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志·卷二十七

      作者:張廷玉等 全集:明史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禮五(吉禮五)

        廟制 禘佩 時享 薦新 加上謚號 廟諱

        宗廟之制

        明初作四親廟于宮城東南,各為一廟?;矢咦婢又?,皇曾祖東第一,皇祖西第一,皇考東第二,皆南向。每廟中室奉神主。東西兩夾室,旁兩廡。三門,門設二十四戟。外為都宮。正門之南齋次,其西饌次,俱五間,北向。門之東,神廚五間,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洪武元年,命中書省集儒臣議祀典,李善長等言:

        周制,天子七廟。而《商書》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知天子七廟,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親盡而遷。此有天下之常禮。若周文王、武王雖親盡宜祧,以其有功當宗,故皆別立一廟,謂之文世室、武世室,亦百世不遷。

        漢每帝輒立一廟,不序昭穆,又有郡國廟及寢園廟。光武中興,于洛陽立高廟,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又于長安故高廟中,祀成、哀、平三帝。別立四親廟于南陽舂陵,祀父南頓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遺詔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別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廟。由是同堂異室之制,至于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廟于長安。太宗議立七廟,虛太祖之室。玄宗創制,立九室,祀八世。文宗時,禮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創業受命,百代不遷。親盡之主,禮合祧遷,至禘佩則合食如常。其后以敬、文、武三宗為一代,故終唐之世,常為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遇禘,則以昭穆相對,而虛東向之位,神宗奉僖祖為太廟始祖,至徽宗時增太廟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寧中,取王肅說,謂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廟。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寧宗,始別建四祖殿,而正太祖東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廟于燕京,以太祖居中,為不遷之祖。至泰定中,為七世十室。

        今請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為一廟。

        于是上皇高祖考謚曰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试婵贾u曰恒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首婵贾u曰?;实?,廟號熙祖,皇祖妣曰?;屎??;士贾u曰淳皇帝,廟號仁祖,皇妣陳氏曰淳皇后。

        詔制太廟祭器。太祖曰:“禮順人情,可以義起。所貴斟酌得宜,隨時損益。近世泥古,好用古籩豆之屬,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無謂也。孔子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渲谱趶R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儀?!庇谑窃煦y器,以金涂之。酒壺盂盞皆八,朱漆盤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篋笥幃幔浴室皆具。后又詔器皿以金涂銀者,俱易以金。

        二年,詔太廟祝文止稱孝子皇帝,不稱臣。凡遣皇太子行禮,止稱命長子某,勿稱皇太子。后稱孝玄孫皇帝,又改稱孝曾孫嗣皇帝。初,太廟每室用幣一。二年,從禮部議,用二白繒。又從尚書崔亮奏,作圭瓚。

        八年,改建太廟。前正殿,后寢殿。殿翼皆有兩廡。寢殿九間,間一室,奉藏神主,為同堂異室之制。九年十月,新太廟成。中室奉德祖,東一室奉懿祖,西一室奉熙祖,東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廟,其后皇后祔廟仿此。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廟。正殿神座次熙祖。東向。寢殿神主居西二室,南向。成祖遷都,建廟如南京制。

        宣德元年七月,禮部進太宗神主祔廟儀:先期一日,遣官詣太廟行祭告禮。午后,于幾筵殿行大祥祭。翼日昧爽,設酒果于幾筵殿,設御輦二、冊寶亭四于殿前丹陛上?;实鄯\淡服,行祭告禮畢,司禮監官跪請神主升輦,詣太廟奉安。內使二員捧神主,內使四員捧冊寶,由殿中門出,安奉于御輦、冊寶亭?;实垭S行至思善門,易祭服,升輅。至午門外,儀衛傘扇前導,至廟街門內,皇帝降輅。監官導詣御輦前奏,跪請神主奉安太廟,俯伏,興。內使捧神主冊寶,皇帝從,由中門入,至寢廟東第三室,南向奉安?;实圻殿^,畢,祭祀如時祭儀。文武官具祭服行禮。其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廟,如前儀。寢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居高祖之次,東向。其后大行祔廟仿此。正統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廟,神主詣列祖神位前謁廟。禮畢,太常寺官唱賜座,內侍捧衣冠,與仁宗同神位。唱請宣宗皇帝朝見,內侍捧宣宗衣冠置褥位上,行四拜禮訖,安奉于座上。

        孝宗即位,憲宗將升祔。時九廟已備,議者咸謂德、懿、熙、仁四廟,宜以次奉祧。禮臣謂:“國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則德祖視周后稷,不可祧。憲宗升祔,當祧懿祖。宜于太廟寢殿后,別建祧殿,如古夾室之制。歲暮則奉祧主合享,如古祫祭之禮?!崩舨渴汤蓷钍仃愌裕骸啊抖Y》,天子七廟,祖功而宗德。德祖可比商報乙、周亞圉,非契、稷比。議者習見宋儒嘗取王安石說,遂使七廟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禮之正。今請并祧德、懿、熙三祖,自仁祖下為七廟,異時祧盡,則太祖擬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寢,祫禮行于前殿。時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則功德并崇,恩義亦備?!钡蹚亩Y官議,建祧廟于寢殿后,遣官祭告宗廟。帝具素服告憲宗幾筵,祭畢,奉遷懿祖神主衣冠于后殿,床幔、御座、儀物則貯于神庫。其后奉祧仿此。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禮。令于殿內設帷幄如九廟,列圣皆南向,各奠獻,讀祝三,余如舊。十年正月,帝以廟祀更定,告于太廟、世廟并祧廟三主。遷德祖神主于祧廟,奉安太祖神主于寢殿正中,遂以序進遷七宗神位。丁酉,帝詣太廟行特享禮。九月,諭大學士李時等,以“宗廟之制,父子兄弟同處一堂,于禮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專廟,南向?!鄙袝难宰啵骸疤珡R兩傍,隙地無幾,宗廟重事,始謀宜慎?!蔽磮?。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廟于兩廡之地。有都宮以統廟,不必各為門垣。有夾室以藏主,不必更為寢廟。第使列圣各得全其尊,皇上躬行禮于太祖之廟,余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钡蹛?,命會議。言等言:“太廟地勢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規模,又不合古禮。且使各廟既成,陛下遍歷群廟,非獨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給,古者宗伯代后獻之文,謂在一廟中,而代后之亞獻。未聞以人臣而代主一廟之祭者也。且古諸侯多同姓之臣,今陪祀執事者,可擬古諸侯之助祭者乎?先臣丘浚謂宜間日祭一廟,歷十四日而遍。此蓋無所處,而強為之說耳。若以九廟一堂,嫌于混同。請以木為黃屋,如廟廷之制,依廟數設之,又設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專奠之敬矣?!弊h上,不報。

        十三年,南京太廟災。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權將南京太廟香火并于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圣神主。帝召尚書言與群臣集議。言會大學士張孚敬等言:“國有二廟,自漢惠始。神有二主,自齊桓始。周之三都廟,乃遷國立廟,去國載主,非二廟二主也。子孫之身乃祖宗所依,圣子神孫既親奉祀事于此,則祖宗神靈自當陟降于此。今日正當專定廟議,一以此地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夕香火,當合并供奉如常。太廟遺址當仿古壇墠遺意,高筑墻垣,謹司啟閉,以致尊嚴之意?!睆闹?。

        時帝欲改建九廟。夏言因言:“京師宗廟,將復古制,而南京太廟遽災,殆皇天列祖佑啟默相,不可不靈承者?!钡蹛?,詔春和興工。諸臣議于太廟南,左為三昭廟,與文祖世室而四,右為三穆廟。群廟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寢稍崇,縱橫深廣,與群廟等。列廟總門與太廟戟門相并,列廟后垣與太廟祧廟后墻相并。具圖進。帝以世室尚當隆異,令再議。言等請增拓世室前殿,視群廟崇四尺有奇,深廣半之;寢殿視群廟崇二尺有奇,深廣如之。報可。十四年正月,諭閣臣:“今擬建文祖廟為世室,則皇考世廟字當避?!睆堟诰囱裕骸笆缽R著《明倫大典》,頒詔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稱太宗廟。其余群廟不用宗字,用本廟號,他日遞遷,更牌額可也?!睆闹?。二月,盡撤故廟改建之。諸廟各為都宮,廟各有殿有寢。太祖廟寢后有祧廟,奉祧主藏焉。太廟門殿皆南向,群廟門東西向,內門殿寢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新廟成,更創皇考廟曰睿宗獻皇帝廟。帝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于祧廟,太祖神主于太廟,百官陪祭如儀。翌日,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廟,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詣太宗廟陪祭。文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詣群廟行禮。又擇日親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主,奉安于景神殿。

        二十年四月,太廟災,成祖、仁宗主毀,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詣長陵、獻陵告題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二十二年十月,以舊廟基隘,命相度規制。議三上,不報。久之,乃命復同堂異室之舊,廟制始定。二十四年六月,禮部尚書費寀等以太廟安神,請定位次。帝曰:“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太祖居中,左四序成、宣、憲、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咴?,以廟建禮成,百官表賀,詔天下。新廟仍在闕左,正殿九間,前兩廡,南戟門。門左神庫,右神廚。又南為廟門,門外東南宰牲亭,南神宮監,西廟街門。正殿后為寢殿,奉安列圣神主,又后為祧廟,藏祧主,皆南向。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廟,而祧仁宗。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堅其議。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第四室。隆慶六年八月,穆宗將祔廟,敕禮臣議當祧廟室。禮科陸樹德言:“宣宗于穆宗僅五世,請仍祔睿宗于世廟,而宣宗勿祧?!笔柘露Y部,部議宣宗世次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為一廟,非以一君為一世,故晉之廟十一室而六世,唐之廟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至徽宗,始定為九世十一室之制,以太祖、太宗同為一世故也。其后徽宗祔以與哲宗同一世,高宗祔以與欽宗同一世,皆無所祧,及光宗升祔,增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上合二祖僅八世,準以宋制,可以無祧,但于寢殿左右各增一室,則尊祖敬宗,并行不悖矣?!钡勖缗f敕行,遂祧宣宗。天啟元年七月,光宗將祔廟。太常卿洪文衡請無祧憲宗,而祧睿宗。不聽。

        禘佩

        洪武元年祫饗太廟。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東第一位,西向。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東向。仁祖皇考妣東第二位,西向。七年,御史答祿與權言:“皇上受命七年而禘祭未舉。宜參酌古今,成一代之典?!痹t下禮部、太常司、翰林院議,以為:“虞、夏、商、周世系明白,故禘禮可行。漢、唐以來,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當時所謂禘祭,不過祫已祧之祖而祭之,乃古之大祫,非禘也。宋神宗嘗曰:‘禘者,所以審諦祖之所自出?!莿t莫知祖之所自出,禘禮不可行也。今國家追尊四廟,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則禘難遽行?!碧媸瞧渥h。弘治元年,定每歲暮奉祧廟懿祖神座于正殿左,居熙祖上,行祫祭之禮。

        嘉靖十年,世宗以禘祫義詢大學士張璁,令與夏言議。言撰《禘義》一篇獻之,大意謂:“自漢以下,譜牒難考,欲如虞夏之禘黃帝,商周之禘帝嚳,不能盡合。謹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論,宜為虛位以祀?!钡凵钊恢?。會中允廖道南謂朱氏為顓頊裔,請以《太祖實錄》為據,禘顓頊。遂詔禮部以言、道南二疏,會官詳議。諸臣咸謂:“稱虛位者茫昧無據,尊顓頊者世遠難稽。廟制既定高皇帝始祖之位,當禘德祖為正?!钡垡庵魈撐?,令再議。而言復疏論禘德祖有四可疑,且言今所定太祖為太廟中之始祖,非王者立始祖廟之始祖。帝并下其章。諸臣乃請設虛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奉太祖配,西向。禮臣因言,大祫既歲舉,大禘請三歲一行,庶疏數適宜。帝自為文告皇祖,定丙、辛歲一行,敕禮部具儀擇日。四月,禮部上大禘儀注。前期告廟,致齋三日,備香帛牲醴如時享儀。錦衣衛設儀衛,太常卿奉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于太廟正殿,安設如圖儀。至日行禮,如大祀圜丘儀。及議祧德祖,罷歲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禮。太常寺設德祖神位于太廟正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東西向。

        十五年,復定廟饗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成祖七宗主,饗太祖殿,為時祫。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成祖七宗主,饗太祖殿,為大祫。祭畢,各歸主于其寢。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廟帝后謚號俱全書,時祫止書某祖、某宗某皇帝。更定季冬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太祖異室皆南向,成祖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東西相向。二十年十一月,禮官議,歲暮大祫,當陳祧主,而景神殿隘,請暫祭四祖于后寢,用連幾,陳籩豆,以便周旋。詔可。二十二年,定時享、大祫,罷出主、上香、奠獻等儀,臨期捧衣冠出納。太常及神宮監官奉行。二十四年,罷季冬中旬大祫,并罷告祭,仍以歲除日行大祫,禮同時享。二十八年,復告祭儀。穆宗即位,禮部以大行皇帝服制未除,請遵弘治十八年例,歲暮大祫、孟春時享兩祭,皆遣官攝事。樂設而不作,帝即喪次致齋,陪祀官亦在二十七日之內,宜令暫免。從之。

        時享

        洪武元年,定宗廟之祭,每歲四孟及歲除,凡五享。學士陶安等言:“古者四時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廟,惟春祭于各廟。自漢而下,廟皆同堂異室,則四時皆合祭。今宜仿近制,合祭于第一廟,庶適禮之中,無煩瀆也?!碧婷洗禾丶烙诟鲝R,三時及歲除則祫佩祭于德祖廟。二年,定時享之制,春以清明,夏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歲除如舊。三年,禮部尚書崔亮言:“孟月者,四時之首。因時變,致孝思,故備三牲黍稷品物以祭。至仲季之月,不過薦新而已。既行郊祀,則廟享難舉,宜改從舊制。其清明等節,各備時物以薦?!睆闹?。九年,新建太廟。凡時享,正殿中設德祖帝后神座,南向。左懿祖,右熙祖,東西向。仁祖次懿祖。凡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設衣冠。禮畢,藏之。孟春擇上旬日,三孟用朔日,及歲除皆合享。自是五享皆罷特祭,而行合配之禮。二十一年,定時享儀。更前制,迎神四拜,飲福四拜,禮畢四拜。二十五年,定時享。若國有喪事,樂備而不作。

        正統三年正月,享太廟。禮部言,故事,先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御正殿受奏。是日,宣宗皇帝忌辰,例不鳴鐘鼓,第視事西角門。帝以祭祀重事,仍宜升殿,馀悉遵永樂間例行之。天順六年,閣臣以皇太后喪,請改孟冬時享于除服后。從之。成化四年,禮部以慈懿太后喪,請改孟秋享廟于初七日。不從。

        嘉靖十一年,大學士張孚敬等言:“太廟祭祀,但設衣冠?;噬细男谐鲋?,誠合古禮。但遍詣群廟,躬自啟納,不免過勞。今請太祖神主,躬自安設。群廟帝后神主,則以命內外捧主諸臣?!钡蹚钠湔?。十七年,定享祫禮,凡立春特享,親祭太祖,遣大臣八人分獻諸帝,內臣八人分獻諸后。立夏時祫,各出主于太廟。太祖南向,成祖西向,序七宗之上,仁、宣、英、憲、孝、睿、武宗東西相向。秋冬時祫,如夏禮。二十四年,新廟成,復定享祫止設衣冠,不出主。隆慶元年,孟夏時享,以世宗幾筵未撤,遵正德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幾筵,祗請諸廟享祀。其后,時享、祫祭在大祥內者,皆如之。

        薦新

        洪武元年,定太廟月朔薦新儀物:正月,韭、薺、生菜、雞子、鴨子。二月,水芹、蔞蒿、臺菜、子鵝。三月,茶、筍、鯉魚、鮆魚。四月,櫻桃、梅、杏、鰣魚、雉。五月,新麥、王瓜、桃、李、來禽、嫩雞。六月,西瓜、甜瓜、蓮子、冬瓜。七月,菱、梨、紅棗、蒲萄。八月,芡、新米、藕、茭白、姜、鱖魚。九月,小紅豆、栗、柿、橙、蟹、鳊魚。十月,木瓜、柑、橘、蘆菔、兔、雁。十一月,蕎麥、甘蔗、天鵝、鶿〈老鳥〉、鹿。十二月,芥菜、菠菜、白魚、鯽魚。其禮皆天子躬行。未幾,以屬太常。二年詔,凡時物,太常先薦宗廟,然后進御。三年,定朔日薦新,各廟共羊一、豕一、籩豆八、簠簋登铏各二、酒尊三,及常饌鵝羹飯。太常卿及與祭官法服行禮。望祭,止常饌鵝羹飯,常服行禮。又有獻新之儀,凡四方別進新物,在月薦外者,太常卿與內使監官常服獻于太廟。不行禮。其后朔望祭祀,及薦新、獻新,俱于奉先殿。

        加上謚號

        洪武元年,追尊四廟謚號,冊寶皆用玉。冊簡長尺二寸,廣一寸二分,厚五分,簡數從文之多寡。聯以金繩,藉以錦褥,覆以紅羅泥金夾帕,冊匣朱漆鏤金,龍鳳文。其寶篆文,廣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金盤龍紐,系以錦綬,裹以紅錦,加帕納于盝,盝裝以金。德祖冊文曰:“孝玄孫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聞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傳之子孫,子孫有天下,追尊祖父,此古今通義也。臣遇天下兵起,躬披甲胄,調度師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廣。皆承祖宗之庇。臣庶推臣為皇帝,而先世考妣未有稱號。謹上皇高祖考府君尊號曰玄皇帝,廟號德祖。伏惟英爽。鑒此孝思?!逼鋵毼脑弧暗伦嫘实壑畬殹?。玄皇后、懿祖以下,帝后冊寶并同。建文時,追尊謚冊之典,以革除無考。

        永樂元年五月,進高皇帝、高皇后謚議。前一日,于奉天殿中設謚議案。是日早,帝袞冕升殿,如常儀。文武官朝服四拜。禮部官奏進尊謚議。序班二員引班首升丹陛,捧謚議官以謚議文授班首,由中門入,至殿中。贊進尊謚議。駕興,詣謚議文案。班首進置于案,跪,百官皆跪。帝覽畢,復坐。班首與百官俯伏興,復位,再行四拜。禮畢。帝親舉謚議,付翰林院臣撰冊文。

        六月,以上尊謚,先期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鴻臚寺設香案于奉天殿。是日早,內侍以冊寶置于案。太常寺于太廟門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御前各設冊寶案。鴻臚寺設冊寶輿于奉天門外,鹵簿、樂懸如常儀。百官祭服詣太廟門外立俟,執事官并宣冊寶官,先從太廟右門入,序立殿右。帝袞冕御華蓋殿,捧冊寶官四員祭服,于奉天殿東西序立。鴻臚寺奏請行禮。帝出奉天殿冊寶案前,捧冊寶官各捧前行,置彩輿內,鹵簿大樂前導。帝乘輿,隨彩輿行。至午門外降輿,升輅,至太廟門。百官跪俟彩輿過,興。帝降輅,隨彩輿至太廟中門外。捧冊寶官各捧前行,帝隨行,至丹陛上。捧冊寶置于案,典儀傳唱如常,內贊奏就位,典儀奏迎神奏樂。樂止,內贊奏帝四拜,百官同。典儀奏進冊寶,捧冊寶官前行,駕由左門入,至廟中,詣皇考神御前。奏跪,搢圭。奏進冊,捧冊官跪進于帝左,帝受冊以授執事官,置于案左,奏出圭,贊宣冊,宣冊官跪宣于帝左。冊文曰:“惟永樂元年,歲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皇帝臣某,謹拜手稽首言:臣聞俊德贊堯,重華美舜,禹、湯、文、武,列圣相承,功德并隆,咸膺顯號。欽惟皇考皇帝,統天肇運,奮自布衣,戡定禍亂,用夏變夷,以孝治天下。四十馀年,民樂永熙,禮樂文章,垂憲萬世,德合乾坤,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謹奉冊寶,上尊謚曰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伏惟神靈陟降,陰騭下民,覆幬無極,與天常存?!毙麅杂?,奏搢圭。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于帝左。帝受寶,以授執事官,置于案右。奏出圭。贊宣寶,宣寶官跪宣于帝右,寶文如謚號。宣寶訖,奏俯伏,興。帝詣皇妣神御前,進宣冊寶如前儀。冊文曰:“臣聞自古后妃,皆承世緒。媯汭嬪虞,發祥帝室,周姜輔治,肇基邦君。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輔圣,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為國??饲诳藘€,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正位中宮十有五年,家邦承式,天下歸仁。謹奉冊寶,上尊謚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伏惟圣靈陟降,膺慈顯名,日月光華,照臨永世?!睂毼娜缰u號。宣寶訖,帝復位。奏四拜,百官同。行祭禮如常儀。翌日,頒詔天下。以上謚禮成,賜陪祀執事官宴,馀官人賜鈔一錠。

        仁宗即位,九月,禮部同諸臣進大行皇帝仁孝皇后謚議。仁宗立受之,覽畢,流涕不已,以付翰林院撰謚冊。禮部奏上謚儀,前期齋戒遣祭如常,內侍置冊寶輿于奉天門。厥明,捧冊寶置輿中。帝衰服詣奉天門,內侍舉冊寶輿,帝隨輿后行,降階,升輅。百官立金水橋南,北向跪。俟輿過,興。隨至思善門外,序立,北向。帝降輅。冊寶輿由中門入,至幾筵殿丹陛上。帝由左門入,就丹陛上拜位。捧冊寶官由殿左門入,至幾筵前。導引官奏四拜,皇太孫、親王、皇孫陪拜丹陛上,百官陪拜思善門外。帝由殿左門入,詣大行皇帝位前,跪進冊、進寶。宣冊寶官跪宣畢,奏俯伏、興。帝詣仁孝皇后神位前,禮并同。奏復位四拜,皇太孫以下同。禮畢,行祭禮。是日,改題仁孝皇后神主,詔頒天下。是后,上皇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謚,皆仿此。

        嘉靖十七年,世宗用豐坊奏,加獻皇帝廟號,稱宗配帝,乃改奉太宗為成祖。命制二圣神位于南宮,遂詣景神殿,奉冊寶。尊文皇帝曰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尊獻皇帝曰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又上皇天上帝大號。十一月朔,帝詣南郊,恭進冊表。禮成,還詣太廟,奉冊寶,加上高皇帝尊號曰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加上高皇后尊號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是日,中宮捧高皇后主,助行亞獻禮,文武官命婦陪祀。復擇日詣太廟,行改題神主禮。

        廟諱

        天啟元年正月,從禮部奏,凡從點水加各字者,俱改為“雒”,從木加交字者,俱改為“較”。惟督學稱較字未宜,應改為學政。各王府及文武職官,有犯廟諱御名者,悉改之。

      關鍵詞:明史,志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明朝初年在宮城東南建四親廟,各建一廟。

        皇高祖居中,皇曾祖在束面第一位,皇祖在西面第一位,皇父在束面第二位,都面向南。

        每座廟的中屋供奉著牌位。

        東西兩問夾室,旁邊兩庶。

        三個門,門上設置二十四戟。

        外面為都宮。

        正門南面是齋戒的住處,西面是吃飯的處所,都是五間,面向北。

        門的柬面,有烹調祭品的五間房子,面向西。

        甫面是一個宰牲池,面向南。

        洪武元年,命令中書省會集儒臣商議祭祀典禮,李善長等人說:周朝制度,天子七廟。

        而《商書》說,“七世神廟,可以觀察德行”,那么可知道天子七廟,自古就有。

        太祖百世不遷移。

        三昭三穆按世系次第安排,到親情關系已盡就遷廟。

        這是天下的常禮。

        如周文王、周武王雖然親屬關系已盡應當移祧廟,因他有功勞應當稱宗,故都另立一廟,叫做文宗廟、武宗廟,也是百代不遷移。

        漢代每位皇帝就建立一廟,不排昭穆,又有郡國廟以及寢園廟。

        光武中興,在洛陽立高廟,祭祀高祖以及文、武、童、丞五帝。

        又在長安原高廟中,祭祀成、夏、平三位皇帝。

        于南陽舂陵另立四親廟,祭祀父親南頓君以上四世。

        到明帝,遣下詔命在光烈皇后更衣別室藏牌位。

        后世皇帝相承,都藏于世祖廟。

        從此同堂異室的制度,到元代沒有改變。

        唐高祖尊高曾祖父,于長安建立四廟。

        太宗建議設立七廟,空出太祖室。

        玄宗創立制度,設立九室,祭祀八世。

        文宗時,禮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創業受命,百代不遷移。

        親屬關系已盡的牌位,按禮應當遷祧,至于柿袷祭祖禮儀,則如常合在一起祭祀。

        這以后以敬、文、武三宗為一代,所以到唐末,還為九世十一室。

        宋代自太祖追尊僖、順、翼、宣四祖,每次遇到宗廟祭祀,就以昭穆相對,而空著向東的位置。

        神宗供奉僖祖為太廟始祖,到徽宗時增加太廟為十室,而不移祧廟的有五宗。

        崇寧年問,擇取王肅之說二祧廟在七世以外,于是建九廟。

        高宗南渡,祭祀九世。

        到寧宗,開始另建四祖殿,而確定左坦面向東的位置。

        丞世祖于燕京建宗廟,以太祖居中,作為不遷祧的祖宗。

        到了泰定年間,為七世十室。

        現在請求追尊高曾祖父四代,各建一廟。

        于是上皇高祖父謐號叫玄皇帝,廟號德祖,皇高祖母叫玄皇后。

        皇曾祖父謐號叫恒皇帝,廟號懿祖,皇曾祖母叫恒皇后。

        壘祖父謐號叫?;实?,廟號熙祖,皇祖母叫?;屎?。

        皇父謐號叫淳皇帝,廟號仁祖,皇母陳氏叫淳皇后。

        皇帝下詔制太廟祭器。

        太祖說:“禮順人情,可以從道義開始。

        可貴的是斟酌恰當,隨時增減。

        近代拘泥古禮,喜歡用古代篷豆一類物品,來祭祀先祖。

        活著既然不用,死了又用,太沒有意義了。

        孔子說:‘侍奉死者如侍奉活人,侍奉亡者如侍奉存者。

        ’制作宗廟器物衣服,都如侍奉活人的儀禮?!庇谑侵圃煦y器,用金涂飾。

        酒壺盂盞都用八個,朱漆盤碗用二百四十個,以及掛衣用的竿架、臥具、竹制箱匣、帳幕、浴室都具備。

        后來又下韶凡是器皿用金涂銀的,都換用金制品。

        洪武二年,下詔太廟祭文只稱孝子皇帝,不稱臣。

        凡是派遣皇太子行禮,只稱命長子某,不稱皇太子。

        后來稱孝玄孫皇帝,又改稱孝曾孫嗣皇帝。

        最初,太廟每間房用一匹繒帛。

        洪武二年,聽從禮部提議,用二匹白繒。

        又聽從尚書崔亮的呈奏,作圭瓚酒器。

        洪武八年,改建太廟。

        前面是正殿,后面是寢殿。

        殿的兩旁都有兩走廊。

        寢殿九間,每間一室,供奉神位牌,為同堂異室的制度。

        九年十月,新太廟建成。

        中間一室供奉德祖,束面一室供奉懿祖,西面一室供奉熙祖,束面第二室供奉仁祖,都向南。

        十五年,將孝慈皇后的神位拊祭于太廟,這以后皇后拊祭大廟即仿照此。

        建文帝即位,供奉太祖神位拊祭太廟。

        正殿神位座次是熙祖,向東。

        寢殿帝王的牌位放在西面第二室,向南。

        成祖遷都,如南京制式建廟。

        童德元年七月,禮部舉行拊祭太宗牌位于太廟的儀禮。

        祭期的前一天,派官員到太廟舉行祭告禮。

        午后,在靈座殿舉行二周年祭祀。

        第二天黎明,在靈座殿上擺放酒果,陳設兩部御輦、四個放冊書和寶璽的亭子于殿前臺階上。

        皇帝穿著淺淡衣服,行祭告禮結束后,司禮監官跪請帝王牌位登上御輦,到太廟供奉安放。

        內使太監兩名捧牌位,四名捧冊書與寅璽,從殿的中門出來,在御輦、冊寶亭上安放供奉。

        皇帝隨行到思善門,更換祭服,登上轄車。

        到午門外,儀仗隊打著傘扇在前面引導,到廟街門內,皇帝下轄車。

        監官引導到御輦前上奏,跪著請求將帝王牌位供奉安放于太廟,俯身伏地,起來。

        內使捧著帝王牌位、冊書寶璽,皇帝隨從,由中門進入,到寢廟東面第三間屋,向南安放供奉。

        皇帝叩頭,結束,祭祀如同時令祭祀的禮儀。

        文武官員穿祭服行禮。

        正殿神座,處于仁祖的次一位,面向西。

        宣德二年五月,仁宗牌位柑祭于太廟,儀禮如前。

        寢殿,西面第三間房,向南。

        正殿處于高祖的次一位,向東。

        此后焉大行皇帝柑祭太廟禮,都仿照此。

        正統七年十二月,在太廟柑祭昭皇后牌位,捧神主牌到列祖神位前拜廟。

        禮儀結束,太常寺官宣唱賜座,內侍捧著衣冠,與仁宗同一神位。

        宣唱請宣宗皇帝朝見,內侍捧宣宗衣冠放在褥位上,行了四拜禮后,在座上安放供奉。

        孝宗即位,憲宗將升入太廟柑祭。

        當時九廟已經完備,議論的人都說德、懿、壁、仁四廟,應依次奉入祧廟。

        禮臣說:“國家自德祖以上,不推算世系相承的先后,則德祖比照周代的后稷,不可移祧廟。

        憲宗升入太廟拊祭,應當移懿祖入祧廟。

        應在太廟寢殿后,另建祧殿,如同古代夾室的制度。

        年終就奉遠祖神位一起祭獻,如同吉代合祖宗神位一起祭祀的禮儀?!崩舨渴汤蓷钍仃愓f:“《禮》中有言,天子七廟,因祖有功而宗有德。

        德祖可以比照商代的報乙、周代的亞圉,不能比照契、稷。

        議論的人常見宋代儒生曾采取王安石的說法,就使七廟既有始祖,又有太祖。

        太祖既配天,又不能正位向南,這不是正確禮法。

        現在請求連同德、懿、酦三祖神位遷往祧廟,自仁祖以下為七廟,以后神位遷盡,那么就太祖比照契、稷,而遠祖神位藏在后寢,在前殿舉行大合祭。

        時享推尊太祖,大合祭推尊德祖,那么功德都推崇,恩義也完備?!被实勐爮亩Y官的建議,在寢殿后建祧廟,派官員祭告宗廟。

        皇帝穿素色衣祭告憲宗的靈座,祭祀完畢,奉遷懿祖的牌位衣冠到后殿,床帳、御座、儀禮用物都貯存于神庫。

        此后供奉祧廟仿照此儀式進行。

        嘉靖九年春,世宗舉行特享禮。

        命令如九廟在殿內設帷帳,各位圣人都向南,分別獻祭品,讀三遍祭文,其余的照舊。

        十年正月,皇帝因更改修定祭廟儀式,向太廟、世廟連同祧廟三神位一起告祭。

        將德祖神位遷于祧廟,將太祖牌位安放在祭祀寢殿正中,就依次升遷七宗神位。

        丁酉,皇帝到太廟舉行特享禮。

        九月,告諭大學士李時等人說“宗廟的制度,父子兄弟同處一堂,對于禮來說并不恰當。

        太宗以下應該都建專門的廟宇,面向南”。

        尚書夏言奏報:“太廟的兩旁,空地很少,宗廟的重大事務,開始圖謀應該謹慎?!睕]有回復。

        中允廖道南說:“太宗以下應該在雨庶各自建立特廟,有總的殿房來統率各廟,各廟不必各自建門戶垣墻。

        有夾室來藏牌位,不必再建寢廟。

        只要使各位圣人各自能受尊敬,皇上親自在太祖廟舉行禮儀,其余的派親信大臣代替祭獻,如同古代諸侯助祭的禮儀?!被实鄹吲d,下令會同議論。

        夏言等人說:“太廟地域有限,恐怕不能容納,如果縮小規模,又不合古禮。

        而且假如各廟建成后,陛下遍祭眾廟,不但體力不足,而且一天的時間也不夠。

        古代宗伯代替君王祭獻的記載,是說在一廟中,而代替君王第二次祭獻。

        役聽說有讓大臣代替君主在一廟條祀的。

        而且古代諸侯多是同姓臣,現在陪同祭祀的主管官員,可與古代諸侯的助祭相比嗎?先臣丘浚說應該間隔一天祭祀一廟,經過十四天而遍祭完。

        這大約是沒有辦法處置而強作此說而已。

        如果以九廟一堂,恐怕混同。

        請用木料制作帝王的黃繒車蓋,如同廟宇前殿規格,按廟敷設置,又在其中設帷帳,差不多可以得到展陳專門祭奠的尊敬了?!弊h論結果上報,沒有回復。

        嘉靖十三年,南京太廟發生火災。

        禮部尚書湛若水請求暫且將香火一并放于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廟,補造列位圣君神位。

        皇帝召集尚書夏言與群臣集合討論。

        夏言會同大學士張孚敬等人說:“一國有二廟,自漢惠帝開始。

        一神有二牌位,自齊桓公開始。

        周的三都廟,卻是遷國立廟,遷離國都而保留神主牌位,不是二廟二牌位。

        子孫之身乃是祖宗的依靠,圣神的子孫既然在此親自祭祀,那么祖宗神靈自己應當在此升降。

        今日正值專門制定廟議,全以此地為根本。

        南京原有奉先殿,早晚香火,應當合并,如平常一樣供奉。

        太廟遺址應當仿照古代壇的遣意,高筑墻垣,謹慎地管理開關,以示尊崇莊重之意?!被实勐爮牧?。

        當時皇帝想改建九廟。

        夏言乘機說:“京城宗廟,將恢復古代制度,而南京太廟突然發生火災,大約是皇大列祖佑助啟發私下幫助,不可以不順應?!被实鄹吲d,下詔春日和暖時動工。

        眾臣議論在太廟南,左邊是三昭廟,與文祖的世室共是四個,右面是三穆廟。

        群廟各自縱深十六丈有余,而宗廟殿寢稍高,縱橫深廣,與群廟相等。

        各廟的總門與太廟的立有戟的門相互并列,各廟的后墻與太廟祧廟的后墻相并。

        給制好圖獻上。

        皇帝以為世室還應隆高異于別廟,命令再次議論。

        夏言等人請求增大世室的前殿,比眾廟高四尺多,深度、廣度多一半;寢殿比眾廟高二尺多,深度、廣度相當。

        皇帝回復許可。

        十四年正月告諭內閣大臣:“現在打算建文祖廟為世室,那么皇考的世廟的世字應當回避?!睆堟诰凑f:“世廟記載于《明倫大典》,頒布詔令于四方,不可更改。

        文祖的世室慮改為太宗廟。

        其余眾廟不用宗字,用本廟號,以后依次升遷,改變牌額就可以了?!被实勐爮牧怂囊庖?。

        二月,全部撤除舊廟改建。

        眾廟各自為總的殿房,廟各自有殿有寢殿。

        太祖廟的寢殿后有祧廟,供奉遠祖神位藏在那兒。

        太廟的門、殿都向南,眾廟門向東向西,內門殿、寢都向南。

        十五年十二月,新廟建成,重新創建皇考廟為睿宗獻皇帝廟。

        皇帝于是在速祖廟供奉安放德、懿、熙、仁四祖的神位牌,太祖的神主牌位安放于太廟,百官按照禮儀陪同祭祀。

        第二天,供奉安放太宗以下神位牌,放在眾廟,命令九卿正官以及武官有爵位的重臣,都到太宗廟陪同祭祀。

        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分別到案廟行禮。

        又選擇吉日親自捧著太祖的神位牌,文武大臣捧著七宗神位牌,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廟發生火災,成祖、仁宗的神位牌被燒毀,在景神殿供奉安置各圣君的神位。

        派遣大臣到長陵、獻陵祭告題寫帝后神位,也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二十二年十月,因舊廟基地狹隘,命令測量規劃形制。

        奏議上呈三次,都不回復。

        很久以后,纔命令恢復同堂異室的舊制,廟制纔定下來。

        二十四年六月,禮部尚書費案等人因太廟安置牌位,請求規定位次。

        皇帝說:“既無昭穆,也無世代位次,只排倫理順序。

        太祖居中,左面四位依次是成、童、憲、睿,右面四位依次是仁、英、孝、武,都向南?!逼咴?,因廟建成,百官上表慶賀,詔令天下。

        新廟仍在闕左,正殿九間,前面有兩間周屋,南面有戟門。

        門左是神庫,右是神廚。

        再南面是廟門,門外東南是宰牲亭,南面是神宮監,西面是廟街門。

        正殿后面是寢殿,供奉安置各位圣王的牌位,再往后是遠祖廟,藏有遠祖牌位,都向南。

        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想在太廟拊祭孝烈皇后方氏,而遷祧仁宗的牌位。

        大學士嚴嵩、禮部尚書徐階等人最初都認為不可以,隨后不能堅持自己的主張。

        二十九年十一月遷祧仁宗牌位,于是在西面第四室拊祭孝烈皇后。

        隆慶六年八月,穆宗將柑祭太廟,敕令禮臣議論應當遷祧的廟室神位。

        禮科陸樹德說:“宣塞至穆宗僅有五世。

        請求仍在太廟拊祭睿宗,而宣宗牌位不要遷走?!笔柘陆欢Y部,部里議論宣宗的世代次第還近,遷祧神位不妥當。

        就說:“古代以一世為一廟,不是以一君為一世,所以晉的太廟有十一室而只有六世,唐代的太廟有十一室而有九世。

        宋代自太祖往上追溯四祖往下到徽宗,纔定為九世十一室的制度,因太祖、太宗同為一世的緣故。

        這以后,拊祭徽宗與哲宗同一世,柑祭高宗與欽宗同一世,都沒有遷桃神位。

        到光宗升入祖廟附祭,增加為兒世十二室。

        現在自宣宗到穆宗共六世,上合二祖僅有八世,按宋朝制度可以不遷祧神位,只在寢殿左右各自增加一室,那么尊祖敬宗并行不悖了?!被实勖畎丛妨钷k,于是遷祧宣宗牌位。

        天啟元年七月,光宗將在太廟柑祭。

        太常卿洪文衡請求不要遷祧憲宗神位,而遷睿宗。

        皇帝不聽從。

        洪武元年,在太廟大合祭。

        德祖皇考、皇妣居中,向南。

        懿祖皇考、皇妣在束面第一位,面向西。

        熙祖皇考、皇妣在西面第一位,面向東。

        仁祖皇考、皇妣在束面第二位,面向西。

        七年,御史答祿與權說:“皇上即位七年,而椅祭未曾舉行。

        應該參考斟酌古今,制成一代典禮?!痹t令下發禮部、太常司、翰林院議論,以為:“虞、夏、商、周,宗族世代相承的系統清晰,所以柿禮可以舉行。

        漢、唐以來,沒有人明白始祖出自何處,當時所說的柿祭,不過是會合已經遷走的祖先牌位而祭祀,這是古代的宗廟大合祭,不是柿祭。

        宋神宗曾經說:‘柿祭,是仔細審察祖宗出自于何處。

        ’所以不知道祖先出自何處,柿禮便不可以舉行。

        現在國家追尊四廟,而始祖出自何處沒有考定,所以柿祭難以立即舉行?!碧尜澇蛇@種建議。

        弘治元年,規定每年年終在正殿左供奉遠祖懿祖神座,居于熙祖之上,舉行大合祭禮。

        塞靖十年,世宗以柿袷之義詢問大學士張璁,命令與夏言商議。

        夏言撰寫《柿義》一篇獻上.大意說:“自從漠代以來,宗族、氏族的世系難以考察,想象虞夏大祭黃帝,商周大祭帝譽,不能全部相合。

        謹闡明古代典制,選取酌用先世儒者精深微妙的議論,應當設立虛位來祭祀?!被实鄯浅Y澩?。

        恰逢中允廖道南說朱氏是顓項的后裔,請求以《太祖實錄》為根據,椅祭顓項。

        于是下詔禮部以夏言、廖道南兩人的奏疏,會同官員詳細議論。

        眾臣都說:“稱立虛位的作法,模糊不清,毫無根據,推尊顓項,時代遙遠難以考查。

        廟制既然定下高皇帝的始祖地位,應當柿祭德祖為正?!被实坌囊庵鲝埩⑻撐?,命令再次議論。

        而夏言又上疏議論柿祭德祖有四點可疑,而且說現在規定太祖為太廟中的始祖,不是帝王建始祖廟的始祖。

        皇帝一并下發奏章。

        眾大臣就請求設立虛位,來椅祭皇初祖,面向南,奉祭太祖配享,面向西。

        禮臣就說,大合祭既然每年舉行,大柿祭便請求三年舉行一次,差不多疏密程度適宜。

        皇帝親自作文祭告皇祖,定于丙年、辛年舉行一次,敕令禮部準備禮儀擇日舉行。

        四月,禮部上呈大柿祭禮儀節。

        祭期前祭告太廟,齋戒三天,如同時享儀式,準備香帛、犧牲和甜酒。

        錦衣衛設儀仗衛隊,太常卿在太廟正殿捧持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牌,安放設置如同圖儀。

        到這一天行禮,如同大祀圜丘的祭儀。

        到提議祧遷德祖,罷除年終的祭祀,在冬季中旬舉行大合祭禮。

        太常寺在太廟正中設德祖神位,面向南。

        懿祖以下,依次向東向西。

        嘉靖十五年,又制定廟饗制度。

        立春是特享,各自在殿中拿出牌位。

        立夏、立秋、立冬拿出太祖、成祖七代的牌位,在太祖殿祭祀,是每季的合祭。

        冬季的最后一月的中旬,卜擇日期拿出四祖和太祖、成祖七宗的神位牌,在太祖殿祭祀,是大合祭。

        祭祀完畢,將牌位各自放回寢殿。

        十七年,制定大合祭的祝禱文,九廟帝后的謐號全部寫上,每季節的合祭只書寫某祖、某宗某皇帝。

        重新制定冬季最后一月大合祭的日子,供奉德、懿、熙、仁以及太祖在另一室,都向南,成祖向西北上,仁宗以下七代束西相向。

        行三獻禮、樂為六奏、舞為八佾。

        皇帝祭獻德祖皇帝以及皇后,大臣十二人分別祭獻眾皇帝,內閣大臣十二人分別祭獻眾皇后。

        二十年十一月,禮官議論,年終舉行大合祭禮,應當陳放祧廟的牌位,而景神殿狹小,請求暫且在后寢祭祀四祖,用連接的幾案,陳放篷豆,以便行禮時進退。

        下詔許可。

        二十二年,制定太廟四晴祭享、大合祭,罷除拿出牌位、上香、奠獻等禮儀,到祭期捧著衣冠拿出再放入,太常以及神宮監官吏奉命執行。

        二十四年,罷除在冬季最后一月中旬舉行大合祭,一并罷除祭告祖先的典禮。

        仍然在年終那天舉行大合祭禮,禮儀與每季節的合祭相同。

        二十八年,又恢復告祭禮儀。

        穆宗即位,禮部因為剛去世的皇帝喪服未除,請求遵循弘治十八年的先例,年終大合祭與正月的季節合祭這兩次祭禮,都派官員代行。

        陳設樂器而不演奏,皇帝到靈堂祭祀,陪從祭祀的官員也在二十七天以內,應命令暫免。

        皇帝聽從其議。

        洪武元年,制定宗廟祭禮。

        每年各季首月以及年終,共祭祀五次。

        學士陶安等人說:“古代四時祭祀,三祭都在祖廟合起來祭祀,只有春祭在各廟舉行。

        自從漢代以來,太廟都同堂不同室,那磨四時都合于一處祭祀。

        現在應仿照近代制度,在第一廟合起來祭祀,差不多適合中正之禮,不必繁瑣?!碧婷钫略诟鲝R單獨祭祀,四月、七月以及十月、年終就在德祖廟大合祭。

        二年,制定在太廟四時祭祀的制度,春天清明,夏天在端午,秋天中秋節,冬天冬至日,年終照舊。

        三年,禮部尚書崔亮說:“孟月,是四時的首月。

        根據時事變化,致以孝親之思,所以準備牛羊獵三牲黍稷物品來祭祀。

        到仲季的月份,不過以時鮮的食物進獻罷了。

        既然已舉行郊祀,那么廟享難以舉行,應改從舊時禮制。

        清明等節日,各自準備時鮮物品進獻?!被实勐爮牧?。

        九年,新建太廟。

        凡是太廟四時祭祀,在正殿中設德祖皇帝及皇后神座,面向南。

        左邊是懿祖,右邊是熙祖,東西向。

        仁祖挨著懿祖。

        凡是神座都不供奉牌位,只放衣冠。

        祭禮完后,收藏起來。

        正月選擇上旬日,四月、七月、十月用初一,以及年終都合在一處祭祀。

        從此五享都罷除單獨祭祀,而舉行合祭禮。

        二十一年,制定太廟四時祭祀的儀禮。

        更改以前制度,迎神拜四拜,祭后飲食酒肉請求賜福時拜四拜,禮儀完畢拜四拜。

        二十五年制定太廟四時祭祀。

        如果國家有喪事,備設樂器卻不演奏。

        正統三年正月祭祀太廟。

        禮部說,按照舊例,祭祀以前三天,太常寺奏報祭祀,皇帝到正殿接受奏報。

        這一天,是宣宗皇帝忌辰,按舊例不敲擊鐘鼓,祇在西角門辦事。

        皇帝因祭祀是重大事情,仍應升殿,其余的遵照永樂年間的舊例實行。

        天順六年,內閣大臣因皇太后喪,請求將十月太廟祭祀改在除去喪服以后。

        皇帝聽從請求。

        成化四年,禮部因慈懿太后喪,請求改七月祭廟于初七日。

        皇帝不聽從。

        嘉靖十一年,大學士張孚敬等人說:“太廟祭祀,只設衣冠。

        皇上改為拿出牌位,確實合乎古禮。

        但是遍拜群廟,親自致禮把神位牌拿出放入,不免遇度勞累。

        現在請求皇上親自安設太祖的牌位。

        群廟皇帝皇后的牌位,就命令內外眾大臣捧持?!被实勐爮牧怂慕ㄗh。

        十七年,制定合祭禮。

        凡是立春的單獨祭享,親自祭祀太祖,派遣大臣八人分別祭獻眾皇帝,內臣八人分別祭獻聚皇后。

        立夏時合祭,各自在太廟拿出神位。

        太祖向南,成祖向西,位次在七宗以上,仁、宣、英、憲、孝、睿、武宗東西相向。

        秋冬的季節合祭,如同夏禮。

        二十四年,新廟建成,又制定合祭只設衣冠,不拿出牌位的規定。

        隆慶元年,孟夏舉行季節合祭,因世宗的靈座還沒有撤除,遵循正德元年例,前一天,皇帝穿常服祭告靈座,只請眾廟享祀。

        這以后,季節合祭、年終大合祭在父母亡后兩周年以內,都像這樣辦理。

        洪武元年,制定太廟在月朔獻上時鮮食品的禮儀和物品。

        正月,獻韭、薺、生菜、鸚蛋、鴨蛋。

        二月,獻水芹、萎蒿、臺菜、子鵝。

        三月,獻茶、筍、鯉魚、紫魚。

        四月,獻櫻桃、梅、杏、鳙魚、雉。

        五月,獻新麥、王瓜、桃、李、來禽、嫩雞。

        六月,獻西瓜、甜瓜、蓮子、冬瓜。

        七月,獻菱、梨、紅棗、葡萄。

        八月,獻芡、新米、藕、茭白、姜、鱖魚。

        九月,獻小紅豆、栗、柿、橙、蟹、騙魚。

        十月,獻木瓜、柑+橘、蘆菔、兔、雁。

        十一月,獻薷麥、甘蔗、天鵝、鶸鸛、鹿。

        十二月,獻芥菜、菠菜、白魚、鯽魚。

        這些祭禮都由皇帝親自舉行。

        不久,交給太常寺。

        二年,下詔,凡是時鮮食物,太常先祭獻宗廟,然后進奉皇上。

        三年,規定朔日進獻時鮮食品。

        各廟共享一只羊、一頭獵、篷豆八個、籃簋登蜊器物各二個,酒尊三個,以及平常吃的鵝羹飯。

        太常卿以及祭官穿法衣行禮。

        逼祭山川,只用日常吃的鵝羹飯,穿日常衣服行禮。

        又有獻新的儀節,凡是各地單獨進獻的新鮮食物,在月祭以外的,太常卿與內使監官穿日常衣服在太廟祭獻,不行禮。

        這以后朔日望日祭祀,以及進獻、祭奠時鮮食物,都在奉先殿。

        洪武元年,追尊四廟謐號,冊書與寶璽都用玉。

        冊簡長一尺二寸,寬一寸二分,厚五分。

        簡敷根據文字的多少。

        用金繩連系,放在錦褥上,用紅色輕軟絲織品印以金色顏料的夾帕覆蓋。

        盛放冊命的匣子,用朱漆鏤金,龍鳳花紋。

        寶璽上是篆文,寬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

        金的盤龍紐扣,用錦制的綬帶系著,裹上紅錦,加蓋夾帕放入小匣,匣中裝上金子。

        德祖的冊文說:“孝玄孫后嗣皇帝臣某,再拜叩頭上奏。

        臣聽說尊敬先世,是人最重的情義。

        祖父擁有天下,傳給子孫,子孫擁有天下,追尊祖父,這是古今的通義。

        臣遭遇天下兵亂,親自披著盔甲,指揮軍隊,平定四方,以安定百姓,土地一日比一日廣大,都是稟承祖宗的庇護。

        臣的大臣們推舉臣做皇帝,而先世考妣沒有稱號。

        現在謹奉上皇高祖父尊號為玄皇帝,廟號德祖。

        想到高祖英俊豪爽,謹以此寄托臣的孝親之思?!睂毉t上寫“德祖玄皇帝之寶”n玄皇后、懿祖以下,皇帝、皇后的冊命、寶璽都相同。

        建文年問,追尊謐冊的典禮,因市被廢除而不可考。

        丞樂元年五月,進獻高皇帝、高皇后的謐號。

        前一天,在奉天殿中設謐議案。

        這天早上,皇帝穿戴袞冕服上殿。

        如同平常禮儀。

        文武百官穿著朝服拜四拜。

        禮部官員奏進尊謐議。

        序班官員兩名引導班列首領登上丹陛,捧謐議官拿著謐議文交給班列首領,從中門進入,到殿中。

        贊禮官進尊謐議。

        皇帝起身,到謐議文案。

        班列首領將謐議文放到文案上,跪下,百官都跪下。

        皇帝看完,又坐下。

        班列首領與百官跪伏在地上,起身,復返原位,再次拜了四拜。

        禮儀完畢,皇帝親自舉著謐議,交付翰林院大臣撰寫冊文。

        六月,因上尊謐,到期之前齋戒,派遣官員祭告天地、宗廟、社稷。

        鴻臚寺在奉天殿擺設香案。

        這一天早上,內侍把冊書寶璽放置在案上。

        太常寺在太廟門外臺階上,皇考、皇妣的神御前各設置冊寶案。

        鴻臚寺在奉天門外放置冊書寅璽輿,扈從儀仗隊、懸掛的樂器如同平常禮儀。

        百官穿著祭服到太廟門外站著等候,執事官與宣讀冊寶官,先從太廟右門進入,依次站在宮殿右側。

        皇帝穿戴袞冕服駕臨華蓋殿。

        四名捧冊寅官穿著祭服,在奉天殿東西依次站立。

        鴻臚寺奏請舉行典禮。

        皇帝出奉天殿到冊寅案前,捧冊寅官各自捧著冊書、寶璽在前行走,放在彩輿內,扈從儀仗大樂在前引導。

        皇帝乘輿,跟隨彩輿前行。

        到午門外下輿,登上大車,到太廟門。

        百官跪著等候彩輿經過,起身。

        皇帝下車,跟隨彩輿到太廟中門外。

        捧冊寶官各自捧著冊寶前行,皇帝跟著前行,到宮殿臺階上。

        捧著冊書和寅璽放于案上,主持禮儀的人像平常一樣傳唱。

        內贊官上奏請皇帝到位,主持禮儀官上奏迎神奏樂。

        音樂停止,內贊官奏請皇帝拜四拜,百官也同樣行禮。

        主持禮儀官進獻冊寶,捧冊寶官向前行,皇帝由左門進入,到廟中,來到皇考神座前。

        奏請下跪,插上圭。

        奏請進冊,捧冊官跪著到皇帝左邊進獻,皇帝接受冊書交給執事官,放到桌案左邊。

        奏請抽出圭,贊唱宣讀冊書,宣冊官跪著在皇帝左邊宣讀冊書。

        冊文說:“永樂元年,歲次在癸未年,六月丁未朔日,遇十一日丁巳,孝子承嗣皇帝臣某,恭敬地跪拜奏言0臣聽說以俊德贊美堯,以重華贊美舜,禹、湯、文、武,各位圣君相承,功德都隆盛,都接受了顯著名號。

        欽敬的皇考皇帝,統領天下,承受天運,從平民奮起,平定禍亂,以華夏改變蠻夷,以孝道治理天下。

        四十多年,民眾都永遠歡樂。

        禮樂文章,垂法萬代。

        圣德合于天地,清明如同日月,功績超過千古,道義為百王之首。

        謹捧持冊書寶璽,上尊謐號為圣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臣想神靈升降,默默地施惠平民,恩惠無窮,與天常存?!毙x完冊書,奏唱請插圭。

        奏唱請進寶璽,捧寶官拿著實璽跪著進獻于皇帝左側。

        皇帝接受了寶璽,把它交給執事官,放在案桌右邊。

        奏唱請抽出圭。

        贊禮官贊唱宣讀寶璽,宣寶官在皇帝右邊跪著宣讀,寶璽的文辭如同謐號。

        宣讀寶璽完畢,奏唱請俯伏行禮,起身。

        皇帝到皇母神御前,如同前邊的禮儀進呈宣讀冊書寶璽。

        冊文說:“臣聽說自古后妃,都承繼世代功業。

        媽油嫁給虞,帝室開始興旺,周姜輔佐治理,君主創立基業。

        欽敬的皇母孝慈皇后以圣德輔佐圣明的帝王,和皇上同樣出身卑賤,廣泛救助艱難,把治家當成治國。

        勤勞節儉、孝敬慈愛,以承奉神靈的統緒,治理萬物的相宜。

        正位中宮皇后十五年,樹立的楷范讓國家效法,天下的人都歸向仁慈。

        謹奉上冊書寶璽,上尊謐號為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

        臣想圣明的神靈升降,接受慈愛的盛名,日月光華,永世照臨?!睂毉t文如同謐號。

        宣讀寶璽結束,皇帝返回原位。

        奏請拜四拜,百官也拜四拜。

        舉行祭禮如同平常禮儀。

        第二天,頒布詔令于天下。

        因上謐禮成功,賜予陪同祭祀的執事官宴席,其余的官員賜給一錠鈔。

        仁宗即位,九月,禮部會同眾臣為剛去世的皇帝和仁孝皇后的謐號進呈奏議。

        仁宗立刻接受,看完后,流淚不止,交付翰林院撰寫謐冊。

        禮部上奏加謐儀式,舉行儀式之前如同常禮齋戒,派遣官員祭祀,內侍將冊寶輿放在奉天門。

        天剛明,捧冊害寶璽放置在輿中。

        皇帝穿喪服到奉天門,內侍抬著冊寶輿,皇帝在輿后跟著走,下臺階,登上人車。

        百官站在金水橋南,向北跪下。

        等輿過后,起身。

        跟隨到思善門外,依次站立,面向北。

        皇帝下車。

        冊寶輿從中門進入,到靈座殿臺階上。

        皇帝由左門進入,走上官殿臺階上的禮拜位。

        捧冊寶的官吏由殿左門進入,到靈座前。

        導引官上奏請拜四拜,皇太孫、親王、皇孫在宮殿臺階上陪同拜祭,百官在思善門外陪同拜祭。

        皇帝由宮殿左門進入,到剛去世的皇帝位前,跪著進獻冊書、寶璽。

        宣讀冊寶的官吏跪著宣讀完畢,奏唱請俯伏,站起來。

        皇帝到仁孝皇后神位前,進行的禮儀都相同。

        奏唱請返回原位,拜四拜,皇太孫以下相同。

        行禮完畢,舉行祭祀禮。

        這一日,改題仁孝皇后牌位,下詔頒布天下。

        這以后,上皇帝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謐,都仿照此禮進行。

        塞靖十七年,世宗用豐坊的奏議,加封獻皇帝廟號,稱宗配帝,于是改奉太宗為成祖。

        命令在南宮制二圣的神位,于是到景神殿,進獻冊書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尊獻皇帝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圣恭儉敬文獻皇帝。

        又獻上皇天上帝大號。

        十一月朔日,皇帝到南郊,恭敬地進奉冊表。

        禮儀完成后,回到太廟,奉冊書寶璽,加上高皇帝尊號為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加上高皇后尊號為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這一天,中宮皇后捧著高皇后的神位,佐助行亞獻禮,文武官命婦都陪同祭祀。

        又選擇吉日到太廟,舉行改題神主的祭禮。

        天啟元年正月。

        聽從禮部奏議,凡是從點水加“各”字的,都改為“雒”字,從木加“交”字的,都改焉“較”。

        只是督學稱較字不合適,應改為學政。

        各王府以及文武百官,有犯廟諱御名的,全部改換。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志·卷二十七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