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作者:佚名 全集:大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關鍵詞:大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這里首先引用《詩經》的詩文。詩文是出自于《詩經.小雅.南山有臺》之篇?!簶分痪印?,樂是和樂的意思,是形容一個君子的神態。這個只,是個語助詞,它沒有意思。樂只君子就是講和樂的君子,他是『民之父母』,是人民老百姓的父母。為什么?因為他能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就是講,人民所喜好的他也喜好,人民所厭惡的他也厭惡。那他的喜好和厭惡是不是他自己的?不是他自己的,他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所以就沒有自己的喜好和厭惡。他完全跟人民融成一體,所以人民的喜好便是他的喜好,人民的厭惡便是他的厭惡。

        朱子解釋說,「言能絜矩而以民心為己心,則是愛民如子,而民愛之如父母矣」。這一段是講君子絜矩之道,他能以民心為己心,人民老百姓是什么心,他就是什么心,以人民百姓的憂喜、好惡,做為自己的憂喜好惡。自己呢?沒有心了。朱子說這是愛民如子,實在講,是愛民如己。愛民如己還說得欠一點,民就是自己,己民一體,愛民不就是愛自己嗎?這里說到是愛民如子,像愛自己兒女一樣愛民。兒女跟自己本來也是一體,所以愛兒女如愛自己一樣,愛民如子就是愛民如愛自己一樣。君子真有這樣的一種愛心,這是博愛,而民愛之如父母矣。這個因果、感應,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一絲毫不差錯,我能愛民如子,人民就能愛我如父母。所以《詩經》講的「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是這樣的一個意思?,F在時間到了,我們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

        尊敬的諸位大德,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大學》。剛才學習了朱子解釋之后,我們來看蕅益大師的批注,「修二空妙觀,如好好色,故無私好。斷我法二執,如惡惡臭,故無私惡。無私好,故能民之所好好之,無緣大慈也。無私惡,故能民之所惡惡之,同體大悲也。是謂三界大師,四生慈父」。蕅益大師把《大學》經文的義理拔高了,從世間法拔高到出世間法。前面《大學》經文有提到「如好好色,如惡惡臭」,這是用比喻來說明斷惡修善那種懇切、那種決然。如好好色,這是講修善這方面,最大的善是修二空妙觀,二空是人我空、法我空。人是無我,為什么無我?因為人這個身體,包括精神,都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成,沒有自性,沒有主宰,因緣和合才成為人。正因為它是因緣和合,沒有自性,因此它是空的。那人如此,一切眾生、宇宙萬物都是這樣的,這叫法我空。觀法無我,這個我就是指自性、主宰的意思。真正認識到宇宙萬有沒有自性主宰,當下便是空相,這叫修二空妙觀。

        二空妙觀有什么好處?幫助我們斷除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造業的根本,讓我們迷惑顛倒?,F在把這個病根拔除,修二空妙觀,好像世間人希求得到美色一樣,用這種渴求的心去修二空妙觀。二空妙觀成就了,就沒有私好了。私是因為我執而來的,有我這個執著才會有私,假如無我,哪有私?那真叫大公無私。大公無私,是真正斷分別執著之后才能夠證入的境界。不執著我,就不會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不分別人我,也就沒有任何的私好、任何的對立。這個時候融入與眾生一體的境界,他沒有私好。斷我法二執跟修二空妙觀,其實是一個方法從兩面來說。斷我執,就得人我空;斷法執,就得法我空。我們斷我、法的這兩種執著,就像世間人厭惡惡臭一樣,立即遠離。我法二執都斷了,當然就不會有私惡。這個惡是厭惡,私惡是我的厭惡。沒有我,哪有我厭惡的東西,哪有我喜好的東西?沒有私好、沒有私惡,才能夠做到這里講到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這才是所謂的「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蕅益大師這里講,「無私好,故能民之所好好之」,這講的是無緣大慈。試想想,如果我們還有我這個念頭,就有我喜好的,這叫私好。那想到我,就不能想到人,那人民百姓所好、所喜歡的,我們也就不能夠當作是自己喜歡的。一定要把我執斷掉,才能做到。這個時候,我跟民是一樣,一體的,這叫無緣大慈。緣講的是條件,無緣就是無條件的大慈悲心,這個慈就是愛心,是仁,無私好就能做到。無私惡,把我們的我執統統斷除,這個時候,我們見到宇宙跟自己是一體的,所以眾生所厭惡的就是我所厭惡的。眾生厭惡什么?厭惡苦難,所以我們就能夠發起大慈悲心,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種慈悲是同體大悲,跟眾生同體。大悲是憐憫心,孟子講的惻隱之心。在同體的境界里生起惻隱心,不忍眾生苦,而生起度眾生的大愿。

        真正能做到圓滿,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做圓滿,這時候無心了。有心,還不能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譬如說,我看到眾生苦,我發一個慈悲心,動了一個同情的念頭,來幫助他。這固然是善心,是愛心,但是這個愛、這個善,不能稱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什么?還起心動念,甚至還有分別執著。為什么?你看到他苦,有他苦的念頭,就有人我,這就是分別。動了一個憐憫的這種情感的念頭,情感是執著,所以這不能稱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個境界講的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境界,完全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之好、眾生之惡,他的好惡便是我的好惡,我有沒有好惡之心?沒有。我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而能隨順眾生,只有應,眾生有感,我們有應。這個境界就是成佛的境界。

        「是謂三界大師,四生慈父」。三界,這是佛法的名詞,又叫三有,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將六道分為三界。欲界里面有六道,地獄、餓鬼、畜生是三惡道,人、阿修羅、天,是三善道。但是這個天是屬于欲界天,欲界有六層天。再往上,色界天,色界只有天,不會有三惡道。色界天里面有十八層,叫禪天。無色界有四層天,叫空天。所謂四禪八定,這是講色界、無色界。所謂色界,色是物質,它有物質,但是它沒有欲望。欲界里面的眾生有欲望,色界天人脫離了欲望,也就是他不會起財色名食睡的貪欲。但是他還有身體,還有物質的世界,這叫色界天,十八層,這里就不列舉它的名字了,時間關系,我們就略說。無色界,是連物質都沒有了,沒有身體,也沒有物質世界,我們稱為靈界。這屬于三界,同是凡夫,只是禪定功夫愈往上的天愈深。無色界里面最深禪定的是最高的一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他們的壽命八萬大劫,但是沒有辦法出輪回,將來定功失掉,壽命盡了,還要重墮入輪回。

        所以三界的凡夫都要依靠三寶,尊佛為師。佛是三界之外的,不僅是三界之外,還脫離十法界了。他能夠在三界里頭教化眾生,所以佛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也是講佛。四生是講四種生命的形式,經里講的胎、卵、濕、化。胎生,很多哺乳動物都是胎生,人類也是胎生;卵生,是生蛋,雞生雞蛋,鳥有鳥蛋,這是卵生;還有濕生的,因水而生;還有化生,他不是依靠物質,是變化出來而生的,天人是化生,地獄里的眾生也是化生。不管是什么樣的生命形式,佛都平等的看一切眾生像自己的兒女一樣、像自己一樣,真正做到愛民如子、愛民如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所以稱為四生慈父。

        證入這個境界,要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能做到。為什么?因為三界六道統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把執著放下,你就出三界了。如果分別沒有斷,你是四圣法界的圣人。四圣法界是所謂的聲聞,我們稱為羅漢;緣覺,這比羅漢更高;菩薩;還有十法界里面的佛,都沒有斷掉妄想。阿羅漢(聲聞)、緣覺,他們沒有斷分別;菩薩把分別斷了,但是還有妄想。十法界里面的佛斷妄想到了最后,但是還沒有斷盡,斷盡了妄想就入一真法界,十法界也沒有了,那就成真佛了。這個時候,就真正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蕅益大師將《大學》經文的境界、義理拔高了。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