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

      作者:南懷瑾 全集:老子道德經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其(qí)政(zhèng)悶(mèn)悶(mèn),其(qí)民(mín)淳(chún)淳(chún);

        其(qí)政(zhèng)察(chá)察(chá),其(qí)民(mín)缺(quē)缺(quē)。

        是(shì)以(yǐ)圣(shèng)人(rén)方(fāng)而(ér)不(bù)割(gē),

        廉(lián)而(ér)不(bù)劌(guì),直(zhí)而(ér)不(bù)肆(sì),

        光(guāng)而(ér)不(bù)耀(yào)。

        禍(huò)兮(xī)福(fú)之(zhī)所(suǒ)倚(yǐ),

        福(fú)兮(xī)禍(huò)之(zhī)所(suǒ)伏(fú)。

        孰(shú)知(zhī)其(qí)極(jí)?

        其(qí)無(wú)正(zhèng)也(yě)。

        正(zhèng)復(fù)為(wéi)奇(qí),善(shàn)復(fù)為(wéi)妖(yāo)。

        人(rén)之(zhī)迷(mí),其(qí)日(rì)固(gù)久(jiǔ)。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對社會人民有益的領導這一章,是老子繼續引申前一章所說的道理。在文字上,似乎非常容易了解,看來沒有什么冷僻深奧的語言詞匯。但是,如果僅從文章的辭句,做文義上的詮釋,所謂“依文解義”,那就很容易被文字導入歧途,產生錯誤的理解,與《老子》的原理就相左了。

        這一章的主旨,仍然是無為而治的思想,代表了道家文化重要的政治理念。

        “其政悶悶”,“悶悶”這兩個字,是一個形容詞,依現代文學的常用釋義,如苦悶、煩悶、納悶、心中發悶等等。用這個“悶”字的含義來解釋。“其政”,就是政治弄到悶悶的地步了,這有多么差勁!

        倘使我們這樣來詮釋,那就是我剛才說的“依文解義”,容易誤入歧途了。在這里,“悶悶”的意思,應該是現代白話所說的溫吞吞的,溫溫的,溫和老實的,而不是笨;凡事都是平和、慢慢漸進的,不玩弄聰明,不?;ㄕ?。所以“其民淳淳”,老百姓都純樸安分。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這兩句話所說的,我們不必要去從歷史里找詮釋,以目前的情形來看,就可以明白。世界上有些國家,對于老百姓的事都“察察”,察看得很清楚,百姓不但沒有行動自由,連他鄉旅行也在為政者的控制之中。家中來了一個客人,談了些什么話,行政當局都知道;家人父子相互監視,家中吃了一只雞,一碗肉,也會被聞香隊嗅到而被斗爭,沒有一處不觀察到的。這就是“其政察察”,而結果是“其民缺缺”。在這樣的社會國家中,人民既缺德,也缺錢,更缺知識,貧困到極點。

        于是,可以用這兩句話,和前面的“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做一個對照來說明,再引用歷史上的事跡,來做具體的說明。

        漢朝著名的盛世——儒家稱道的文景之治,漢文帝與漢景帝劉恒、劉啟兩父子。這兩位帝王,當時以老子的思想作為政治哲學的最高指導原則。漢文帝自己個人的厚樸,就是受了老子“無為而治”思想原則的啟發。經過幾十年的時間,刑罰自然而然地停頓下來,不必施刑,監獄幾乎完全空了,獄中沒有犯罪的人,政治清明到了如此程度。“其民淳淳”,所謂“淳淳”,意指百姓們不大喜歡外務,不管外面的事,所以社會安定,也無外務需要去管,大家都過得很安詳了。

        宋太祖的理想和作風第二件顯著的史跡是在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位十六年,傳位他的弟弟趙光義為宋太宗。太宗在位二十二年,他們兄弟在位三十八年的政績,非??捎^。

        宋朝立國之前,南唐五代相侵,經過了約八十多年的長期戰亂,國家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趙匡胤登了帝位,以儒家而近于道家的政治思想治國,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經營,首都開封的百里內外,老百姓家中掛窗簾的簾鉤都是金銀鑄造的,國家太富有了。當趙光義接了帝位以后,打開國庫,發現財富之豐,為之吃驚。他笑說:“我哥哥好笨,如許財富,沒有利用,也未享受。”其實,是他忘記了一件事,就是趙匡胤的偉大治國理念。

        對于趙匡胤的偉大思想,研究歷史的學人是應該特別注意的。宋朝以后的一般史評家,往往批評宋太祖并未完全統一天下,宋朝自始以來只擁有半壁江山。因為他領軍平定黃河以南地區以后,南方云南蒙舍這一帶,宋朝的政治力量都未達到。云南有個南詔國,原來共有六詔,為少數民族的部落。在唐代時,最南的南詔,并吞了蒙舍等其他的五詔而為南詔國,就是后來的大理國,后為段家所有,在西南稱王數百年之久。其政治、文化,幾可與中原抗衡。

        在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當時有位將領獻上地圖,請求進兵。宋太祖與宰相正在商量的時候,太祖拿起五斧一揮,在地圖上一劃,就把半個中國切開了,暫時不管北方,不用兵去攻打。

        趙匡胤為什么這么做?因為他的見識不同,他有他的苦衷,也可以說是一片仁心,欲行仁道;看見天下動亂了這么久,社會上民窮財盡,不想再用兵了,而打算累積財富,用錢將燕云十六州買過來。所以他才拼命節省,儲蓄了滿庫的金銀財寶。

        這是宋朝開國之初的一個秘密政策,研究歷史的學人往往忘記這一點,而對宋代做不公正的批評。

        宋太祖這一做法,可以說是做到了“其政悶悶”的境界,所以“其民淳淳”。我們到故宮博物院,看得到一幅著名的古《清明上河圖》,圖中所描寫的,就是宋朝在清明節的時候,首都開封的居民,出城沿著河水到郊外去掃墓踏青的盛況。古代的踏青,就是我們現在的郊游,到郊外去做休閑活動。從圖上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太平,生活的安詳、富庶、自由的情況。

        在更近的歷史,像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的時代,一百多年之中,也差不多做到了“其政悶悶,其民淳淳”的境況。當時人民的生活,正如那詩人所吟的“長日唯消一局棋”的境界。因為日子過得休閑自在,無煩無惱無事,便覺得日子過得很慢,漫漫長日唯有下一盤棋打發了。在真正悠哉游哉的日子里,承平之世的一些世家公子也說:“不為無聊之事,何以度此有涯之生。”如果不找些無聊的事去做做,這漫長的日子實在打發不了。所以各種休閑的活動就多了,像《紅樓夢》中的描寫,那些公子小姐們的生活,連吃一頓餃子,也要想各種花樣去制作,以消磨時間,真是“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經驗,也曾享受過幾年太平或假太平的日子,到了夏天,乘涼、看書、喝茶、吃幾次點心,覺得一個暑假太長太長了。

        鐵面無私 包公又若何這是從大的方面看,我們再從小的方面看,關于做官為政的道理,也以宋朝的史跡為例。

        包拯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所熟知的清官,小說《包公案》說他鐵面無私。所謂“鐵面”,是說一個人的臉色是鐵青的,臉上的肌肉是硬繃繃、冷冰冰的,終日沒有一絲笑容。像這樣的一副面孔,誰會喜歡?在《宋史》中,包拯的傳記也是這樣記載,說他終日都沒有笑容,所以說他如果笑一下,則黃河的水都會澄清。反過來說,要想包公笑一笑,比期待千萬年渾濁的黃河澄澈見底還困難。包拯這張冷面孔,連他的家人都不敢和他說話,那真是閻王面孔。

        以我個人的看法,此人為官,我會恭敬他,因為公正廉明,是一位極好的清官??墒?,我絕對不愿和他做朋友,因為他一點風趣都沒有,味道太差了,做人做到如此,真是不如去做閻王,不必做人了。

        包拯的鐵面無私的確是了不起,鐵面無私、清廉剛直。但是,他能夠做得這樣好,還是靠這個后臺老板當靠山。他的靠山就是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趙禎。假使仁宗不支持他,那么他那張鐵面孔是行不通的,是鐵不起來的。

        包拯的為官,就是“其政察察”,試看他那個時候,離奇的冤案破得越多,他衙門的官司打得越熱鬧,喊冤的人亦越多。

        中國人的文化,老百姓是不愿打官司的,朱柏廬的《治家格言》說:“居家戒爭訟,訟者終兇。”教我們平常不要與人相爭打官司,凡是打官司的,輸的一方固然是輸,而贏的一方實際上仍然是輸。過去有兩句民諺:“鄉下人不癲,衙門里斷火煙。”這兩句話很有意思。所謂“癲”,就是發瘋、患精神分裂的意思。這里所指的鄉下人,不一定是居住在農村的農人,而是指遇事不容易想得通達,比較愚頑的人。所以他說,假如是愚頑的人,不發瘋似地去和人爭訟、打官司,衙門中就沒有收入,恐怕衙門里連飯都沒得吃了。這也反映了“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的道理。

        鐵面御史 瀟灑沐春風另外,也是宋朝的一個人趙抃,是宋代的理學名臣,死后國家給他的滋號為“清獻”,所以后世都尊稱他為“趙清獻”。官位高至太子少保,龍圖閣大學土,一生非常清廉,有“鐵面御史”的美譽。對于當時有權勢或者皇帝寵幸的大臣,有不法之事者,他照樣彈劾不誤,對于當時的宰相也是毫不容情的。當他奉命出任知府,前往成都到任時,并不像一般的方面大員,所謂新官到任,一路的行色,威風、壯麗、闊綽;他連一匹馬也買不起,只騎了一頭小毛驢,帶了一個年老的家仆,攜一張古琴和他所喜愛的一只白鶴,姍姍地前往。當時成都大大小小官員率領了三班六房,旌旗涼傘、儀隊,浩浩蕩蕩出城,迎接這位新長官,卻迎接不到。結果,他悄然進了衙門,大家這才發現,原來就是城外茶亭歇腳喝茶的那個老頭子。

        他每到一個地方,民間都受他的感化,風氣變成純樸善又沒有人打官司了,在他管治下,的確做到了牢獄沒有犯人。

        他的清高和包拯一樣,是真正的清正,真正的廉潔。然而,他的作風不同,他既是儒家,又學佛家的禪宗。衙中無事,他把衙門問案的大堂改做了禪堂,他就在那里打坐。有一天,那是一個夏天,他在大堂上打坐時,忽然雷雨交加,霹靂一聲,他的身體不自主地跳動了一下,于是他開悟了。就做了一個偈子:

        靜坐公堂虛隱幾 心源不動湛如水

        一聲霹靂頂門開 喚起從前自家底

        他明白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了。這個趙清獻的故事,也說明了“其政悶悶,其民淳淳”的道理,他的作風就與包拯迥然不同。到了晚年告老還鄉,常和鄉下一些小時放牛的老朋友往來,聊聊天,談談道,也曾做了一首詩稿:

        腰佩黃金已退藏 個中消息也尋常

        世人欲識高齋老 只是柯村趙四郎

        所謂“腰佩黃金”,是指做官時所用的官符印信,那是用黃銅鑄造,名為“黃金印”。他的這首詩,把榮華富貴、高官顯爵、權力名位都說得如此平淡,這是值得我們現在青年們效法的。他一生中,功名富貴都經歷過,曾經有那么大的權力在手,可是在他的心目中,又是如此的尋常與平淡?;氐焦枢l,仍然是一個鄉下人,一點也不像一個大官。他退休后所作這首詩,也等于是他的自傳,把一切功名、富貴、權力都放下來了。這些事情,如果能看清楚其中的道理,就會發現,一切功名富貴,實在沒有什么了不起,都平凡得很!

        他說,許多人因為我做過官,經歷過榮華富貴,不知道我是怎樣一個人,希望認識我。這個住在名為“高齋”屋子里的老人,我實實在在告訴大家,我就是年輕時,人人所叫的那個趙四郎;如今的我,也還是以前的那個我,和以前的趙四郎并沒有兩樣啊!

        察見淵魚的顏回所以在做人方面也是如此,不必“察察”,也就是不要太精明了,如果聰明過分,太精明了,就會缺乏德性。我國的歷史上《列子?說符》有兩句話,“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一個人的眼睛如果能夠看見深水下小魚的游動,那就不吉利;智慧太高、太聰明,可以判斷別人的隱私,對于眼睛所不能見的另一方面的事都會知道,有這樣能力的人,本身就會遭殃。

        關于“察見淵魚者不祥”這句話,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有一次,孔子帶了顏淵等一些弟子到泰山上,看到魯國的東門,突然有一條白線??鬃邮怯行摒B的,他當然看清楚了那條白線是什么!但是他問弟子們在東門有什么事!一般弟子們說未曾看見??鬃诱f,那里有一條白線。只有顏淵回答說,那不是一條白線,而是有一個人身穿白衣,騎了一匹白馬,飛奔而過。

        在這群弟子中,只有聰明的顏淵才有如此的眼力。因此后世的人說,顏淵之所以短命,三十二歲即不幸而短命,就是由于用神過度及營養不良兩個因素。其中用神過度,從這件事可以為證。至于他的營養不良,孔子曾說他:“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住在那個貧民區的違章建筑里,每天只吃一盒便當,喝點白開水,過那種一般人都感到憂苦的日子,雖然仍樂觀,但證明顏回是營養不良。

        引申出來,我是說,一個人生存于天地之間,對人世的事情,如果看得太清楚了,則不吉利。為什么會不吉利?因為看得太清楚了,則煩惱增多;知識越多,煩惱越大?;蛘f學問越多越好,但一個人吃飽了飯,除了做自己的事外,還要去憂國憂民;學佛的人,還要去度眾生,為眾生擔憂;結果可能憂慮得連自己也度不了,又如何去度眾生呢?

        是偏是正 禍福相倚伏再引申下去,事例很多,理由也很多,這里只是略舉一些,告訴大家一個研究方向。我們繼續看下面的原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這幾句話很妙。

        老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禍與福是互為因果的。一個人正在得意時,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開始;而失意,卻正得意的起端。對于人生得失的感受,在于各人的觀點看法如何。這就是哲學問題。

        常聽人說某人有福,但福為“禍之所伏”,看來有福時??赡艿溇涂煲獊砹?。我們中國有句諺語,“人怕出名豬怕肥”,豬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殺了。人發財以后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時麻煩也就來了。一個人官大、名大、錢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煩大,痛苦多了。

        所以“塞翁失馬,焉卻非福”,這一思想,就是從道家老子這句話來的。禍害到了極點,福便來了;福到了極點,跟著便是禍了。這兩件事是互為因果,循環交替而來的。但是“孰知其極”,誰知道什么是禍的極點,什么又是福的極點?人的一生中,萬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極點,享受也不要到極點,到了極點就完了。

        例如今天有好的菜肴,因為好吃,便拼命地吃,吃得飽到十分,甚至飽到十二分;吃過了頭一定要吃幫助消化的藥,否則明天要看醫生。這就是口福好了,享受極了,反而害了腸胃。如果省一點口福,少吃一點,或者腸胃受一點餓,受點委屈,可是身體會更健康,反而有福了。

        知道了這個原理,則“其無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極點,豈不就歪了嗎?這也就是不要矯枉過正的意思。過正就是過分,就是會歪了。像前面所引述包拯的故事一樣,照理他做閻王都太小了,應該做玉皇大帝;但是他做人做得太正了,結果一點生氣都沒有。

        為什么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一個東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過分了,又偏向了另一邊。就以享受而言,古人的享受就與我們現代不同,如果古人看到我們現在的所謂享受方法與內容,一定要說我們現代的人是一群群的瘋子。而現代的年輕人,跳霹靂舞,唱熱門歌,看到我們在這里研究兩三千年前的老子思想,也會說我們是神經有問題。

        問題在于各人的觀念、看法有所不同,身心的享受不同。至于說哪一種享受、哪一種生活方式是對的,并沒有絕對的標準。一切唯心,在于各人自己的看法,矯枉過正了,正也是歪的。

        令人生厭的修行人假如一定說打坐、學佛、學道,清凈無為就是好的,可是許多年輕人,一天到晚跑寺廟,學佛打坐,而事實上,他們一點也不清凈,一點也不無為,更談不到空。那是自找麻煩,把腿子也搞壞了,不但佛沒有學好,道沒有學好,連做人也沒有做好,學得稀奇古怪。這就是“正復為奇”,學正道學成了神經,就糟了。

        “善復為妖”,人相信宗教本來是好事,信得過度了,反而是問題。所以我的老師、禪宗大師鹽亭老人袁煥仙先生就說過,世間任何魔都不可怕,只有一個魔最可怕,就是“佛魔”。有的人看起來一臉的佛樣,一身的佛氣,一開口就是佛言佛語,這最可怕,所以不要輕易去碰這些人。

        袁老師說這些話是什么道理?意思就是“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凡事太過就錯了。過與不及都是毛病。不聰明固然不好,而聰明太過的人,那屬于“善復為妖”,就變成妖怪了。

        所以老子感嘆,“人之迷,其日固久”,他說人們迷信得太久了,沒有醒悟這些道理,而且迷信太堅固,太長久了。所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見劌”,一個人做人要方正,但“方而不割”,不要因為方正而割舍其他一切;人方正到割裂其他的時候,就變成不能容物了。為人要清廉,可是不要廉得像刀割一樣,連肉也削掉了。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做人要直爽,講直話當然很對,但是如果太直了,就會放肆。例如看到一個人無禮,就立即對他說:“你胡作非為”,這就是太直,成為放肆,也不對。人不但要聰明,要有志氣,還要有光亮;就是現代所流行的要有知名度,有才華,要放光,知名度要高。但是,不要放光放得太光亮了,太光亮就看不見了,因為刺到別人的眼睛,在別人的視覺上,這光就變成灰暗了。

        所以,道家的清凈無為,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教我們無所為,一切放下,為什么放下?因為善得太過了就“善復為妖”了。所以,本來無可放之處,一切平淡、清凈。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