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

      作者:佚名 全集:大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關鍵詞:大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這段經文是舉出堯、舜和桀、紂四個人做例子。堯、舜是圣王,『率天下以仁』,率是表率,他給國人做個好樣子、好榜樣,帶個好頭,他能夠力行仁道,所以民眾從之,跟隨他一起興仁興讓。記載中說,舜王在一個地方耕田的時候,不久之后,每個人都能夠以田地相讓。舜在雷澤釣魚的時候,本來那時候的人都在爭水深的地方,那釣魚比較容易,比較大。結果舜并沒有去批評任何人,而是自己做出表率,把好的水域讓給那些年紀大的人,因為他們爭不過年輕人,他們所得到的水域,魚都很少。舜不僅自己這么做,而且凡是看到有人能夠去禮讓,一定大加贊嘆。但是對那些好爭的人,一個批評都沒有。結果不久之后,人人都以深潭厚澤相讓,都能夠尊敬老人,把好的釣魚的水域讓給老人家。所以舜當年,所謂「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他所在的地方,大家因為仰慕他的德行,紛紛來親近他、跟從他,人民愛戴他、景仰他、效法他,自然使天下興仁,和諧世界。這是堯舜之道。他并沒有刻意想方設法去管理民眾,只是做個好樣子,率天下以仁,所以民眾就興仁。舜王用孝行感動自己家人,這個故事我們耳熟能詳。他能感動自己的父母,他父母這樣迫害他、虐待他,但是舜都能感化,那就是他沒有不能感化的人。所以,一家興仁,就一國興仁,一家興讓,一國興讓。

        桀紂呢?桀是夏桀,紂是商紂王,這兩個都是那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暴君。桀是夏朝最后的帝王,紂是商朝最后的帝王,都是荒淫無度?!郝侍煜乱员?,用暴戾之氣來統治國家,那么天下人也跟從他作惡,所以天下大亂。而人民都向往著圣德君子的出現,所以誰有德誰有道,就得民心。夏朝末年,桀無道,就失民心,湯王有道就得民心,所以湯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紂王是商朝最后的個天子,他無道,所以失民心,武王伐紂,得民心者得天下。為什么?因為文王武王率天下以仁,所以人民都跟從他、擁戴他。這正是因為他用自己的德行來感化民眾,他能夠把身修好,把家齊好,他就能夠治國,能夠平天下。

        如果,『其所令反其所好』,一個君主,他自己下達命令,譬如說讓百姓都尊重他、都守禮守法,可是他自己不肯守禮守法,自己不懂得尊重人,不尊重臣下,不尊重百姓,人民怎么會跟從他,怎么會聽他發號施令?所以,『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他要別人具備這種德行,首先要求自己要具備,然后他才會要求別人?!簾o諸己,而后非諸人』,自己沒有那種惡行,他才會要求別人改掉惡行?!杆睾跎聿凰 ?,藏乎身的,就是在自己身上的毛病,如果自己沒有改,怎么能夠去教導別人?自己身上沒有這種德行,你去叫別人修這種德行,怎么可能叫得動別人?所以,『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這個不恕,就是想要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后推己及人。喻諸人,這個喻就是教導別人,教人改過也好,修善也好,首先自己做到。否則,自己做不到,要別人做到,未之有也,不可能。這是講治國在齊其家的道理。

        所以,凡是自己的政令推行不下去,「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譬如說父母如果抱怨兒女叛逆,老師抱怨學生難教,老板抱怨員工不忠,這些都需要做父母的、做老師的、做老板的反求諸己,從自身上去反省,有沒有做到「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自己真正有德行,自然就能夠感化別人,你的言教才能令人聽受。為什么?因為這是符合人心里的明德。道德仁義,人皆有之,只要你能做得好,自然受到人家的敬佩、順從。

        孔子在《論語》里面說的一句話,告訴我們治國之道。他說什么?「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就是領導,道之以政,是用政治去領導人民,制定很多政策、法律、規章、制度,讓人民去遵行。如果人民不遵行,就齊之以刑,刑是刑罰,就制裁人民,這個齊是整飭的意思,用刑罰來整飭人民。所得到的結果,民眾免而無恥。免是什么?茍免,偶然逃過了法律的制裁,沒被法律捉到,做出個樣子服從國家的政令,可是他心里不服,他不是甘心情愿,他沒有羞恥之心,只是迫于政令刑罰的制裁那種恐懼的心理,無法不接受,可是他不甘心不情愿。一旦有機會,民眾可以找到法律的空子,或者刑罰稍稍松懈一點,他們馬上就去犯法。這不是真正的治國之道。一個國家國民如果到了無恥的地步,那亡國之日也不會很遠。所以應該怎么樣?孔子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用道德來引導人民,如果人民不遵從政令,以禮來整飭之。齊之以禮,就是用教育,讓人民都懂得道德仁義,都知道禮儀規范,都有恥心,知道不守道德、不遵禮儀這是令人可恥的。他有了可恥之心,他就格了,格是正,歸于正。用道德、用禮教,比用政令、用刑罰,效果要好得多,這個需要領導人在自身修為上先做到。

        朱子對這節經文解釋說,「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國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責人之善;無惡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惡。皆推己以及人,所謂恕也。不如是,則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矣」。這節經文跟上一節是順承下來的,都是講一人定國的事情,這個人就是君主。當然,做為引申,它可以包括任何一個人,不一定只有國家領導人才有這個影響力,凡是一個領域里面的領袖、一個團體的領導人、一個在小區里有影響力的人、一個媒體所關注的對象等等,這種人對于治國安邦都會起到責任。朱子這里說,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責人之善。我們希望提倡和諧,讓大家都能修善,先從自己做起,自己有善行了,然后我們才可以要求別人行善。無惡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惡,自己沒有惡行了,然后你才能夠把人導正,讓人也斷惡修善。這是講的推己及人,先從自己做起,這叫恕道。恕道不是先要求別人做,是要求自己做,別人沒做到,是因為自己德行不夠,沒有感化別人。圣賢、君子處處是反求諸己。如果自己不能做,要求別人做,那會怎么樣?這講不如是,就是不能推己及人,不能夠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結果就是所令反其所好,你的政令不能夠推行,民眾不能夠順從。

        蕅益大師的解釋說,「堯舜之仁,不過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修身耳。如此修身,便為天下人榜樣,天下人自然從之,何必發號施令哉?」堯舜能率天下以仁,這個率就是他自己先做到,他是個表率。他先做到仁,然后天下也跟著歸仁。那他的仁怎么做的?不過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以修身耳。大學之道,就是教我們行仁,格除物欲,恢復良知,使意真誠,使心地純正,便能夠修身,這就是堯舜行仁之道。這樣的修身,就是天下人的榜樣,天下人自然就跟從他、學習他,大家都興仁,天下歸仁。何必要自己去發號施令?在這個境界上,以仁治國,法律、政令都已經成為多余。為什么?沒人去犯法。你能不令而從,這是己身正,自己身正、身修了,你不用發號施令,天下人自然跟從,自然能夠學好,去行仁,和諧世界,垂手而得。這里的道理極深,蕅益大師之前給我們開顯說,天下哪里是外面的天下?所以,你能讓天下人從之,只要自己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功夫,外面天下自然就能夠興仁、興讓。

        蕅益大師下面說到,「令字與率字正相反,率,是無心之化;令,是有心之求。達得心外無天下,故不必有心求。不知天下在心中,故不能無心化也」。這里所說到的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所令反其所好」這個令字,一個是「率天下以仁」的率字。令是發號施令,你要求人民聽從你的命令,這是令。率是什么?你不用要求,你自己像堯舜那樣能夠行仁行義,自己能修身,自然就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效果。要不要有心去求?不需要。率是無心之化,無心是不用刻意的,化是轉化,因為你的身教讓民眾轉化,所謂正己化人。令就是有心之求,那是刻意的,它里頭有控制、有占有這些欲望,有自私,希望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這有心求,能不能求得到?未必。

        所以,蕅益大師讓我們要認識宇宙人生真相,「達得心外無天下」。達是通達、明了,你真正入這個境界,就是你從內心完全承認,沒有一絲毫懷疑,這叫達。心外無天下,天下就在我心當中,是我心所變現的。實在講,哪里只天下而已,整個宇宙都是我心變現的,心外沒有宇宙,所謂心外無法,法外無心。所以要轉化天下,不必有心求。有心這個心,就變成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控制占有。有了這種妄心,就失掉了真心。失掉真心也不是真失,是迷失,因為迷惑。迷惑什么?不知道天下在心中,所以就不能達到無心化。無心化才是用真心來化,真心是無心,有心就變成妄心。用妄心求,求來求去,不離因果。也就是,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墒悄隳苓_到無心,那是性德起用,明德完全現前,這是明明德,這是止于至善。他不用妄心用真心,真心離念,真心里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完全是隨順性德。這是率天下以仁。

        堯舜自己做到了明明德,所以就能夠親民,親民就是化天下百姓,能做到止于至善。自始至終他都是無心的,他沒有控制,沒有占有。何以見得?你看,堯能夠禪位于舜,舜能禪位于禹,正說明他自己沒有控制占有的欲念。他得到天下,也沒有一個念頭說這是我的天下,我要控制它,我只能把天下傳給我自己的子孫,沒有。他只是利用這樣的機會好好的為人民服務,以明其明德,止于至善。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