虞禮?;侍铀陌?,初獻,奠帛酒,讀祝,俯伏,興。亞獻、終獻,四拜,舉哀,望瘞。內官捧神帛箱埋于殿前,焚兇器于野。葬日初虞,柔日再虞,剛日三虞,后間日一虞,至九虞止。在途,皇太子行禮。還京,皇帝行禮。

        神主將還,內侍請神主降座升輿,儀仗侍衛如儀?;侍与S,仍朝夕奠。至京,先于城外置幄次,列儀衛,鼓吹備而不作。百官衰服候城外,主入幄次,百官序列,五拜三叩首。神主行,百官從。至午門外,皇帝衰服迎于午門內,舉哀,步導主升幾筵殿?;实哿⒌钌?,內侍請神主降輿升座,行安神禮?;实鬯陌?,興,奠酒,讀祝。俯伏,興,四拜,舉哀?;侍右韵屡惆?。百官于思善門外行禮如儀。明日,百官行奉慰禮。

        卒哭用虞祭后剛日,禮同虞祭,自是罷朝夕奠。祔饗用卒哭之明日,太常寺設醴饌于太廟,如時饗儀,樂設而不作。設儀衛傘扇于午門外,內侍進御輦于幾筵殿前,皇帝衰服四拜,舉哀。興,哀止,立于拜位之東,西向。內侍請神主降座升輦,詣太廟祔饗。至思善門外,皇帝易祭服,升輅,隨至午門外,詣御輦前跪。太常卿奏請神主降輦,皇帝俯伏,興,捧主由左門入,至丹陛上。典儀唱“太宗文皇帝謁廟”。至廟前,內侍捧主至褥位,皇帝于后行八拜禮。每廟俱同。內侍捧主北向,太常卿立壇東,西向。唱“賜坐”,皇帝搢圭,奉神主安于座,詣拜位行祭禮,如時饗儀。太常卿奏請神主還幾筵,皇帝捧主由廟左門出,安奉于御輦?;实凵`隨,至思善門降輅,易衰服,隨至幾筵殿前。內侍請神主降輦,升座?;实塾傻钭箝T入,行安神禮畢,釋服還宮。明日,百官素服行奉慰禮。

        大祥,奉安神主于太廟,禮詳廟制?;实奂栏鎺左鄣?,皇太后、皇后以下各祭一壇,王府遣官共祭一壇,在京文武官祭一壇。自神主出幾筵殿,內侍即撤幾筵、帷幄,焚于思善門外。禫祭,遣親王詣陵行禮。

        洪熙元年,仁宗崩?;侍舆€自南京,至良鄉,宮中始發喪,宣遺詔。文武官常服于午門外四拜。宣畢,舉哀,復四拜。易素服,迎皇太子于盧溝橋,橋南設幕次香案?;侍又?,常服,詣次四拜。聽宣遺詔,復四拜,哭盡哀。易素服至長安右門下馬,步哭至宮門外,釋冠服,披發詣梓宮前,五拜三叩首,哭盡哀。宮中自皇后以下皆披發哭?;侍泳蛦蚀螙|,見母后。親王以次見皇太子畢,各居喪次,行祭告禮。喪儀俱如舊。惟改在京朝夕哭臨三日,后又朝臨止七日,在外止朝夕哭臨三日,無朝臨禮。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婦入哭臨。服除,禮臣請帝服淺淡色衣、烏紗翼善冠、黑角帶,于奉天門視事。百官皆淺淡色衣、烏紗帽、黑角帶,朝參如常儀。退朝,仍終太宗服制。帝曰:“朕心何能忍,雖加一日愈于已?!比运胤鹘情T,不鳴鐘鼓,令百日后再議。已百日,禮臣復請御奉天門。帝命候山陵事畢。

        先是,詔營獻陵,帝召尚書蹇義、夏原吉諭曰:“國家以四海之富葬親,豈惜勞費。然古圣帝明王皆從儉制。孝子思保其親體魄于永久,亦不欲厚葬。況皇考遺詔,天下所共知,宜遵先志?!庇谑墙▽嫷钗彘?,左右廡神廚各五楹,門樓三楹。其制較長陵遠殺,皆帝所規也。吏部尚書蹇義等請祔廟后,素服御西角門視事。至孟冬歲暮,行時饗禮。鳴鐘鼓,黃袍御奉天門視朝。禫祭后,始釋素服。從之。

        宣宗崩,喪葬如獻陵故事。惟改命婦哭臨,自三品以上。英宗崩,遺命東宮過百日成婚,不得以宮妃殉葬。憲宗即位,百日御奉天門視朝,禮儀悉用吉典。憲宗崩,孝宗既除服,仍素翼善冠、麻衣、腰绖視朝,不鳴鐘鼓,百官素服朝參,百日后如常。弘治元年正旦,時未及小祥,帝黃袍御殿受朝。次日,仍黑翼善冠,淺淡服、犀帶。及大祥,神主奉安太廟及奉先殿。至禫祭,免朝。擇日遣官詣陵致祭。

        孝宗崩,工部言:“大行遺詔,惓惓以節用愛民為本。乞敕內府諸司,凡葬儀冥器并山陵殿宇,務從減省?!倍Y部言:“百日例應變服,但梓宮未入山陵,請仍素翼善冠、麻布袍服、腰绖,御西角門視事,不鳴鐘鼓,百官仍素服朝參?!睆闹?。自辭靈至虞祔,榮王俱在陪列。既而王以疾奏免。禮部請以駙馬等官捧帛朝祖,帝曰:“朝祖捧帛,朕自行?!卑l引,親王止送至大明門外。其在途及至陵臨奠,俱護喪官行禮。后遂為例。

        世宗崩,令旨免命婦哭臨。隆慶元年正月,未及二十七日,帝衰服御宣治門,百官素服、腰绖奉慰。發引,帝行遣奠禮。至朝祖,則遣官捧帛行禮。梓宮至順天府,皇親命婦及三品以上命婦祭,余如舊制。光宗即位,禮部言:“喪服列代皆有制度,而斷自孝宗。蓋孝宗篤于親,喪禮詳且備,故武、世、穆三廟皆宗之。今遵舊制,以衰服御文華門視事,百官素服朝參,候梓宮發引除?!睆闹?。

        明自仁宗獻陵以后,規制儉約。世宗葬永陵,其制始侈。及神宗葬定陵,給事中惠世揚、御史薛貞巡視陵工,費至八百余萬云。

      關鍵詞:明史,志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第五是兇禮。

        所有山陵、寢廟與喪葬、喪事之祭以及士人和普通百姓的服喪等制度,都按類編排。

        那些拜謁陵墓、禁忌日辰的禮儀,也附帶記載在這里。

        太祖即位,追加上溯四代皇帝尊號。

        皇祖父熙祖,墳墓在鳳陽府泗州嬪城北面,進號為祖陵。

        設立祠祭署,設置奉祀一人,護陵人戶二百九十三戶。

        皇父仁祖,墳墓在風陽府太平鄉。

        太祖到濠,曾經提議改葬,沒有結果。

        于是增培泥土以堆高墳墓,命令陵墓旁邊的故人汪文、劉英等二十戶守護。

        洪武二年,進尊號為英陵,后來改稱皇陵。

        設置皇陵衛和祠祭署,奉祀一人、祀丞三人,都由勛舊之臣世代承襲。

        護陵人戶三千三百四十二戶,值班宿衛灑掃。

        禮生二十四人。

        洪武四年,建立祖陵廟。

        仿照唐、塞同堂異室的規制,前殿、寢殿都是十五楹,東西廂各二間,成夾室,按照晉王肅所議禮儀辦。

        中間三楹穿通作為一室,供奉德祖的神位,以供袷祭。

        束邊一楹供奉懿祖神位,西邊一楹供奉熙祖。

        洪武十九年,命令皇太子前往泗州修繕祖陵,埋葬三祖皇帝皇后的冠帶服飾。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死。

        禮部決定,京官聽到喪耗的第二天,穿素服,戴烏紗帽、黑角帶,到內府聽皇上的遺詔。

        在本官署齋戒留宿,朝時和晡時到靈座前哭喪。

        遇三天穿上喪服,朝時和晡時聚集聚官舉哀號哭,到埋葬后纔停止。

        從穿上喪服之日起,二十七日除服。

        受封號的婦女穿孝服,除去首飾,從西華門進入聚集舉哀號哭。

        諸王、世子、王妃、郡主、內使、宮人都服斬衰喪三年,二十七個月除服。

        凡是到朝廷處理政事,穿素服,戴烏紗帽、黑角帶,退朝穿衰服。

        群臣穿麻布圓領衫,戴麻布冠,系麻绖,穿麻鞋。

        受封號的婦女穿麻布大袖長衫,用麻布蓋頭。

        殉葬器物按儀仗隊辦理。

        神位牌用栗木,制度依照家禮。

        行人向天下人頒布遣詔。

        在京城外的百官,詔書到達之日,穿素服,戴烏紗帽、黑角帶,拜四拜。

        聽到宣讀遣詔完畢,高聲號哭哀悼,又拜四拜。

        三日后穿上喪服,每天早上擺設香案聚集舉哀號哭,三日后除喪。

        各自派官員到京城進行吊祭,祭祀所用之物由禮部備辦。

        孝陵設置神宮監和孝陵衛以及祠祭署o建文帝下詔服三年喪,事情記載在《本紀》中,因遭到變故被廢除,喪葬的制度都沒有傳下來。

        文帝死在榆木川,遺詔交代全部遵從太祖遺留下來的制度辨喪事。

        京城聽到訃告,皇太子以下都改換服飾。

        宮中設靈座,早晚哀哭祭奠。

        百官穿素服,早晨晚上在思善門外聚集舉哀號哭。

        禮部制定喪禮,宮中自皇太子以下以及諸王、公主,從穿上喪服之日開始,服斬衰三年,二十七個月后除服。

        服喪期內停止音樂、嫁女娶婦、祭祀,只停止一百天。

        文武官員聽到喪耗的第二天,到思善門外哭悼,拜五拜叩三次頭,住宿在本官署,不飲酒吃肉。

        四日服衰服,早晨晚上聚集舉哀哭悼三天,又早晨聚集舉哀哭悼十天。

        穿衰服二十七天。

        凡是入朝廷以及處理政事,用白布裹著紗帽、垂下衣帶,穿素服,腰系绖帶,穿麻鞋。

        退朝穿衰服,二十七天以后,穿素服,戴烏紗帽、黑角帶,二十七個月后除服。

        聽候選拔辦事等官員穿衰服,監生、吏典、僧道穿素服,到順天府,早晚聚集舉哀號哭三天,又早晨聚集舉哀號哭十天。

        受封號的婦女第四天從西華門進入,聚集舉哀號哭三天,都穿素服,二十七天除服。

        凡是音樂、祭祀,一并停止一百天。

        嫁娶,官吏家停止一百天,軍民家停止一個月。

        軍民穿素服,婦人穿素服不化妝修飾,都是二十七天。

        在京外從聽到喪耗之日開始,遏三天穿喪服,就地在本官署聚集舉哀號哭,其余與京城官員相同。

        受封號的婦女穿素服號哭哀悼三天,二十七天除服。

        軍民男女都穿素服十三日,其余都如同京城的軍民。

        凡是京城官服喪,供給麻布一匹自己制喪服。

        四方蠻夷的使臣,工部制成給與。

        諸王、公主、派遣的官員以及內外文武官員到靈座祭祀的,光祿寺準備祭物,翰林院撰寫祭文,禮部引導到思善門外行禮。

        京城從聽到喪耗之日開始,寺廟道觀各敲響鐘聲三萬杵,禁止屠宰牲口四十九天。

        喪柩將要到,文武官員穿衰服,軍民穿素服到居庸關哀哭迎接。

        皇太子、親王以及群臣都穿著衰服在郊外哀哭迎接。

        到內宮,供奉安置在仁智殿,加裝殮,裝入棺材。

        派宦官捧持剛死皇帝遺下的衣冠。

        寫書信賜給漢王、趙王。

        禮官說:“喪服已經超過二十七天,請求按照皇帝遺留下來的侖令,把服月喪改焉服日喪?!被实垡蚬撞耐A舻却苍?,不忍心改換,戴著素冠,穿著麻衣,系著麻绖上朝處理政事,退朝后仍然穿衰服,群臣聽其自便。

        十二月,禮部進呈葬祭儀式。

        出殯前三天,百官齋戒。

        派官員把安葬日期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皇帝穿衰服祭告靈座,皇太子以下都穿衰服隨班行禮。

        百官服衰服早晨聚集舉哀號哭一次,到出殯之日停止。

        前一天,派官員祭祀金水橋、午門、端門、承天門、大明門、德勝門和經過的河橋、京城應祭祀神靈和經過的地方應該祭祀的神靈祠廟,儀式用酒、水果、菜肴。

        這天晚上,陳設辭剔祭奠的祭品,皇帝、皇后、太子以下都穿衰服,按順序進行祭奠。

        司禮監、禮部、錦衣衛命令執事者在午門外及大明門外擺設載靈柩的大升輿,陳設喪葬用品。

        將要出殯,陳設靈柩啟遷前舉行的祭奠禮。

        皇帝以及皇太子以下穿衰服,拜四拜。

        祭獻帛、獻酒、宣讀祝辭,拜四拜。

        高聲號哭致哀,啟行,哀哭停止,舉行望痙儀式。

        執事官走上停柩的宮殿,撤除帷幕,擦拭干凈天子的靈柩,進呈運載天子靈柩的靈車放在靈座殿下面。

        在宮殿臺階陳設神亭、神帛輿、謐冊寶輿,陳設出殯前的祭奠禮、儀節如同靈柩啟遷前的祭奠禮。

        皇帝到靈柩前面,面向西站立。

        皇太子、親王依次站立陪侍。

        內侍在靈柩前上奏,請靈柩出發前行,捧冊寶、神帛放在車中;其次標志有死者身份地位和姓名的銘旌出行;執事官抬起靈柩,內執事拿著裝飾棺材的飾物在棺的左右覆蓋。

        走下官殿,內侍官請靈柩升上靈車,執事官用彩色帷帳蓋住靈柩,內侍拿著傘扇按儀節侍衛。

        以前御用的儀仗走在前面,冊寶、神帛、神亭、銘旌依次行進。

        皇帝從官殿左門出宮,后妃、皇太子、親王以及宮妃跟隨在后面。

        來到午門內,陳設將葬時的祭奠禮,儀節如同出殯前的祭奠禮。

        內侍請靈車前進,皇帝以下號哭以盡哀思,都返回宮。

        天子靈柩到達午門外,禮官請靈柩升上名叫大升輿的靈車。

        執事官捧靈柩升上大升輿之后,禮官請靈車出發前進。

        皇太子、親王以下哭著送出端閂外面,舉行辭別祖宗祭祀禮。

        執事官在太廟香案前設置鋪有錦褥的座位。

        皇太子改換平常服飾,捧著神帛,從左門進入,到達覆蓋錦褥的位置跪下,放置神帛在錦褥上,起身,正面立于神帛的后面跪下。

        禮官跪在左面,進奏太宗體天弘道高明廣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拜謁辭。

        皇太子俯首伏地,起身,禮贊行拜五拜三叩頭禮完畢,皇太子捧著神帛起身,把它交給禮官。

        禮官安放在輿中,請靈車進發。

        皇太子仍然穿喪服,親王以下跟隨前行。

        靈柩從大明中門出去,皇太子以下從左門出去,步行送到德勝門外,乘馬到陵墓,在途中早晨晚上號哭祭奠聚眾舉哀。

        諸王以下和百官、軍民中年高有德者、四品以上有封號的婦女,依次沿途設置祭品祭奠。

        文武官員中不屬于山陵執事者全部返回。

        到達陵墓,執事官先在獻殿門外陳設天子靈車,等侯大升輿到來。

        禮部官請天子靈柩從大升輿上放下來,升上靈車,到達獻殿。

        執事官捧著靈柩進入,皇太子、親王從左門進入,安放完畢,舉行安神禮。

        皇太子拜四拜,起身,祭奠酒,宣讀祝辭。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號哭哀悼。

        親王以下陪伴拜祭,如同通常禮儀。

        派遣官員祭告地神和天壽山,陳設遷置祭奠禮,如同上面的禮儀。

        將要掩蓋墳墓,皇太子以下到靈柩前跪下。

        內侍請天子靈柩進入墳墓,執事官捧著靈柩進入天子墓室。

        內侍捧冊寶放置在前,陳設隨葬器物,舉行贈禮。

        皇太子拜四拜,起身,祭奠酒,進獻贈物。

        主管官捧玉帛從右面進入,皇太子接受獻物,把它交給內執事,捧入天子墓室安放好。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號哭哀悼,于是掩蔽墳墓。

        舉行飲醴酒禮,如同遷置祭奠禮儀。

        派遣官員祭祀告謝地神以及天壽山。

        陳設香案在墳墓墓門外面,在前面陳設放置寫有死者身份名字的牌位的祭案,面向西。

        在案前設置皇太子的拜位,面向北。

        內侍洗手后捧著牌位放在案上,題主官洗手后面向西題寫完畢,內侍捧著牌位安放在神座上,藏在帛箱中。

        內侍上奏請太宗文皇帝神靈升上神位牌。

        禮贊拜四拜,起身,獻上酒醴,宣讀祝辭。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號哭哀悼。

        內侍開啟木櫝受納神位牌完畢,請神位下座升輿。

        到達獻殿,奏請神位下輿升上神座,舉行葬后初次在嬪宮的祭禮。

        皇太子拜四拜,初次奠爵,進獻帛酒,宣讀祝辭,俯首伏地,起身。

        第二次奠爵、最后奠爵,拜四拜,號哭哀悼,捧祝、帛到埋毛血處焚化。

        內官捧神帛箱埋在殿前,在野外焚燒喪葬所用的器物。

        埋葬之日舉行初次還祭于殯宮的虞祭禮,逢偶日舉行第二次還祭于殯宮的虞祭禮,逢單日舉行第三次還祭于殯宮的虞祭禮,以后間隔一天舉行一次還祭于殯宮的虞祭禮,一直到進行九次虞祭而停止。

        在途中,皇太子舉行祭禮。

        返回京城,皇帝舉行祭禮。

        神位牌將要返還,內侍請神位牌下座升輿,儀仗侍衛按禮儀安排。

        皇太子跟隨,仍然早晚祭奠。

        到京城,先在城外設置帷幄駐扎下來,陳列儀仗與衛士,鼓樂具備但不吹奏。

        百官穿衰服等候在城外,神位牌送入帷幄安放,百官依次拜五拜叩三個頭。

        神位牌前行,百官跟從。

        到達午門外,皇帝服衰服在午門內迎接,號哭哀悼,步行引導神位牌升上靈座殿。

        皇帝站在殿上,內侍請神位牌下輿升上靈座,舉行安神禮。

        皇帝拜四拜,起身,進獻醴酒,宣讀祝辭。

        俯首伏地,起身,拜四拜,號哭哀悼。

        皇太子以下陪侍禮拜。

        百官在思善門外按禮儀行禮。

        第二天,百官進名舉行拜慰天子、太后的奉慰禮。

        在虞祭后的單日,舉行卒哭祭,自此之后,停止無定時的哀至則哭,改為早晨晚上定時哭祭,卒哭祭禮儀與虞祭禮儀相同,從此罷除早晨晚上祭奠。

        在卒哭祭的第二天舉行配饗宗廟的柑饗祭,太常寺在太廟設置酒醴肴僎,如同四時祭祀的禮儀,設置鼓樂但不吹奏。

        在午門外設儀仗衛士傘扇,內侍進獻輦車于靈座殿前,皇帝穿衰服,拜四拜,號哭哀悼。

        起身,哀哭停止,站在拜位的束面,面向西。

        內侍請神位牌降下靈座升上輦車,到太廟進行宗廟配饗。

        到思善門外,皇帝換上祭服,登上轄車,隨同到午門外面,到神位牌所在車的前面跪下。

        太常卿上奏請神位牌下輦車,皇帝俯伏,起身,捧著神位牌從左門進入,到赤色臺階上。

        典儀官導唱“太宗文皇帝謁見宗廟”。

        到廟前,內侍捧著神位牌到鋪有錦褥的位置。

        皇帝在后面行八拜禮。

        拜見先代每位皇帝的神廟的儀式都相同。

        內侍捧著神位牌面向北,太常卿站在壇臺柬面,面向西。

        宣唱“賜坐”,皇帝把圭插在衣帶上,捧著神位牌安放在座上,到拜禮的位置行祭禮,如同四時祭饗的禮儀。

        太常卿上奏請神位牌返回靈座,皇帝捧著神位牌從宗廟左門出,安放在御輦車上。

        皇帝登上轄車跟隨,到思善門下轄車,改換衰服,隨著到靈座殿前。

        內侍奉請神位牌下輦車,升上靈座。

        皇帝從殿的左門進入,舉行安神禮結束,脫下衰服回宮。

        第二天,百官穿著素服舉行進名安慰皇帝的奉慰禮。

        喪后兩周年舉行祭禮,叫做大祥,供奉安放神位牌到太廟,禮儀詳見廟制。

        皇帝祭祀告神于靈座殿,皇太后、皇后以下各自在一座壇臺祭祀,王府派官員共同在一座壇臺祭祀,在京城的文武官員共在一座壇臺祭祀。

        自從神位牌請出靈座殿,內侍便撤除靈座、帷幄,在思善門外焚毀。

        除喪服的禪祭,派親王到皇陵舉行祭禮。

        洪熙元年,仁宗死。

        皇太子從南京返回,到良鄉,宮中纔發喪,宣讀遺詔。

        文武官員穿平常服飾在午門外拜四拜。

        宣讀完畢,號哭哀悼,又拜四拜。

        改換成素服,在盧溝橋迎候皇太子,橋南擺設臨時幕帳和香案。

        皇太子到,穿平常服飾,到帳幕駐地拜四拜。

        聽候宣讀遺詔,又拜四拜,號哭竭盡哀思。

        換上素服到長安右門下馬,徒步哭著走到宮門外,除去帽子,披散頭發到靈柩前,行五拜三叩首禮,號哭竭盡哀思。

        宮中從皇后以下都披發號哭。

        皇太子到靈柩停放處的東面,拜見母后。

        親王依次拜見皇太子完畢,各自在靈柩旁邊行祭告禮。

        喪禮的儀式都如同舊禮。

        只是改在京城朝夕哭臨,眾人聚集號哭哀悼三天,三天以后又改成朝臨,即早晨聚集眾人號哭哀悼七天而止,在京外只是朝夕哭臨,即聚集眾人定時號哭哀悼三天,沒有朝臨七天的禮儀。

        文武官員一品至四品、受封號的婦女入內哭臨,號哭哀悼。

        除去喪服,禮官請皇帝穿淺淡色的衣服,戴烏紗翼善冠、黑角帶,在奉天門處理政事。

        巨官部穿淺淡色衣服,戴烏紗帽、黑角帶,朝拜參見如同平常的禮儀。

        退朝,仍然按禮制服完太宗的喪服。

        皇帝說:“朕心怎么能夠忍受,即使增加一日都比停止好?!比匀淮┧胤鹘情T,不敲擊鐘鼓,命令一百天以后再商議。

        到一百天,禮官又請求駕臨奉天門。

        皇帝命令等候陵墓事完畢后再定。

        在此之前,下詔營建獻陵,皇帝召見尚書蹇義、夏原吉訓論說:“國家用四海的富有埋葬親人,哪里吝惜勞費。

        然而古代的圣明帝王都依從節儉的制度。

        孝子想永久保持他的親人的體魄,也不想豐厚埋葬。

        何況皇考的遺詔,天下的人都知道,應該遵循先人的志向?!庇谑墙▽嫷钗彘?,左右廊庶神廚各自五楹,門樓三楹。

        它的形制比長陵速遠減省,都是由皇帝規定策劃。

        吏部尚書蹇義等請求柑祭于太廟之后,穿素服駕臨西角門處理政事。

        到初冬、年底,舉行四時祭饗禮。

        嗚鐘鼓樂,穿黃袍駕臨奉天門處理朝廷事務。

        進行除去喪服的禪祭后,纔脫下素服。

        皇帝聽從他的請求。

        童宗死,喪葬如同獻陵的舊例。

        只是改變受封號的婦女哭臨,從三品以上纔參加。

        英宗死,留下詔命束宮太子過一百天成婚,不能用宮妃陪葬。

        憲宗即位,一百天駕臨奉天門處理政事,典禮儀式全部用吉禮。

        憲宗死,孝宗除去喪服之后,仍戴素色翼善冠,穿麻衣,系腰绖處理朝廷事務,不敲擊鐘鼓,百官穿素色服朝見參拜,一百天以后恢復常規。

        弘治元年正月旦日,當時還沒有到周年祭日,未行小祥祭,皇帝穿黃袍駕臨朝殿接受朝拜。

        第二天,仍然戴黑翼善冠,穿淺淡服,系犀帶。

        到二周年祭日,行大祥祭后,神位牌供奉安放在太廟及奉先殿。

        到除去喪服舉行禪祭之后,免于朝拜。

        選擇日期派官員到陵墓進行祭奠。

        孝宗死,工部說:“大行皇帝遺詔說,念念不忘以節省用度愛護百姓作為根本。

        敕命內府各司,凡是喪葬儀節隨葬器物以及陵墓宮殿,務必節省辦理?!倍Y部說:“喪期滿一百天,按例應改變服飾,但是靈柩沒有進入陵墓,請求仍然戴素翼善冠、穿麻布袍服、系腰绖,駕臨西角門處理政事,不敲擊鐘鼓,百官仍然穿素服朝拜參見?!甭爮乃麄兊恼埱?。

        從辭靈禮到虞祭禮到拊條禮,榮王都在陪祭之列。

        隨后王因疾病上奏免除。

        禮部請求用駙馬等官員捧持帛朝拜祖先,皇帝說:“朝拜祖先捧持帛,朕自己做?!背鰵?,親王只送到大明門外面。

        在途中以及到達陵墓聚集哭悼祭奠,都是護喪官施行祭禮。

        以后便成為規定。

        世宗死,命令免去封賜誥命的婦女哭臨。

        隆慶元年正月,不到二十七天,皇帝穿衰服駕臨宣治門,百官穿素服、系腰绖向皇帝行奉慰禮。

        出殯,皇帝舉行遣發祭奠禮。

        到朝祖時,便派官員捧持帛行禮。

        靈柩到達順天府,皇親中有封號的婦女以及三品以上的有封號的婦女祭祀,其余都如同舊有制度。

        光宗即位,禮部說:“喪服各代都有制度,而現在的喪服都是在孝宗時決定的。

        因為孝宗篤厚于親人,喪禮詳細而且完備,所以武宗、世宗、穆宗三廟都宗法它。

        現在遵守舊有制度,穿衰服駕臨文華門處理政事,百官穿素服朝拜參見,等到靈柩出殯便除服?!被实勐爮?。

        明代從仁宗獻陵以后,規定制度儉省節約。

        世宗葬在永陵,喪葬制度纔開始奢侈。

        到神宗葬在定陵,給事中惠世揚、御史薛貞巡視建陵工程,費用達到八百多萬。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志·卷三十四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