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

      作者:南懷瑾 全集:老子道德經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出(chū)生(shēng)入(rù)死(sǐ)。

        生(shēng)之(zhī)徒(tú),十(shí)有(yǒu)三(sān);

        死(sǐ)之(zhī)徒(tú),十(shí)有(yǒu)三(sān);

        人(rén)之(zhī)生(shēng),動(dòng)之(zhī)于(yú)死(sǐ)地(dì),

        亦(yì)十(shí)有(yǒu)三(sān)。夫(fū)何(hé)故(gù)?

        以(yǐ)其(qí)生(shēng)之(zhī)厚(hòu)。

        蓋(gài)聞(wén)善(shàn)攝(shè)生(shēng)者(zhě),

        路(lù)行(xíng)不(bù)遇(yù)兕(sì)虎(hǔ),

        入(rù)軍(jūn)不(bù)被(pī)甲(jiá)兵(bīng);

        兕(sì)無(wú)所(suǒ)投(tóu)其(qí)角(jiǎo),

        虎(hǔ)無(wú)所(suǒ)用(yòng)其(qí)爪(zhǎo),

        兵(bīng)無(wú)所(suǒ)容(róng)其(qí)刃(rèn)。

        夫(fū)何(hé)故(gù)?以(yǐ)其(qí)無(wú)死(sǐ)地(dì)。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生死是什么這第五十章是上經第二十一章的引申。

        “出生入死”,出來就叫做生,進去就叫做死,在文字解釋“出生入死”,就是這個意思。后來用之于兵法,打仗時在敵人的陣地里進進出出,稱做“出生入死”。文字很清楚,道理就是中國遠古的哲學源流對于生死的看法,對生死的一種觀念。所謂生死問題,在其他的宗教,包括佛教在內,或為重大的問題;但在我們中國文化中,自上古幾千年以前所流傳下來的觀念,對生死不看成問題。所以堯、舜跟大禹王都認為是“生者寄也,死者歸也”。人生在這個世界上,是做客人寄住的,像住旅館一樣,所以在文學上有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名句,都是來自這種思想。人生下來是寄住在這世間,死掉就是回去了。所以是“生者寄也,死者歸也”。

        由這個古老觀念流傳下來,孔子在《易經》上也提到這類的話?!?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zhouyi/' target='_blank'>周易》的《系傳》上說:“原始反終,故知生死之說”,只要觀察宇宙物理自然的變化,了解了白天同夜里的道理,那就了解了生死。白天生活在這里,也像花開的時候一樣;死了沒有什么可怕,只是回去了,如夜里休息,應該睡覺一樣。睡醒了如花開又清醒,所以孔子在《易經》上又說“明乎晝夜之道而知”。我們可以連起他的上文,給他加兩個字,“明乎晝夜之道而知生死”。

        老子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出生”就是通乎晝夜之道,可以說就是“生者寄也,死者歸也”同樣的道理。“出”就是生,“入”進去了,等于演話劇一樣,從后臺到了前臺,就看到有幾個人在那里演起戲來,等他演完了這一幕進去了,臺上還是空空的。其實人并沒有死,不過是進去了而已,人生境界就是如此。

        老子非常簡單地說明了“出生入死”,就是在一進一出之間,也是一增一減、一來一去,所以沒有什么嚴重。

        誰掌握生命的去留我們先了解這個前提,然后再看他算細賬。“生之徒十有三”,“徒”就是途,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把握是可以活下去的。“死之徒亦十有三”,從死這一面看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機會是會死的。所以,死的機會也是十分之三,活的機會也有十分之三。這個十分之三,就是生命活著的那個生的力量。

        “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總要有規律的活動;由于在動,就可以向死的這一面搭配,也可以向生的這一面搭配??墒侨说幕顒?,常因為自己的知識聰明而亂動,反而使自己生命走到死之途了。如果我們動之“生”地,生命的活動有益于生的話,那生的機會便增為十分之六。如果三樣把它加起來,十分之三的機會是生,十分之三的機會是死掉,十分之三的機會都在動中,一共是十分之九,還剩一分。

        剩下的一分老子不談,因為這是生命的本有,這個本有就是老子在上經說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這是道,是生命的根源,他的代號就叫做“一”。

        這一段是講生命之源,也告訴我們人出是生進去是死。昨天下午接到好幾位老朋友的電話,都是八十多歲的人,有些老人眼睛看不見了,老伴也沒有了,兒女也大了,電影、電視也看不見,什么也不能看了,坐在家里,無聊得好可憐,只好拿起電話到處跟人聊天。作為一個人,自己該有一個人生境界,人老了就怕沒有一個內在的精神修養,無依皈之處,那么活著的時候,便“動之死地亦十有三”,拼命地向死路上去消耗,而美其名為人生的責任。其實到了某一個時候,責任不責任沒有什么多大關系,反正是對自己的興趣沒有放棄,仍然“動之死地”而已??上У氖?,忘記了生命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這一節就是說修道的問題,也就是修丹經、修神仙的基本理論與工夫。生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如果一個人情緒崩潰、萎靡,這種種都是自找煩惱。

        “夫何故”,他說什么理由呢?“以其生生之厚”,天地宇宙給予人的生命,給予萬物生命,它生的力量比死的力量大。生死兩頭各自的力量占十分之三,另有十分之三則在動。但是動的方向,或向生的方向動,或向死的方向動,要看各人自己。這中間有一分,這一分最重要,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蓋聞善攝生者”,“攝生”這個名稱要注意,這是老子最先提出來的一個道理。

        什么叫“攝生”?我經常講這有兩方面的觀念。我國近代翻譯西方過來的一個名詞叫做“衛生”,意思是保衛這個生命。保衛生命好像是消極一點,只是防御而已;道家則講“養生”,“養生”應該比“衛生”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老子的道理遠不止養生,更要“攝生”,“攝”字是自己把握住,這就不止養生了。所以,成仙成佛完全操之在我,自己可以做主。這個“攝生”的名詞,就是說明修道的人,把

        握得住自己的生命,也做得了主。因此善于攝生的人,就是后世道家所講的神仙境界,這些人修道能夠修養身心性命,達到神仙的境界。

        “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這就是說懂得攝生修道有成就的人,在山里走路,不怕猛獸。老虎是要吃人的,“兕”是頭上有角的一種猛獸,后世說就是犀牛。在非洲生產最多的大犀牛,頭上有角,遇到這種猛獸,人多半難逃一死。在上古的社會,因為野獸橫行,人隨時可以被野獸傷害,而一個修道的人,后世佛家也說能降龍伏虎。小說《封神榜》上所描寫的很多天人的坐騎,都是獸類。有的騎麒麟,有的騎老虎,騎什么都有,只有姜子牙騎個怪東西名叫“四不像”。不過四不像的確有這種動物,滿清的時候,乾隆及咸豐年間,在北方曾把四不像運到宮廷里養了很多年。

        善于攝生的神仙四不像就是四不像,老虎不像老虎,鹿不像鹿,什么都不像,可是靈性很大,所以有道的人,可以入山林,驅野獸。像兕虎這些猛獸,角抵觸不到他,利爪抓不到,打仗的時候,刀也砍不進,這就叫做神仙境界。人如何能做得到呢?人在死去之后,跟著死亡的只是生命本能的物質作用而已,而生命內在的本能并沒有發動,所以一個人可以自己發動內在本能,再創生命的作用。這是道家所說的,在理論上是可以長生不死的,但是,只有善于攝生的人,才有這個本事。

        下面他做個結論,“夫何故”,為什么人有這個修養,可以到達這個境界呢?“以其無死地”,也就是后來禪宗所講“了了生死”,是說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死的。再如《神仙體道通鑒》上說,老子根本就沒有死;在周朝以前,舜、禹時候他就是廣成子,后來的彭祖也是他,他在任何一代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同漢武帝也見過面,只是另外化了一個名字。反正每一代化都出現,看看是否能收一個兩個徒弟,后來因為找不到,他又走了。

        有關老子的傳言,愈說愈玄??戳说兰摇渡裣蓚鳌愤@一面的資料,不但說老子沒有死,連墨子也沒有死;墨子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還出來過,也是表演了一下就走了?!渡裣蓚鳌防镞@些怪事很多,反正都屬于“事出有因,查無實據”罷了。不管怎么說,老子的理論認為,一個人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的死生,所以修養到家的人,“以其無死地”,他已經把死的那個過程消除了,把“動之死地亦十有三”也去掉了,所以他生命存在的機會,就永遠把握在手里了。

        這不是故意開玩笑的,而是真正如此;這也可以叫做“中國的存在主義”,人的生命可以永遠存在的。真正的存在是“長生不死”,這就是老子的理論。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