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作者:佚名 全集:中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

      關鍵詞:中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這里這個“易”字就是平易近人的易,平常。就如此解釋就夠 了。不過過去幾千年來,有許多人強調,把這個“易”字同《易經》兩個拉在一起,“居易以俟命”,一定要懂得易經八卦,然后還要會懂得算命。

        “易”,我過去也聽到一個老先生,學問非常好,他說他會算命,然后一談起來,說人一定要會懂得算命,連孔子都講“居易以俟命”嘛!再引用《論語》最后一句話,“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所以要懂得算命。碰到如此的解釋,只好笑一笑,不能講“易”,這一句話答復有過錯;也不能說不對,那他就氣得不得了,已經八九十歲的人了,你不能說他生氣。但是他的解釋也不是創作,很多書上都把這個“易”字同《易經》上的“易”拉在一起,這個觀念是不對的!

        至于說該不該懂《易經》,是另外(一回事)。譬如如果要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也許你們將來也碰上,我把許多經驗告訴你們。說中國過去的知識分子讀書人要懂得“三禮”,《禮記》就包括了三禮?!抖Y記》它有三部:《周禮》、《儀禮》、《禮記》這樣三部?!抖Y記》等于中國上古文化的總綱,總綱里頭的總綱,儒釋道、諸子百家都從《禮記》出來?!吨芏Y》是政治制度,等于說中國幾千年來的憲法里頭的法理學,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法理學;《儀禮》,中國人的社會禮貌、社會秩序等等;綜合起來叫做《禮記》。一個知識分子,說過去讀書人尤其要有志于天下,所謂“不懂三禮不足以為君子也”。我們小的時候都聽到老前輩教書的時候告訴,你們年輕人不通三禮不足以為君子也。我們年輕(時)也同諸位一樣,以為這個《禮儀》有什么看的啊?(認為)《禮記》大概專門教人行禮、磕頭,搞這一套,實際上不是,三禮是政治、軍事、經濟、哲學、社會、外交等等內容,原始的文化都包括在內,是不能不讀??墒呛髞碛性S多老先生們一直到滿清末年、民國初年,他又解釋(為)另外一種。像我聽到這些老前輩,不是沒有讀過書哦!有幾個都還是舉人哦!(那個時候的舉人拿到現在來在大學里頭教書,那學問太多了、太有余了。也經常講錯話。)他說一個知識分子必須要通三理,說什么三理呢?醫理、命理、地理。

        有一次我碰到一個老前輩、前清的舉人,學問很好,這個學問好不是別的了——文章好,詩好、詞好、字又好、樣樣好,一講學術啊,我們就不大同意他,他一談學術就不大理了;要談文字啊,我們瞪眼睛大了!那講得好!講文學也講得好!所以學術跟文章是兩回事。那么我們逗他玩:“為什么要通這個三理呢?”“哎喲!這就可以當孝子啊!人要做孝子啊!父母生病,要懂醫理就會看病;然后啊,‘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所以自己父母生病了就要八字拿出來算算,所以要通命理呦!萬一出了問題,要看塊好地給他埋了,所以要懂地理呀!”呵,我們兩三個年輕人坐在一起,哎呀那真是肚子痛了!憋得肚子痛,不敢笑,那個不敢笑要面不改色,還不能給他看出來是肚子里是在笑他!那受不了,所以憋得很難受(眾笑)!那么這個解釋“三理”呀,醫理、命理、地理,所以“君子不通三理,不足以為君子。”

        這許多經驗與故事,是由于《中庸》上一句話,“君子居易以俟命”,對“易”字的解釋,這個“易”字不包括《易經》有關聯的學問,所謂醫理、命理、地理,這個無關。

        就是說一個真有修養的人,生活、人生非常平常,真做到真平常,這是真修養,沒有特殊,不希奇,一切沒有特殊。“以俟命”,不是等著算命,“俟”者,等也。這個“命”字中國古書上經常提到。這個命有宗教性的觀念,就認為宇宙間生命的本來有一個冥冥中無法名之的一個力量,也可以叫他是道,叫他是主宰,也可以叫他是上帝,也可以叫他是天,也可以叫他是佛,后世叫他佛,隨便了;莊子又叫他是混沌,那么我們黨國元老吳秩暉先生,他說這些名詞都有,反正那個東西叫他“混賬”好了!他說搞不清楚的。吳秩暉先生說叫他“混賬”。都可以,是個代號。就是說,古人用“命”,一個生命本來有一個不可知的一個力量,那么佛學的解釋就是“業力”、“自性”,等等。所以呀這句話就是說明,一個真有學問修養的,人生,是不斷地奮斗,不錯;不斷地努力,也不錯;但是不強求。你奮斗、努力跟強求有兩樣嗎?應該是一樣吧?(實際)兩樣。一個人不斷……,譬如說我們有興趣念書,不斷地念書,那是你的興趣,該念的,學問知識不斷的。說我讀了書干什么?賣多少錢?那個(是)兩個觀念。所以荀子所謂講,“古之學者為己”,古人求學問、修道為自己,為自己的興趣而學,“今之學者為人”,現在讀書人都為人家讀的。再不然我們不是講過,有一個同學告訴我,讀大學的時候,父母管得太嚴了。他跟我講他說我們年輕的時候父母管得太嚴,有一天跟爸爸媽媽兩個吵起來,他說:“你再講!再講我不給你讀大學了!”說我是給他們讀的呦!他們要光榮嘛,家里孩子們不讀書那沒有面子,所以我拼命給他讀啊。他是講回想自己過去年輕(時)的心理,一般是有這么一個東西。所以“今之學者為人”,這個是荀子在戰國時講的,他說現在一般求學啊,光吹大牛。學問干什么?“哦!我學好了以后,濟世救人,普利天下!”你自己都救不了!所以古人老老實實,“古之學者為己”,學問是應該做的事,你不斷地上進、努力,是人生應該走的路程,不是為他。至于說你有所成就,行有余力,能夠救世救人也是應該做的事,也不是為他表達、也不是為他而求得自己的光榮,是這樣就是“居易”,真正是學道、做學問。

        相反的行為呢?“小人”,小人跟君子都是相對的名詞,不是小人小一點、君子大一點哦!“小人行險以僥幸”。大家要切實反省,大部分的人生做人做事一般人都是走的這個路線,所以失敗的多,就是“行險”,偷巧就是行險,?;右彩切须U,走歧路、想辦法都是行險,靠機會就是行險,都想僥幸而得之,占便宜,有一點機會就沾一點便宜,僥幸而得到;不勞而獲最好了。讀書如此、修道也如此,最后嘛,學佛的人:“你請我打坐,我來悟道,蠻好的!”有啊,古代也有啊!濟顛和尚就是替秦儈出家,窺基法師替唐太宗出家,自己沒有時間出家,叫一個人:“你代我出家,代我去修道。”這就是行險而僥幸。這怎么行?但是你要曉得我們人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我們自己的檢查,以數十年做人之經驗,深知做人做事自己經常犯這種心理上的毛病,犯“行險以僥幸”,就覺得我試一下沒有關系;他們做不對,等我來做一下,就決定成功!都有這個勇氣,有行險的勇氣,而事實上都不是正道的走法,是行險以僥幸。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