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衛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υ唬骸百薅怪?,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衛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υ唬?ldquo;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關鍵詞: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衛靈公孔子問軍隊列陣之法??鬃踊卮鹫f:“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衛靈公是衛國的國君,這個人孔子曾經評論過他,說他是無道,他是一位好色之徒,寵信南子。當時他年老了,國家也存在著危機??鬃拥搅诵l國,很想幫助衛靈公能夠恢復禮治、仁政,但是衛靈公偏偏沒有這樣的一個心愿。在這里他『問陳于孔子』,這個「陳」跟軍陣的陣,就是擺開陣勢的那個陣是一個字,同音,通假?!竼栮愑诳鬃印?,也就是向孔子詢問軍陣作戰的事情,他要打仗??鬃邮欠磳Υ蛘?,他主張仁政,國家的強大不在于它有多少部隊,軍事是不是能征擅戰。國家強大是在于經濟、文化是否繁榮,社會是否安定,人民有沒有道德??鬃铀菩械氖ト酥?,他是主張推行教育。曾經孔子到過衛國,冉有(就是他的弟子)向他問過,因為看到衛國的人很多,人口眾多,就問「既庶矣,又何加焉」?這個國家已經人口眾多了,應該怎么做?孔子說「富之」,要讓他們富起來,把經濟繁榮起來?!讣雀灰?,又何加焉」?富了之后又要做什么?「教之」,要教育他們。圣人的政治沒別的,就是靠教育?!?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liji/' target='_blank'>禮記.學記》上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大家知禮、守禮而已。

        所以衛靈公在這向孔子請教作戰,『孔子對曰』,孔子回答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俎豆是祭祀那個時候用的禮器,這個「俎豆之事」也就是代表禮儀。祭祀是一種禮儀,這里用祭祀做代表,實際上是廣泛的通指一切的禮儀??鬃诱f關于禮儀我曾經有聽聞過、有學習過,所以略知一、二??墒恰很娐弥?,未之學也』,關于行軍打仗這些事情,他說我沒學過。根據鄭康成的批注,軍,在古代是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旅是五百人為一旅,這是古代軍隊的編制。實際上孔子會不會行軍打仗?當然會,圣人是無所不知,但在這里他說不會,實際上是提醒衛靈公不要想著作戰,要想著如何能夠使社會安定,使經濟繁榮。但是衛靈公跟孔子志不同,道不合,他只講求用兵,沒有問禮儀、教育、文化,所以孔子『明日遂行』,第二天他就離開衛國。這里可見得孔子遇不到志同道合者就離開,非常的爽快,絕不留戀。衛靈公也對孔子很善待、很友善,但是孔子絕不留戀這樣的一種優厚的待遇,他有他的抱負,所以就離開衛國。

        鄭康成的批注里面說到,「軍旅末事,本未立,不可教以末事」。這個軍旅之事是屬于枝末,一個國家這個軍旅之事不是最重要的,它屬于枝末。根本在哪?根本是禮儀和教化。本未立,就像一棵樹,那根本都沒立起來,怎么可以去談枝末的事情?所以孔子不教衛靈公軍旅之事,不可教以末事,先教以根本。如果他連根本都不能接受,那枝末肯定也不可能成功。所以從這里可以看到治國以禮儀為本、以教化為本。

        孔子跟子貢曾經也有一段對話,子貢有一次向老師請教政治,「子貢問政」,孔子告訴他三個方面,「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第一個要足食,人民百姓要豐衣足食,就是經濟要至少達到小康水平,經濟要繁榮起來。第二個足兵,那就是國家的兵力要強,我們現在講的國家機器,它是輔佐政治的。第三個是民信之矣,人民百姓對于政府要有信心。這個信心從哪來的?由政府的領導,他們做好樣子,身教、言教,一舉一動都能符合圣賢人的教誨,這自然民就信之。那子貢很會問問題,聽到老師講到這三方面就問了,「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須要這三個去一個,剩兩個,先去哪一個?孔子曰,「去兵」。國家機器可以先放下,軍旅之事可以不講求,但是國家要足食和民信之矣。子貢又問了,「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剩這兩個,再去一個,非得去一個,那應該去哪個?孔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兩個一個是食,一個是信,去哪個?可以把食先去掉,人民百姓沒吃的了,那不是要死了嗎?是的,會死的,自古皆有死,哪一個人不死?但是民無信不立,這個國家如果失去民心了,人民百姓不信政府了、不信國家領導人了,失去信心,這就國家不能再立起來了,也就是國要亡了,那是最可哀的。

        所以一個國家要講足食,就是講經濟;足兵,要講軍事、武力;要講信,這個信就是道德,國家領導人從上至下要有威信。三者最重要的就是信,那這個信必須自己要先做到道德,所以《論語》講的「為政以德」。德行、仁義要通過禮來表現,所以孔子教衛靈公要先推行禮儀,而且先要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國家自然就繁榮富強,何必再用操心軍旅之事!這個用意很深,教我們為政之道。其實為政之道就是修身而已矣,從修身做起,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行。你自己做正了,你是做領導的,你做出好樣子,那底下的人自然就正了,你不用去下命令他們都正;自己要是不正,下命令也不管用,底下人還是陽奉陰違。

        我們再看《雪公講要》里面引用了「竹氏會箋」一個評注,這是日本的大儒,叫竹添光鴻,日本幕府時代的學者,他有一個《論語會箋》,就講到「靈公一生錯處,俱在禮教上,是時蒯聵出亡」。蒯聵是衛靈公的兒子,原來是太子,后來因為蒯聵要謀殺南子,南子是衛靈公的夫人,結果不成,蒯聵只好逃亡。所以「公年老而無嫡嗣子」,蒯聵走了以后,衛靈公年紀老,自己又沒有嫡嗣子,就是正室夫人所生的兒子做為繼承人,沒有,就蒯聵一個人,他又走了。那南子當時是很霸道,非常專權,所以當時的國家,衛國也是很亂。因此,孔子「欲其修身齊家,夫婦父子之間講求禮讓」,夫婦之間是講衛靈公跟南子之間,父子之間是衛靈公跟蒯聵之間,要講禮讓、要講仁恕,不能夠家里人窩里斗。家都不和,那如何治國?

        所以「靖內為急」,這個靖內就是安定自己家里的事,這才能講安定整個國家,這是非常急切的?!干w逆知其內亂將作,故為此言導之」。夫子已經逆知,就是已經推知到、預料到了,衛國這種情形如果再不改善,會有內亂發生,所以用這個話來引導衛靈公,不要再搞軍旅之事了,趕快要講禮儀,而且你自己要先做好樣子?!刚欠蜃泳葧r手段」,孔老夫子要救這個國家,說這個話提醒衛靈公,那是為了救國救民。這國家一亂,人民遭殃?!赣轨`公深思而自悟之耳」。因為衛靈公是國君,孔子是屬于臣子的身分??鬃邮鞘咳?,衛靈公他是諸侯,這階層不一樣,所以孔子對衛靈公講話當然要很含蓄,不能太赤裸裸。所以點到即止,說這個話是讓衛靈公深思而自悟。

        其實衛靈公知道孔子非常懂得用兵,軍旅之事豈有不懂?那孔子故意說「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我沒學。實際上,孔老夫子真的沒有學軍旅之事,他用不著學。圣人智慧開了,你給他做什么事他都能做得好,你讓他辦教育他就辦得好;你讓他帶兵他也能帶得好,這叫圣人。他雖然沒學過,但是給他做他就做得非常完滿。所以孔子也沒說謊話,他說未之學也,沒說他不懂,但是這個話就是說我不愿意用這個來教你,這個你也不要學,我都不學,你何必要學?我要學的是禮儀、教育,你要跟我一起學禮儀、學文化、學教育,這孔子的用意,你看在這很巧妙的語言里面就透露出來。這個訊息衛靈公能不能夠接受,就看他自己的悟性了,他得自悟。所以聽圣人講話要全神貫注的聽,不能走神。如果是誠敬心不足,左耳入右耳出,那什么都得不到。衛靈公就是這樣的人。你看圣人在他的國度里面這樣教化他,他都不覺悟,最后他死了以后,真的國家就大亂了。蒯聵在國外,當時就帶著兵進來,要奪王位。當時南子立了蒯聵的兒子做太子,后來輔佐他做了國君,結果又是成為父子爭國了。所以這個國家的動亂衛靈公自己要負責任。當時他沒有好好聽孔老夫子的建議,他沒有重用孔子,失去了這么好的人才,可惜!

        孔子是非常識時務,所謂「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你用他,他一定會幫助你,全心全力幫助你。幫助你的目的,不是為你,是為這個一國、一天下,為百姓。但是你不用他,舍之則藏,他就藏起來了,他就離開了。衛靈公沒有重用孔子,所以「明日遂行」。君子視思明,看問題看得很清楚、明白,一見你不是真想推行禮教,你走的路不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家分道揚鑣,合在一起肯定鬧矛盾,沒用。你不能聽我的,那我就走了,所以第二天就走了,又去周游列國去了??上l靈公失去了一次改善危機的大好機會,所以還是自己昏庸、胡涂,不是圣人不來幫助我們,我們自己不愿意接受圣人的幫助,自己沒有那個誠敬心,沒有好學的心,那孔子給你講都沒用。

        【評析】

        衛靈公向孔子尋問有關軍事方面的問題,孔子對此很不感興趣。從總體上講,孔子反對用戰爭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當然在具體問題上也有例外??鬃又鲝堃远Y治國,禮讓為國,所以他以上面這段話回答了衛靈公,并于次日離開了衛國。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陳:同“陣”,軍隊作戰時,布列的陣勢。

        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時的禮器。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衛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υ唬骸百薅怪?,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