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志·卷三十三

      作者:張廷玉等 全集:明史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禮十一(軍禮)

        親征 遣將 礻馬祭 受降 奏凱獻俘 論功行賞 大閱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軍禮。親征為首,遣將次之。方出師,有礻馬祭之禮。及還,有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之禮。平居有閱武、大射之禮。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類附焉。

        親征

        洪武元年閏七月,詔定軍禮。中書省臣會儒臣言:古者天子親征,所以順天應人,除殘去暴,以安天下。自黃帝習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周制,天子親征,則類于上帝,宜于大社,造于祖廟,礻馬于所征之地,及祭所過山川。師還,則奏凱獻俘于廟社。后魏有宣露布之制。唐仍舊典,宋亦間行焉。于是歷考舊章,定為親征禮奏之。前期,擇日祭告天地神祠行礻馬祭禮。凡所過山川岳鎮海瀆用太牢,其次少牢,又次特牲。若行速,止用酒脯,祭器籩豆各一。前期,齋一日?;实鄯ㄌ旃?、絳紗袍,省牲視滌。祭之日,服武弁,行一獻禮。凱旋,告祭宗社,禮與出師同。獻俘廟社,以露布詔天下,然后論功行賞。永樂、宣德、正統間,率遵用之。

        正德十四年,帝親征宸濠,禮部上祭告儀注如舊。帝令祭祀俱遣官代。及疏請遣官,有旨勿遣。其頒詔,亦如舊制。明年十一月將凱旋,禮臣言:“宸濠悖逆,皇上親統六師,往正其罪,與宣德間親征漢庶人高煦故事相同。但一切禮儀無從稽考。請于師還之日,圣駕從正陽門入,遣官告謝天地廟社。駕詣奉先殿、幾筵殿,謁見畢,朝見皇太后。次日早,御午門樓,百官朝見,行獻俘禮。擇日詔告天下?!笔?,帝還京,百官迎于正陽門外,帝戎服乘馬入。

        遣將

        洪武元年,中書省臣會官議奏,王者遣將,所以討有罪,除民害也?!稌贩Q大禹徂征,《詩》美南仲薄伐?!?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shiji/' target='_blank'>史記》引《兵書》曰:“古王者之遣將,跪而推轂?!睗h高命韓信為將,設壇具禮。北齊親授斧鉞。唐則告于廟社,又告太公廟。宋則授旌節于朝堂,次告廟社,又礻馬祭黃帝。今定遣將禮,皇帝武弁服,御奉天殿。大將軍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承制官宣制,以節鉞授大將軍。大將軍受之,以授執事者,俯伏,興,再拜出。降陛,復位,四拜。駕還宮,大將軍出。至午門外勒所部將士,建旗幟,鳴金鼓,正行列,擎節鉞。奏樂前導,百官以次送出。造廟宜社之禮,即命大將軍具牲幣,行一獻禮,與遣官祭告廟社儀同。其告武成王廟儀,前二日,大將省牲。祭日,大將于幕次僉祝版,入就位,再拜。詣神位前上香、奠帛、再拜。進熟酌獻,讀祝,再拜。詣位,再拜。飲福受胙,復再拜。徹豆,望燎。其配位,亦大將行禮。兩廡陪祀,諸將分獻。

        礻馬祭

        親征前期,皇帝及大將陪祭官皆齋一日。前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省牲,詣神廚,視鼎鑊滌溉。執事設軍牙六纛于廟中之北,軍牙東,六纛西,籩豆十二,簠簋各二,铏登俎各三。設瘞坎位于神位西北,設席于坎前。上置酒碗五,雄雞五,余陳設如常儀。祭日,建牙旗六纛于神位后?;实鄯溘?,自左南門入。至廟庭南,正中北向立。大將及陪祭官分文武重行班于后。迎神,再拜,奠幣。行初獻禮,先詣軍牙神位前,再詣六纛神位前,俱再拜。亞獻、終獻如之。惟初獻讀祝,詣飲福位,再拜飲福,受胙,又再拜。掌祭官徹豆,贊禮唱送神,復再拜。執事官各以祝幣,掌祭官取饌詣燎所,太常奏請望燎。執事殺雞,刺血于酒碗中,酹神。燎半,奏禮畢,駕還。若遣將,則于旗纛廟壇行三獻禮。大將初獻,諸將亞獻、終獻。

        受降

        洪武四年七月,蜀夏明升降表至京師,太祖命中書集議受降禮。省部請如宋太祖受蜀主孟昶降故事,擬明升朝見日,皇帝御奉天門,升等于午門外跪進待罪表。侍儀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讀訖,承制官出傳制。升等皆俯伏于地,侍儀舍人掖升起,其屬官皆起,跪聽宣制釋罪。升等五拜,三呼萬歲。承制官傳制,賜衣服冠帶。侍儀舍人引升入丹墀中四拜。侍儀使傳旨,升跪聽宣諭,俯伏四拜,三呼萬歲,又四拜出。百官行賀禮。帝以昶專治國政,所為奢縱,升年幼,事由臣下,免其叩頭伏地上表請罪禮,惟命升及其官屬朝見,百官朝賀。

        奏凱獻俘

        凡親征,師還,皇帝率諸將陳凱樂俘馘于廟南門外,社北門外。告祭廟社,行三獻禮,同出師儀。祭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实鄯ㄌ旃?、絳紗袍,升午門樓,以露布詔天下,百官具朝服以聽,儀與開讀詔赦同。

        大將奏凱儀。先期,大都督以露布聞。內使監陳御座于午門樓上前楹,設奏凱樂位于樓前,協律郎位于奏凱樂北,司樂位于協律郎南。又設獻俘位于樓前少南,獻俘將校位于其北,刑部尚書奏位于將校北,皆北向。又設刑部尚書受俘位于獻俘位西,東向。設露布案于內道正中,南向。受露布位于案東,承制位于案東北,俱西向。宣露布位于文武班南,北向。至日清晨,先陳凱樂俘馘于廟社門外,不奏歌曲。俟告祭禮畢,復陳樂于午門樓前,將校引俘侍立于兵仗之外,百官入侍立位?;实鄢7龢?,侍衛如常儀。大將于樓前就位,四拜。諸將隨之,退,就侍立位。贊奏凱樂,協律郎執麾引樂工就位,司樂跪請奏凱樂。協律郎舉麾,鼓吹振作,編奏樂曲。樂止,贊宣露布。承制官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禮引詣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宣訖,付中書省頒示天下。將校引俘至位,刑部尚書跪奏曰:“某官某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弊嘤?,退復位。其就刑者立于西廂,東向,以付刑官。其宥罪者,樓上承制官宣旨,有敕釋縛。樓下承旨,釋訖,贊禮贊所釋之俘謝恩,皆四拜三呼,將校以所釋俘退。如有所賜,就宣旨賜之。大將以下就拜位,舞蹈山呼如常儀。班前稍前跪,稱賀致詞訖,百官復四拜,禮畢還宮。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將軍李文忠北征大捷,遣官送所俘元孫買的里八剌及寶冊至京師。百官請行獻俘禮。帝不許,事詳《本紀》。止令服本俗服,朝見畢,賜中國衣冠就謝。復謂省臣曰:“故國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禮,不必效之?!币嗔钜卤舅追?,入見中宮,賜中國服就謝。十一月,大將軍徐達及文忠等師還,車駕出勞于江上。明日,達率諸將上《平沙漠表》。帝御奉天殿,皇太子親王侍,百官朝服陪列,達、文忠奉表賀。禮成,退自西階?;侍佑H王入賀。后定,凡大捷,擇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賀,即日遣官薦告郊廟。中捷以下,止宣捷,不祭告慶賀。

        永樂四年定,凡捷,兵部官以露布奏聞,大將在軍則進露布官行禮,次日行開讀禮,第三日行慶賀禮,余如前儀。武宗征宸濠還,禮部上獻俘儀,值帝弗豫,不果行。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賊王三屢導吉囊入犯大同,官軍計擒之。遣官謝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擇日獻俘,百官表賀。天啟二年,四川獻逆犯樊友邦等,山東獻逆犯徐鴻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廟,御樓獻俘。

        論功行賞

        凡凱還,中書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將功績,吏部具勛爵職名,戶、禮二部具賞格。中書集六部論定功賞,奏取上裁。前期,陳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設寶案詔書案于殿中,誥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于誥命案之北。吏、戶、禮三部尚書位于殿上東南,大都督、兵部尚書位于殿上西南,應受賞官拜位于丹墀中,序立位于丹墀西南,受賞位于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于受賞官序立位之西。每官用捧誥命、捧禮物各一人,俱北向。余陳設如朝儀。是日,鼓三嚴,執事官各就位?;实坌柮嵘?,皇太子諸王袞冕,自殿東門入侍立,受賞官入就拜位,四拜。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門出,吏、戶、禮尚書由殿西門出,立于誥命案東。承制官南向稱有制,受賞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以某職,賜以某物,其恭承朕命?!毙?,受賞官俯伏,興,再拜。唱行賞,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跪,吏部尚書捧誥命,戶部尚書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以授左右,俯伏,興,復位。余官以次受賞訖,承制官、吏部尚書等俱至御前復命,退復位。受賞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俯伏,興,復四拜。禮畢,皇帝還宮。各官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于龍亭,用儀仗鼓樂各送還本第。明日進表稱謝,如常儀。

        大閱

        宣德四年十月,帝將閱武郊外,命都督府整兵,文武各堂上官一員、屬官一員扈從。正統間,或閱于近郊,于西苑,不著令。隆慶二年,大學士張居正言:“祖宗時有大閱禮,乞親臨校閱?!北恳?、英宗故事,請行之。命于明年八月舉行。及期,禮部定儀。

        前期一日,皇帝常服告于內殿,行四拜禮,如出郊儀。司設監設御幄于將臺上,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督率將領軍兵預肅教場。至日早,遣官于教場祭旗纛之神。三大營官軍具甲仗,將官四員統馬兵二千扈駕。文臣各堂上官,科道掌印官、禮兵二科、禮部儀制司、兵部四司官、糾儀監射御史、鴻臚寺供事官,武臣都督以上、錦衣衛堂上及南鎮撫司掌印僉書官,俱大紅便服,關領扈從,牙牌懸帶,先詣教場。是日免朝。錦衣衛備鹵簿?;实鄢7溯傆砷L安左門出,官軍導從,鉦鼓振作。出安定門,至閱武門外??倕f戎政官率大小將佐戎服跪迎,入將臺下,北向序立。駕進閱武門,內中軍舉號炮三,各營鉦鼓振作,扈從官序立于行宮門外。駕至門,降輦。兵部官導入行宮,鳴金止鼓,候升座。扈從官行一拜禮,傳賜酒飯。各官謝恩出,將臺下東西序立。兵部官奏請大閱。兵部、鴻臚寺官導駕登臺,舉炮三。京營將士叩頭畢,東西侍立??倕f戎政官列于扈從官之北,諸將列從官之南。兵部尚書奏請,令各營整搠人馬。臺上吹號笛,麾黃旗,總協戎政及將佐等官各歸所部。兵部尚書請閱陣,舉炮三。馬步官軍演陣,如常法。演畢,復吹號笛,麾黃旗,將士俱回營。少頃,兵部尚書請閱射??倕f戎政官以下及聽射公、侯、駙馬、伯、錦衣衛等官,俱于臺下較射。馬三矢,步六矢,中的者鳴鼓以報,御史、兵部官監視紀錄。把總以下及家丁、軍士射,以府部大臣并御史、兵部官于東西廳較閱。槍刀火器等藝,聽總協戎政官量取一隊,于御前呈驗。兵部尚書奏大閱畢,臺下舉號旗??倕f戎政官及諸將領俱詣臺下,北向序立。鴻臚寺官奏傳制,贊跪。宣制訖,贊叩頭。各官先退,出門外,贊扈從官行叩頭禮。禮畢,駕回行宮,少憩,扈從等官趨至門內立?;实凵?。中軍舉炮三,各營皆鼓吹,鹵簿及馬兵導從如來儀,鉦鼓與大樂相應振作??倕f戎政以下候駕至,叩頭退。馬兵至長安左門外止。鹵簿、大樂至午門外止。駕還,仍詣內殿參謁,如前儀。百官不扈從者,各吉服于承天門外橋南序立恭送,駕還,迎如之。次日,總協戎政官以下表謝,百官侍班行稱賀禮,如常儀。兵部以將士優劣及中箭多寡、教練等第奏聞。越二日,皇帝御皇極門,賜敕勉勵將士??倕f戎政官捧至彩輿,將士迎導至教場,開讀行禮如儀。是日,即行賞賚并戒罰有差。次日,總協戎政官率將佐復謝恩。

        詔如議行。駕還,樂奏《武成之曲》。

        萬歷九年大閱,如隆慶故事。

        大射

        大射之禮,后世莫講,惟《宋史》列于嘉禮。至《明集禮》則附軍禮中,《會典》亦然。

        其制洪武三年定。凡郊廟祭祀,先期行大射禮,工部制射侯等器。其射鵠有七?;Ⅸ]五采,天子用之。熊鵠五采,皇太子用之。豹鵠五采,親王用之。豹鵠四采,文武一品、二品者用之。糝鵠三采,三品至五品用之。狐鵠二采,六品至九品用之。布鵠無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用之。凡射時,置乏于鵠右。乏又名容,見《周禮·大司馬》服不氏,職執旗及待獲者以蔽身。設楅及韋,當射時置于前,以齊矢。設射中五。皮樹中,天子大射用之。閭中,天子宴射用之?;⒅?,皇太子親王射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職事,設司正官二,掌驗射者品級尊卑人力強弱而定耦,其中否則書于算,兵部官職之。司射二,掌先以強弓射鵠誘射,以鼓眾氣,武職官充之。司射器官二,掌辨弓力強弱,分為三等,驗人力強弱以授,工部官職之。舉爵者,掌以馬湩授中者飲,光祿寺官職之。請射者,掌定耦射。射畢,再請某耦射,侍儀司職之。待獲者、掌矢納于司射器者,以隸仆供其役。執旗者六人,掌于容后執五色旗。如射者中的,舉紅旗應之。中采,舉采旗應之。偏西,舉白旗。偏東,舉青旗。過于鵠舉黃旗。不及鵠,舉黑旗。軍士二人掌之。引禮二,掌引文武官進退,侍儀司舍人職之。

        太祖又以先王射禮久廢,弧矢之事專習于武夫,而文士多未解,乃詔國學及郡縣生員皆令習射,頒儀式于天下。朔望則于公廨或閑地習之。其官府學校射儀,略仿大射之式而殺其禮。射位初三十步,自后累加至九十步。射四矢,以二人為耦。

        永樂時有擊球射柳之制。十一年五月五日幸東苑,擊球射柳,聽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觀。分擊球官為兩朋,自皇太孫而下諸王大臣以次擊射,賜中者幣布有差。

        救日伐鼓

        洪武六年二月,定救日食禮。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書省設香案,百官朝服行禮。鼓人伐鼓,復圓乃止。月食,大都督府設香案,百官常服行禮,不伐鼓,雨雪云翳則免。

        二十六年三月更定,禮部設香案于露臺,向日,設金鼓于儀門內,設樂于露臺下,各官拜位于露臺上。至期,百官朝服入班,樂作,四拜興,樂止,跪。執事者捧鼓,班首擊鼓三聲,眾鼓齊鳴,候復圓,復行四拜禮。月食,則百官便服于都督府救護如儀。在外諸司,日食則于布政使司、府州縣,月食則于都指揮使司、衛所,如儀。

        隆慶六年,大喪。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哭臨,后赴禮部,青素衣、黑角帶,向日四拜,不用鼓樂。

      關鍵詞:明史,志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四是軍禮。

        皇帝親自出征之禮排在首位,派遣將領出征次之。

        將要出軍,有褥祭之禮。

        到軍隊返回,有受降、奏凱獻俘、論功行賞的禮儀。

        平常有檢閱軍隊、大射的禮儀。

        而拯救日食擊鼓的制度,也放在遭一類附記。

        洪武元年閏七月,下詔制定軍禮。

        中書省大臣舍合儒臣說,古代天子親自率軍出征,以此來順應上天和人民的意志,除去殘暴的人,以安定天下。

        自從黃帝訓練使用軍隊以征討不來歸順的人,這是親征的開始。

        周朝制度,天子親自率軍出征,便祭祀上帝,祭祀土地神,祭祀祖宗,祭祀軍隊駐扎地之神,以及祭祀軍隊經過的山川神靈。

        軍隊返回,便在廟社奏凱樂獻上戰利品。

        后魏有宣示露布傳送捷報的制度。

        唐朝承襲舊有的典章,宋朝也問或施行。

        于是一一考核舊有典章,制定成親征的禮儀進獻。

        在此之前,選擇吉日祭祀禱告天地宗廟社稷。

        皇帝穿戴著武弁,乘坐革轄車,準備好六軍,供置犧牲和幣帛,奏樂,都行三獻禮,它的儀式與大祀相同。

        又在國都南部神祠舉行軍隊駐扎地祭神的褐祭禮。

        凡是經過的山川岳鎮海濱用太牢禮祭祀,其次用少牢禮祭祀,又其次用特牲禮祭祀。

        如果出征迅速,只用酒脯,祭器篷豆各一件。

        在此之前,齋戒一天。

        皇帝戴通天冠、穿絳紗袍,省察祭牲監視洗滌。

        祭祀那一天,穿著武弁服,行一獻禮。

        戰勝歸來,告祭宗廟社稷,禮儀與出軍相同。

        向廟社進獻戰利品,以露布形式詔示天下,然后論功行賞。

        永樂、宣德、正統年間,都遵循施用。

        正德十四年,皇帝親自率軍征討朱宸濠,禮部像過去一樣呈上祭告儀式。

        皇帝命令祭祀都派官員代替。

        等到上疏請求派官員,有圣旨不用派遣。

        朝廷頒布詔書,也如同舊有制度。

        第二年十一月,將要勝利回軍,禮官說:“朱宸濠背叛,皇上親自統領六軍,前往治他的罪,與宣德年間皇帝親自率軍征討漢庶人朱高煦舊事相同。

        只是一切禮儀沒有記載查考。

        請求在軍隊返回之日,圣上車駕從正陽門進入,派遣官吏告祭感謝天地宗廟社稷。

        皇上到奉先殿、幾筵殿,拜謁之后,朝見皇太后。

        第二天早晨,駕臨午門城樓,百官朝見,舉行獻俘的禮儀。

        選擇吉日下詔告諭天下?!笔?,皇帝回京,百官在正陽門外迎接,皇帝穿著軍服乘馬入城。

        洪武元年,中書省大臣會同眾官商議上妾,帝王派遣將帥,是用來討伐有罪之人,鏟除人民的禍害。

        《尚書》稱頌大禹出征,《詩經》贊美南仲討伐西戎。

        《史記》引用《兵書》說:“古代帝王派遣大將的時候,跪著推車轂以示尊崇?!睗h高祖任命韓信為將,設壇臺備禮儀。

        北齊親自授予斧鈸。

        唐代則告祭于宗廟社稷,又告祭太公廄。

        塞朝則在朝堂授予旌旗節符,然后告祭宗廟社稷,又在軍隊駐扎地進行褥祭,祭祀黃帝。

        現制定派遣大將的禮儀,皇帝穿武弁服,駕臨奉天殿。

        大將軍進入到宮殿的赤色臺階,拜四拜,從西面臺階進入宮殿,拜兩拜跪。

        承制官宣布制命,把節符斧鈸交給大將軍。

        大將軍接受下來,把它交給執事者,俯首伏地,起身,拜兩拜退出。

        走下臺階,復返原位,拜四拜。

        皇帝回官,大將軍退出。

        到達午門外部署所統領的將士,建立旗幟,鳴金鼓,端正軍隊行列,高舉節符斧鈸。

        奏樂在前面開路,百官依次送出。

        到宗廟、社廟行祭祀禮儀,就是命令大將軍準備好犧牲幣帛,行一獻禮,與派遣官吏祭告宗廟社廟的儀式相同。

        告祭武成王廟的儀式,前二日,大將省察祭牲。

        祭祀那天,大將在帳幕中簽祝文木版,進廟來到自己的位置,拜兩拜。

        到神位前上香、置放祭禮、拜兩拜。

        進獻熟牲和酌胙,讀祝文,拜兩拜。

        到自己的位置,拜兩拜。

        飲用供神的酒接受供神的胙肉,又拜兩拜。

        撤去俎豆,舉行望祭與燎祭。

        配享的神位,也由大將行禮。

        兩旁廊庶陪祭的神位,由眾將分別祭獻。

        親征之前,皇帝和大將陪祭官都齋戒一天。

        前一天,皇帝戴通天冠、穿絳紫紗袍省察祭牲,到神廁,視察鼎鏤炊具的洗滌。

        執事在廟中的北面設置軍前大旗六纛旗幟,軍前大旗在束面,六纛在西面,篷豆十二個,籃簋備二個,蜊登俎各三個。

        在神位西北設埋坎位,在坎前設席。

        上面放置酒碗五個,雄雞五只,其余按照通常儀式設置。

        祭祀那一天,在神位后面建立軍前大旗六纛。

        皇帝穿著武弁,從左南門進入。

        到廟庭的南面,正中面向北站立。

        大將和陪祭官分文武在后面列兩行排列。

        迎神,拜兩拜,放下祭禮。

        行初獻禮,先到軍前大旗位前面,再到六纛旗幟神位前面,都拜兩拜。

        行二獻禮、終獻禮如前一樣。

        只有初獻禮讀祝禱文,到飲用祭神酒的位置,拜兩拜飲祭神酒,接受祭肉,又拜兩拜。

        執掌祭祀的官員撤除俎豆,贊禮宣唱送神,又拜兩拜。

        執事官各用祝禮,掌祭官取肴僎到燎祭的地方,太常上奏請求望祭和燎祭。

        執事殺鸚,讓雞血流到酒碗中,以酒澆地祭神。

        燎祭到一半,上奏說祭禮完畢,皇帝返回。

        如果是派遣大將,便在旗纛廟壇舉行三獻禮。

        大將初獻,諸將行二次獻、終獻。

        洪武四年七月,蜀夏明升投降的章表送到京城,太祖命令中書集體議定受降禮儀。

        中書省部請求按照宋太祖接受蜀主孟昶投降的舊例,擬定明升朝見之日,皇帝駕臨奉天門,明升等人在午門外跪著進呈待罪表。

        侍儀使捧著降表進入,宣表官宣讀降表結束,承制官出來傳達制命。

        明升等人都俯身伏在地上,侍儀舍人攙扶明升起身,他的屬官都起身,跪著聽宣布制命赦罪。

        明升等人拜五拜,高呼三聲萬歲。

        承制官傳達制命,賜給衣服,授給官爵。

        侍儀舍人導引明升進入皇宮朱色空地中央拜四拜。

        侍儀使傳達圣旨,明升跪著聽宣布告諭,俯身伏地拜四拜,高呼三聲萬歲,又拜四拜退出。

        百官行賀禮。

        皇帝以孟昶專擅國政,行為奢侈放縱,明升年幼,事情由臣下決定。

        免除他的叩頭伏地上表請罪禮,只是命令明升和他的官吏屬下朝見,百官朝賀。

        凡是皇帝親自出征,軍隊返回,皇帝率領諸將在宗廟南門外和社廟北門外陳凱旋樂和俘馘,告祭宗廟社稷,舉行三獻禮儀,與出軍禮儀相同。

        祭祀完畢,把俘馘交給刑部,協律郎導引樂人退出。

        皇帝戴通天冠、穿絳紫紗袍,登上午門城樓,用露布詔示天下,百官穿著朝服聽詔,儀式與開讀詔赦相同。

        大將奏凱的儀式。

        在定期以前,大都督用露布形式啟奏皇上。

        內使監在午門樓土前楹陳設御座,在樓前設奏凱樂位,協律郎位在奏凱樂位的北面,司樂位在協律郎位南面。

        又在樓前稍微靠南設獻俘位,獻俘的將校位在獻俘位的北面,刑部尚書進奏的位置在將校北面,都面向北。

        又設置刑部尚書受俘的位置在獻俘位的西面,面朝束。

        設置露布文案于內道正中,面向南。

        受露布位在案束,承制位在案東北,都面向西。

        宣露布位在文武官員行列的南面,面向北。

        到那一天的清晨,先陳列凱樂俘馘在廟社門外,不奏歌曲。

        等到告祭禮完畢,又在午門城樓前陳設凱樂,將校導引著俘虜在兵仗的外面站著等待,百官入位站立等待。

        皇帝穿著常服登上城樓,侍衛如同平常的儀節。

        大將在樓前就位,拜四拜。

        諸將跟隨禮拜,退下,走到侍立的位置。

        禮贊奏凱樂,協律郎手拿指揮音樂演奏的旗幟,引導樂工走上奏樂位置,司樂跪著請求奏凱樂。

        協律郎舉起指揮旗,鼓吹開始演奏,編奏樂曲。

        音樂停止,贊禮人宣讀露布。

        承制官把露布交付受露布官,引禮官引到案前跪著接受,從中路向南行,把它交給宣露布官。

        宣讀完畢,交付中書省頒布天下。

        將校導引俘虜到指定位置,刑部尚書跪著上奏說:“某官某人把某處俘虜的犯人獻上,請求交付給主管官吏?!鄙献嘟Y束,退下返回原位。

        那些將受刑的人站在西廂,面向東,把他們交給刑官。

        那些被免罪的,樓上承制官宣告圣旨,有敕命解去束縛。

        樓下稟承圣旨,解除束縛之后,贊禮官高呼寬釋的俘虜謝恩,都拜四拜高呼謝恩三遍,將校帶著寬釋的俘虜退下。

        如有賞賜,便宣布圣旨賞賜。

        大將以下走上拜恩位置,按照常儀行舞蹈山呼禮。

        站在行列之前的官員稍微朝前跪,高聲祝賀并致詞結束,百官又拜四拜,禮儀結束后返回內宮。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將軍李文忠北征打了大勝仗,派官送所俘獲的元王孫買的里八刺以及實冊到京城。

        百官奏請舉行獻俘禮。

        皇帝不同意,事情詳載《本紀》。

        只命令穿本國風俗的服飾,朝見結束,賜給中原之國的衣冠,王孫致謝。

        又對中書省大臣說:“故國的妃朝拜國君,元朝有這個禮儀,不必仿效?!币裁畲┲緡L咱的服飾,入內朝見中宮皇后,賜給中原之國的服飾,致謝。

        十一月,.大將軍徐逵和李文忠等回軍,皇帝出京到長江岸邊慰勞。

        第二天,徐達率領諸將呈上《平沙漠表》。

        皇帝駕臨奉天殿,皇太子、親王陪侍,百官穿著朝服陪著排列,徐達、李文忠捧獻章表祝賀。

        禮儀結束,從西階退下。

        皇太子、親王入內祝賀。

        以后規定,凡是大勝仗,選擇日期宣布,那一天不奏政事,百官穿著朝服慶賀,當天派遣官員告祭郊宮和宗廟。

        中等勝利以下,只宣布捷報,不祭告慶賀。

        丞樂四年規定,凡是戰爭獲勝,兵部官吏用露布形式上報,大將在軍中,便由送呈露布的官員行禮,第二天舉行開讀禮,第三天舉行慶賀禮,其余的如同先前的禮儀一樣。

        武宗征討朱宸濠返回,禮部呈上獻俘禮儀,時值皇帝病重,最后沒有舉行。

        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賊王三屢次引導吉囊入犯大同,官軍用計擒獲他。

        派官吏告謝南北郊宮、景神殿、太社稷。

        選擇日期獻俘,百官上表稱賀。

        天啟二年,四川獻叛逆犯樊友邦等人,山東獻叛逆犯徐鴻儒等人,都派官告祭郊官和宗廟,皇帝駕臨城樓舉行獻俘儀式。

        凡是凱旋回師,中書省傳送公文給大都督府,兵部具列諸將功績,吏部記載勛爵官職名稱,戶、禮二部記載賞賜等級。

        中書會集六部評論決定功勞賞賜,上奏聽取皇上裁定。

        在此之前,在奉天殿陳設皇帝座位和香案,在殿中設置寶案、詔書案,誥命案在宮殿臺階正中的北面,宣制案在誥命案的北面。

        吏、戶、禮三部尚書位在殿上的東南,大都督、兵部尚書位在殿上西南面,應受賞賜的官員的拜位在皇宮的赤色空地中,按序站立位在皇宮赤色空地的西南面,受賞位在誥命案的南面,受賞執事位在受賞官按序站立位的西面。

        官員用以捧誥命、捧禮物的各一人,都面向北。

        其余的陳設如同上朝的禮儀。

        這一天,更鼓打遇三遍,執事官各自就位。

        皇帝穿戴著袞冕升座,皇太子、諸王穿戴袞冕,從殿束門進入陪侍站立,受賞官進入走向拜位,拜四拜。

        承制官跪著稟承制令,從殿中門出去,吏、戶、禮部尚書從殿西門出去,站在誥侖案的束面。

        承制官面向南聲稱有制命,受賞官都跪下,宣布制命說:“朕嘉獎某等人為國建立功勛,應該增加爵位賞賜。

        現在授以某職位,賜以某物,希望恭敬地承受朕的命令?!毙x制命完畢,受賞官俯首伏地,起身,拜兩拜。

        宣唱行賞,受賞官第一人到案前跪下,吏部尚書捧誥命,戶部尚書捧禮物,各自交給受賞官。

        受賞官把它交給左右之人,俯首伏地,起身,復返原位。

        其余官員依次受賞結束,承制官、吏部尚書等都到皇帝面前復命,退下復歸原位。

        受賞官都拜兩拜,舞蹈三遍,山呼。

        俯首伏地,起身,又拜四拜。

        禮儀結束,皇帝返回內宮。

        各官退出,到午門外把誥命禮物放置在龍亭,用儀仗鼓樂各自送回本人的宅第。

        第二天,進呈章表稱謝,如同平常的儀節。

        宣德四年十月,皇帝將在郊外檢閱軍隊,命令都督府整治軍隊,文武各官署長官一名,屬官一名跟從。

        正統年間,有時在近郊,有時在西苑檢閱軍隊,不寫定為法令。

        隆慶二年,大學士張居正說:“祖宗時期有大型閱兵的禮儀,請求皇上親臨檢閱?!北吭?、英宗舊例,請求施行。

        命令在第二年八月舉行。

        到預定日期,禮部制定儀式。

        在此之前一天,皇帝穿平常服飾在內殿祭告,行四拜禮,如同到郊宮儀式。

        司設監在將臺上設置皇帝帷幄,總協戎政大臣、巡視科道官督率將領軍士預先警戒教場。

        到了日期,早晨,派遣官員在教場祭祀旗纛神。

        三大營官軍準備好甲胄器杖,將官四人統領馬兵二千人跟隨皇帝。

        文臣各官署長官,科道掌印官、禮兵二部、禮部儀制司、兵部四司官、糾儀監射御史、鴻臚寺供事官,武臣都督以上、錦衣衛長官以及南鎮撫司掌印食書官,都穿大紅便服,領著隨從,象牙腰牌懸垂綬帶,先到達教場。

        這一天免于上朝。

        錦衣衛充作儀仗隊。

        皇帝穿平常服飾乘輦車從長安左門出宮,官軍在前引導,在后跟從,鈕豉興起。

        從安定門出城,到達閱武門外。

        總協戎政官率領大小將佐穿著軍服跪下迎接,進入將臺下,面向北依次站立。

        皇帝進入閱武門,內中軍發號炮三聲,各營鈕鼓興起,扈從官依次站在行宮門外。

        皇帝車駕到門口,從輦上下來,兵部官員引導入行宮,嗚響金鈕停止擊鼓,等候皇帝升座。

        扈從官行一拜禮,傳令賜予酒飯。

        各官員謝恩退出,在將臺下東西依次站立。

        兵部官員上奏請求大規模閱兵。

        兵部、鴻臚寺官員引導皇帝登上將臺,發三炮。

        京營將士叩頭完畢,站在東西侍候。

        總協戎政官站在扈從官的北面,諸將站立在扈從官的南面。

        兵部尚書上奏請示,命令各營整頓人馬。

        臺上吹起號笛,揮動黃旗,總協戎政和將佐等官各自返回所屬部隊。

        兵部尚書請求檢閱軍陣,發出三聲號炮。

        馬步官軍演習陣法,按照常法進行。

        演習完畢,又吹號笛,揮動黃旗,將士都返回軍營。

        一會兒,兵部尚書請求檢閱射箭。

        總協戎政官以下和等候肘箭的公、侯、駙馬、伯、錦衣衛等官員,都在臺下較量射箭。

        騎馬射三箭,徒步射六箭,射中箭靶的擊鼓報告,御史、兵部官員監視記錄。

        把總官以下和家丁、軍士射箭,以府部大臣會同御史、兵部官員在東西廳檢閱。

        槍刀火器等武藝,任憑總協戎政官衡量選取一隊,在皇帝面前呈上察驗。

        兵部尚書上奏說大規模檢閱完畢,臺下舉起號旗,總協戎政官和諸將領都到臺下,面向北依次站立。

        鴻臚寺官員上奏傳達皇帝制命,禮贊跪下。

        宣布制命結束,禮贊叩頭。

        各官員先退下,出門外,贊唱扈從官行叩頭禮。

        行禮結束,皇帝返回行宮,稍微休息,扈從等官員快步走到門內站立。

        皇帝登上輦車,中軍發炮三聲,各營都鼓吹樂曲,儀仗隊和馬軍前導后隨按來時的儀式,釭鼓與大樂樂聲互相應和。

        總協戎政以下官吏等候皇帝車駕到達,叩頭退后。

        馬軍到長安左門外面停下來。

        儀仗隊、大樂到午門外停下來。

        皇帝返回,仍然到內殿行參謁禮,如同先前的儀節。

        百官不跟隨的,各自穿朝服在承天門外橋南依次站立。

        恭敬相送,皇帝返回,迎接也像恭送的禮儀。

        第二天,總協戎政官以下上表稱謝,百官列班侍立舉行道賀禮,如同平常的儀節。

        兵部按將士的優劣和射中箭靶的多少、教練的等次上報。

        過二日,皇帝駕臨皇極門,賜予敕俞勉勵將士。

        總協戎政官捧著敕命到彩車,將士迎接導引到教場,按照禮儀打開宣讀、行禮。

        這一天,就舉行賞賜和懲罪,各有等差。

        第二天,總協戎政官率領將佐又謝恩。

        下詔按照提議施行。

        皇帝返回,樂曲演奏《武成之曲》。

        萬歷九年舉行大型閱兵,按照隆慶的舊例辦。

        大射的禮儀,后代沒有誰研求,只有《宋史》列在嘉禮中。

        到《明集禮》則附在軍禮之中,《明會典》也是這樣。

        大射禮的制度,洪武三年制定。

        凡是郊宮宗廟祭祀,在祭祀日期以前舉行大射禮,工部制造箭靶等器物。

        箭靶有七種。

        虎鵠箭靶為五彩,供天子使用。

        熊鵠箭靶為五彩,供皇太子使用。

        豹鵠箭靶為五彩,供親王使用。

        豹鵠箭靶四彩,供文武一品官、二品官使用。

        糝鵠箭靶三彩,供三品官到五品官使用。

        狐鵠箭靶為二彩,供六品官到九品官使用。

        布鵠箭靶沒有色彩,供文武官員的子弟和士民中的俊秀人才使用。

        凡是舉行射禮時,在箭靶右邊設置乏。

        乏又叫容,見《周禮&#8226;大司馬》服不氏,用處是為執旗和待獲者蔽障身體。

        設置插箭的器具福和韋當,這兩樣東西在射箭時放在前面,用來整齊地插放箭。

        設置行射禮時盛算籌五種名叫中的器具。

        樹中,即皮制樹形盛算籌的器具,是天子舉行大射禮時使用的。

        間中,即閭形盛算籌的器具,是天子舉行宴射禮時使用的。

        虎中,即虎形盛算籌器具,是皇太子、親王行射禮時使用的。

        兕中,即兕形盛算籌的器具,是一品到五品文武官員使用的。

        鹿中,即鹿形盛算籌的器具,是六品到九品官以及文武官員的子弟和士民中的俊秀者通用的。

        射禮的經辦官員,設司正官二名,掌管驗證參加射禮的人的官階品級尊卑、力量強弱而確定同射的對象,射中與否便書寫于算籌,由兵部官貝任這個職務。

        司射二名,掌管先用強弓射箭靶以誘發參加射禮的興趣,以鼓起眾人的士氣,由武職官員充任。

        主管射禮器物的官員二名,掌管分辨弓的力量強弱,分為三等,察驗人的力量強弱來分授弓,由工部官員充任。

        舉爵者二名,主管用馬奶子酒交給射中的人飲用,由光祿寺官員充任。

        請射者,主管確定同射的對象。

        一人射完,再請某對手射,由侍儀司充任。

        待獲者、主管把箭納入司射器的人,用仆人供奉這項工役。

        執旗幟的六人,主管在蔽障物后面持五色旗。

        如射箭的人射中箭靶,舉紅旗應對。

        射中采,舉彩旗應對。

        偏西,舉白旗。

        偏束,舉青旗應對。

        超過箭靶,舉黃旗應對。

        沒有達到箭靶,舉黑旗應對。

        軍士二名主管這事。

        引禮二名,主管導引文武官員進退,由侍儀司舍人充任。

        太祖又因為先王射禮廢棄已久,射箭的事情專門由武夫練習,而文士多不懂得。

        于是下詔國學以及郡縣的學坐都命令他們練習射箭,向天下頒布儀式。

        朔日和望日便在官署或者空地上練習。

        官府學校的射禮儀式,大致仿照大射禮的儀式而降低禮儀要求。

        射箭的位置最初為三十步,此后累加到九十步。

        射四箭,以二人一組配對。

        永樂時期有打擊球射柳的制度。

        永樂十一年五月五日,皇帝駕臨束苑,擎球射柳,聽憑文武眾臣、四夷來朝的使者和在京城的年高有德的人聚集觀看。

        分擊球官為兩組,從皇太孫以下諸王大臣依次擎射,射中的賞賜布帛多少不等。

        洪武六年二月,制定拯救日食的禮儀。

        這一天,皇帝穿著平常服飾,不駕臨正殿。

        中書省設置香案,百官穿朝服行禮。

        鼓人擊鼓,到太陽重新變圓纔停止。

        月食,大都督府設置香案,百官穿平常服飾行禮,不擊鼓,下雨下雪云層遮蔽便免去。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重新制定,禮部在露臺設置香案,朝著太陽,在儀門以內設置金鼓,在露臺下設樂,各官的拜位在露臺上。

        到那個日期,百官穿朝服站入行列,奏樂,拜四拜,起身,音樂停止,跪下。

        執事者捧起鼓,班首擊鼓三聲,眾鼓一齊敲響,等候太陽恢復圓形,又行拜四拜的禮儀。

        月食,則百官穿便服按禮儀在都督府救護。

        在外各司,日食便在布政使司、府州縣,月食便在都指揮使司、衛所,按照儀式擎鼓救日食、月食。

        隆慶六年,呈帝死。

        剛剛大殮,纔穿上喪服,遇到日食。

        百官先定時聚眾舉哀,然后到禮部,穿青色素衣,系黑色角帶,向著太陽拜四拜,不用鼓樂。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志·卷三十三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