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弊釉唬骸暗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關鍵詞:論語,憲問第十四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公伯寮向季孫告發子路。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給孔子,并且說:“季孫氏已經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能夠把公伯寮殺了,把他陳尸于市。”孔子說:“道能夠得到推行,是天命決定的;道不能得到推行,也是天命決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樣呢?”

        這也是講命,命就是因果,你看夫子《論語》當中這是不離因果?!汗紣遄勇酚诩緦O』,「公伯寮」是個人,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是魯國人,他跟子路同在季氏家做家臣。季氏是魯國三家之一,勢力最大,專權。有的說公伯寮是孔子的弟子,譬如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還有馬融的批注都這么說,但是《孔子家語.弟子解》里頭就沒有講到公伯寮。有的古注就認為公伯寮不是孔子弟子,大概就是因為在這里「愬子路」,就被除名了。這個愬,根據馬融的批注就是講進讒言,愬就是譖也,譖愬就是進讒言毀謗,說子路不好的。公伯寮在這里背后毀謗子路「于季孫」,就在季孫那里背后毀謗。

        『子服景伯以告』,「子服景伯」這也是個人,是魯國的大夫,根據孔安國的批注,他是子服何忌。子服景伯他這個人聽到這個事情,公伯寮在那里毀謗子路,就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孔子,就說,『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根據鄭康成的批注,子服景伯這個話是「吾勢能辨子路之無罪于季孫,使之誅伯寮而肆也。有罪既刑,陳其尸,曰肆也」。鄭康成對這段話的批注就把子服景伯的意思說出來了,他跟孔子講吾勢能辨子路之無罪,就是我能給子路辯護,讓季孫大夫知道子路是無罪的。所以他講的「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這個夫子就是指季孫,惑志就是迷惑了,聽了公伯寮的話就迷惑了,以為子路有罪,所以子服景伯說他可以為子路辯護,然后治公伯寮的罪,因為他毀謗人。所以「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就是使之誅伯寮而肆也,就是讓季孫大夫把公伯寮給殺掉,治他的罪殺了他。而肆,肆就是什么?人有罪服刑,就是被斬首,陳其尸,尸體擺在外面叫肆。

        市朝,有的說這個朝是朝廷,在朝廷上陳尸?!堆┕v要》里面講這個應該不是很妥當,因為當時市朝兩個字應該是合在一起的,它不是分開講。在古代,大夫以上死罪才可能陳尸于朝,在朝廷那里陳尸;這個大夫以下的,士人、庶人,不可能陳尸于朝,只能陳尸于市,在外面,在大庭廣眾下陳尸,就是犯罪,這樣來處置。那公伯寮他不是大夫,只能是士人,所以這里應該說肆諸市就好了。這個諸就是之于,就把公伯寮的尸體陳尸于市,朝只是后面連著的話。這個話意思就很明了了,就是子服景伯聽到子路被毀謗、被冤枉,很不服氣,要替子路伸冤雪恨。

        那么我們再看底下孔子怎么回答?!鹤釉唬旱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夫子很坦然、很泰然,對這個話,對子路被冤枉的話并沒有很在意。當然夫子知道自己弟子子路是一個很正直的人,當時子路被誤會,很可能是因為子路幫助夫子墮都??桌戏蜃釉浗ㄗh魯君把三家的都城給墮掉,這叫墮都,為了是削弱三家的實力,就讓魯君能夠重新把權力收回來。子路當時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干這個事情特別的來勁,配合自己的老師。結果后來這個計劃還是破滅了,不能成功。這個時候大概平常跟子路有怨結的,趁機就來毀謗子路了,所以公伯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夫子就說,「道之將行是命也」。這個道,我們一般講大道,具體而言,夫子很希望推行周公之治,也就是周公之道、圣賢之道。

        當時魯國是大道不行,就不講禮了,三家專權,魯君沒有實權,這個是不符合禮的,君不君臣不臣。那要恢復這樣的大道,當然眾生要用福報才行。雖然有圣賢出世,孔老夫子當時極力的在推動,把國家的這種綱紀能夠恢復,但是雖然他不遺余力,依然未果。這是什么原因?眾生沒有福報,這是整個國家的、社會大眾的因果,所以叫命也。所以道之將行這是命,道之將廢也是命,夫子靠一人的力量沒辦法轉移。所以圣人也沒有辦法扭轉人的因果,一定要每個人自己去扭轉自己的因果。如果說圣人真能幫助人扭轉因果,那就方便了,我們不需要自己斷惡修善,圣人來幫我們扭轉就行了,給我們福報,我們造惡也無所謂了,那怎么可以!圣人給我們的保佑、加持,就在于教育我們,讓我們明了因果的道理,讓我們知天命。你知道天命、知道因果,你就會斷惡修善,自己改造命運。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你看他的家族被琉璃王幾乎是滅族,這是過去生中的怨。佛跟我們講,很久遠之前,釋迦族是在一個村莊里面的村民,他那村莊旁邊有個大湖。有一天村民們把這湖水都給掏干了,魚全部一網打盡,全部都吃掉。其中有一條最大的魚王,大家最后吃牠。那村莊里有個小孩,看了這個魚王,沒吃牠,只是用手去敲了牠腦袋三下。結果后來,這無量劫到了釋迦牟尼佛那一世,這群魚變成了琉璃王的軍隊,輪回轉世又變成人了,那個琉璃王就是魚王,帶著這些軍隊來侵略,把釋迦族人是斬盡殺絕。釋迦牟尼佛是誰?就是那一世那個小孩,沒有吃魚,所以他不落這個因果,但是他那時候還頭痛三天,為什么?當時敲了人家腦袋殼三下,自己頭疼三天。連成佛了還有因果,也不能改變自己族人的因果,改變不了,這叫定業難逃。釋迦牟尼佛知道這是命也。結果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看到琉璃王軍隊殺過來了,不忍心,他用神通把五百族人裝到他的一個缽里頭,那個碗缽,那神通很大。然后把這個缽送到天上去,等到這場災難過了之后,再把這個缽拿下來,這一看,這五百族人在缽里面已經化成血水了。很不解,為什么會這樣?來問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告訴他,這是定業難逃。所以知天命,那是明信因果,真正想說將來不要有惡報,現在不能造惡因。

        蕅益大師在批注里面講到,「子服眼中有伯寮,孔子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伯寮自謂愬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梢娛ベt眼界胸襟」。這個話講得太好了!你看一方面講因果,這是下學,同時也上達,上達是天命,是自性。前面我們講到一切法不離自性,都是自性所生所現,我的心變現這個宇宙,這宇宙里面的一切萬物、一切眾生,不離我的心。所以我看到你,那實際上是什么?我的心變現出來的,你是我心性中變現的現象;那我又在你的心性中,你的心性又變現出我,各人變現各人的境界,我們這些境界交融在一起了,好像互相能見到,互相能夠感應到,可以接觸、可以交往,這叫共業。實際上還是個人的別業。你眼中看到的我,那是你心性中變現的我,我存不存在?根本不存在,是你心性變現的。反過來對我而言也是,你存不存在?你不存在,是我心性變現出來的,所謂變現出來的,當然就不是真的。就像夢境一樣,夢境你真看到了,不是假的,在夢境里面你有真實的感受,可是夢境哪是真的!假的,作夢而已,夢從哪來的?就從你心性變現。因為你有念頭,所以你能變現夢境,沒有念頭了,就沒有夢境。

        所以蕅益大師在這里講子服眼中有伯寮,公伯寮對子服景伯而言,那是子服景伯自己心中所現的物,是子服他自己心中變現出來的,他眼中所看到的還是自己心現識變。這個公伯寮,子路也心現識變,孔子他眼中有伯寮也是心現識變,各人變現各人境界里頭的公伯寮,但是各人的悟性不一樣,就對于宇宙人生真相認識的程度不一樣。子服不認識,他不了解這公伯寮實際上是自己心性中變現的公伯寮,是自己夢中的人,是夢境里頭的人。子路也是子服夢中的子路??鬃颖茸臃兄腔?,子服他心現識變出來了這個公伯寮,他不認識這是自己心現識變的,孔子知道,他了知伯寮不在子路命外,這個命就是講心識。

        《中庸》「天命之謂性」,這個天命就是能現能變的那個主體,就是宇宙的本體??鬃又拦寄睦锸钦f在子路心識之外的,也是他心識之內的。過去生中子路造作的跟公伯寮的這個惡因緣,到現在因緣成熟了,公伯寮來報復他。在事相上講,我們就是指因果;在理上講,那也是子路自己心現識變,當然也是子服自己心現識變。每個人都變現這樣的境界,剛好這兩個境界很相似,其實是兩個不同境界,兩個感應在一起了。所以子服景伯就看了很不服氣。為什么?他忘記了這個境界實際上是心性變現的,他就在這境界上做功夫了,他就說他要去給子路辯護,然后把公伯寮除掉,要報復、要雪恨??鬃恿酥?,所以心很泰然,知道萬法皆空,只是一個因果相續的虛幻相,所以就講這是命也,一切就是個命也。從理上講,這個命就是心現識變,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別當真、別生氣,更不必去報仇雪恨、去怨恨報復,不需要,從事相上講這是因果。

        底下講伯寮自謂愬得子路,孔子了知子路之命差遣伯寮。公伯寮自己以為愬得子路,就是他能夠毀謗子路,把子路給毀謗成功了,讓子路披上這個罪名了,得手了,哪知道這還是個因緣果報而已??鬃恿酥勇分钋膊?,這個命是什么意思?業力感召,差遣,差遣就是感召。這緣碰上了,子路跟公伯寮過去生中結下惡緣,這一生這個緣又相遇了,子路的業緣,這種業力差遣伯寮毀謗他,伯寮的業力也是差遣他自己毀謗子路,就碰上了。公伯寮、子路、子服景伯都是迷惑中人,迷惑顛倒,不認識天命的道理,所以在那里生煩惱、生怨恨,怨天尤人??鬃诱嬲辉固觳挥热?,知道一切都是因緣果報。所以佛經里面講,「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v使經過百千劫這么長的時間,所做的業不會消亡。遠的,就像剛才我舉的琉璃王滅釋迦族這個業力,那是久遠劫前延續到現在,過去那個因在無量劫之后結果了,業力沒有亡,因緣會遇的時候果報就自受。從近的來講,就是子服景伯看到公伯寮毀謗子路,因緣會遇就產生業因果報。

        所以圣人跟凡人不同的,他了知,了知是明了,知道透徹了,所以在這些境界現前,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梢娛ベt眼界胸襟,他的眼界胸襟就在這里,智慧高人一等,心量大,大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從哪得到這樣的功夫?沒有別的,就是「不昧因果」四個字,對因果完全深信不疑,明明了瞭、清清楚楚,沒有絲毫疑惑。所以我們真想入圣賢的境界,必須要深信因果,對因果的道理透徹的了解、通達,你才有可能得圣賢眼界胸襟。

        【評析】

        在本章里,孔子又一次談到自己的天命思想。“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為,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公伯寮:姓公伯名寮,字子周,孔子的學生,曾任季氏的家臣。

        愬:音sù,同“訴”,告發,誹謗。

        子服景伯:魯國大夫,姓子服名伯,景是他的謚號。

        肆諸市朝:古時處死罪人后陳尸示眾。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弊釉唬骸暗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