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惫唬骸案娣蛉??!?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ldquo;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關鍵詞:論語,憲問第十四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以后,隨即上朝去見魯哀公,報告說:“陳恒把他的君主殺了,請你出兵討伐他。”哀公說:“你去報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君主卻說‘你去告訴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報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討伐,孔子又說:“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呀!”

        這一段話是講齊國的大夫『陳成子』,就是陳恒,這個人將國君給殺了。這個事情是發生在魯哀公十四年,他把齊國的國君齊簡公殺了,這是犯上,弒君,嚴重的犯罪。這個是天地不能容,人神共怒的,完全毀壞了禮法。陳恒就是世俗稱他作田常這個人。齊國跟魯國是同盟國,是鄰國,齊君被殺了,魯國按道理不能夠袖手旁觀。自己鄰國嚴重的行出非禮之事,大家都屬于周天子的諸侯,豈能夠容忍這樣的非禮之事得逞!所以,孔子就勸諫魯國國君魯哀公,請求他出兵討伐齊國的亂賊,誅殺陳恒,維護禮法。

        孔子在建議之前『沐浴而朝』,非常的重視,他先是齋戒沐浴,他沐浴肯定也有齋戒,這是表鄭重其事。這個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引起魯哀公和國人的注意,然后他上朝,朝見魯哀公,『告于哀公曰』??鬃赢敃r他已經不是大夫了,是魯國的國老,他已經周游列國回來了,年紀也大了,魯國國君也不用他。但是他曾經在魯國做過大司寇,他曾經任過大夫,現在又是國老,國老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一般的要事,國君會咨詢國老。所以孔子他小事就不會去見國君,大事他是可以見國君??鬃舆@是大事,所以「沐浴而朝」。

        見了哀公就跟哀公講,說『陳恒弒其君,請討之』,齊國的大夫陳恒竟然殺自己的國君,嚴重的違禮,請求我們魯國派兵征討。結果魯哀公什么樣的反應?『公曰:告夫三子』。魯哀公推避責任,說你去跟三家講。因為魯國季孫氏、仲孫氏、叔孫氏三家專權,把持朝政,什么重大的事情全部經過他們決定,國君是他自己知道名存實亡,他也不敢做決定。結果,孔子只好退下來了?!嚎鬃釉唬阂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這就是孔子退下來之后跟別人講的話。這「以」就是因為,我從大夫之后,這個意思就是他過去曾做過大夫,現在又是國老,所以很謙虛的話。說「從大夫之后」,就是跟著大夫后面走的人,實際上,他的資格也是大夫。既然身為大夫,對于國家的大事就不能不管,所以「不敢不告也」,他就有這個義務上朝來建議國君。

        可是國君不聽,『君曰:告夫三子者』,這還是孔子的話,國君就說你去告訴那三子,他不肯做主。國君這樣說,他只能照著國君這個話來辦,他是臣子,必須聽命國君。國君雖然沒有智慧,也得順從,這是符合禮的。于是他就去找那三子了?!褐痈妗?,「之」當往字講,就是去,去到那三家,一家挨一家的跟他們講,請求他們都出兵。因為兵權在他們手上,他們有軍隊,所以這三家一個家、一個家的跟他們講?!翰豢伞?,沒有一家能夠愿意聽從,誰都不肯出兵。最后,『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這什么意思?就說我身為魯國的大夫,魯君叫我來跟你們講,那我就不敢不跟你們講,這意思就說我得聽魯君的話,所以他對三個人也是同樣的這番話。這里頭的意思也是很多,我們講一講,分析分析,把當時的情境以及孔子的心態,做一番分析、研究,從中來學習。

        根據《雪公講要》里面講的,說古注對此議論很多,《雪公講要》里面摘錄了三條議論。第一個,根據《左傳》里面的記載,說在哀公十四年的時候,就陳恒弒君,孔子請求魯哀公討伐齊國的陳恒。其實他也為魯哀公做過分析,討伐是必勝的。第一個,齊國有一半人是反對陳恒弒君,他是嚴重違禮,不得人心,齊國一半人都是厭惡他的。魯國雖然是小國,但是魯國出了兵,再加上齊國的一半人,內外夾攻,肯定得勝。這是義戰,為正義而戰,而且會使魯國聲名就能夠提起來。因為魯國是最講禮的國度,他是周公之后,周公制禮作樂,孔子又是魯國人,所以樹立魯國禮的這樣一個形象,這是個很好的契機。所以,你看孔子念念都不忘恢復禮治。這個出兵實際上是維護禮法,可能將來有希望改變全天下非禮亂世的局面,所以這個舉動是很有戰略影響的,我們講。只可惜魯哀公不能聽從,放棄了這個大好機會。

        第二個說法,根據顧棟高《春秋大事年表》說的,魯國當時的兵權都在三家手上,而三家的兵權又都在家臣手里。譬如說當時季氏家,那是最大的家族,他兵也最多,可是兵權,實際上由孔子的弟子冉求掌握著,冉求是季氏家臣。如果當時魯君要是下令,譬如說派遣孔子帶兵出去征討齊國的陳恒,那這是非常順民心,這是正義之戰,肯定魯國這些人民百姓會響應。而且魯君下令,命三家的家臣出兵,三家也不好說話,這是正義的戰斗,必須要做的。家臣也肯定會響應,最起碼的季氏家臣冉求肯定會響應,因為他是孔子的弟子,都是自己人,所以這三家是不敢違抗命令。那孔子還有其它的弟子也是非常英勇的,有樊遲、有有若,這都是勇猛的將士,他們再一號召,可能還有很多百姓來參與,共同來聲討亂賊。甚至可能其它國家的諸侯也會來響應,這種聲勢那是必勝無疑。很可惜魯國國君他沒有采納,他害怕,他不敢做主,錯過機會。

        還有第三種說法,這三種說法是并存的,都是非常好的?!秳⑹险x》上講,魯哀公當時如果他真正奮發有為,愿意改變魯國當時這個亂象,趁機把三家的兵權收回來,這是個好的機會。他應該就讓孔子帶兵,他帶兵打仗肯定是勝利。把陳恒除掉以后,齊國上下肯定非常擁護孔子,擁護魯國、感恩魯國。在回來的時候就可一舉把這三家的權力收回來,有齊國的幫忙,魯國兵權現在又在孔子手上。所以這一個舉動,既能為齊國除害,又能夠幫魯國恢復大治,一舉兩得。甚至魯國要是安定了,它恢復禮治了,三家不專權了,魯君有他真正的權力了,那魯君能夠任用孔子,這時候說不定也能像管仲輔佐齊桓公一樣,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天下大治。所以這個舉動很有戰略的深遠意義,可是很不幸,魯哀公不能用孔子,這就沒辦法,這只能是說眾生沒有福報。

        蕅益大師解釋說,「陳恒三子,一齊討矣」,這是說到關鍵點上了。陳恒是齊國的亂賊,三子是魯國這三家,一齊都得征討,這一個舉動就能夠一舉兩得。所以圣人的智慧很高,遇到圣賢人,做為領導的,最重要的是知人善用,你用他不要懷疑,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用他又擔心、又害怕,可能擔心孔子掌握了兵權,會不會孔子取代了三家,原來三家專權,現在孔子專權怎么辦?他有這個顧慮就麻煩了?;蛘邥?,即使孔子他會忠心耿耿,不會做出這樣違心的事情,可是萬一這個舉動不成功怎么辦?那三家豈不是會把我也趕出去?過去曾經魯國的魯昭公就被三家趕出國外,死在他鄉。魯哀公他不敢,他怕自己會受害。

        你看私心作祟,結果使一國社稷不能得興,這種人叫小人,都是為自己打算。真正君子,他為了正義可以舍命,殺身成仁、舍生取義都可以做到,還有什么擔心、害怕的?孔子他不害怕,他去這樣建議。只可惜領導不高明、不英明,即使圣賢人就在自己國里頭,都沒辦法去用他,所以不能改變當時的混亂局面。

        【評析】

        陳成子殺死齊簡公,這在孔子看來真是“不可忍”的事情。盡管他已經退官家居了,但他還是鄭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訴了魯哀公,當然這違背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戒律。他的請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無能為力。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陳成子:即陳恒,齊國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進的方法受到百姓擁護。公元前481年,他殺死齊簡公,奪取了政權。

        簡公:齊簡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 ̄前481年在位。

        三子:指季孫、孟孫、叔孫三家。

        從大夫之后:孔子曾任過大夫職,但此時已經去官家居,所以說從大夫之后。

        之:動詞,往。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惫唬骸案娣蛉??!?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