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關鍵詞:論語,憲問第十四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在這一章,子路請教夫子一個問題,也是請夫子評價人。評價人當中,我們就能學到該怎么樣看人,自己又怎么樣來學習。首先我把這段話的歷史背景,給大家介紹一下。齊桓公,『桓公殺公子糾』,是這樣的一個情形,齊桓公是齊國原來的公子小白,他的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公子糾,他們的父親叫齊厘公。當時襄公無道,公子小白的一個家臣叫鮑叔牙,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就預知齊國必定將亂,所以他就建議小白趕緊離開齊國,以免遭到禍患。于是,就輔佐小白出奔到莒這個地方,莒國。后來,襄公果然被他自己的弟弟(叫無知)給殺了,他的弟弟就自立為國君。

        當時公子糾也逃跑,管仲和召忽這兩個人輔佐公子糾,就逃到了魯國。這個國家亂了,臣弒君,這真是大亂。新上來的國君也好景不長,幾個月之后,又被齊國的大夫雍廩給殺了。殺了以后,就要立國君,立誰?有兩個候選,一個就是公子糾,一個就是公子小白,他們倆是兄弟。于是就約定,誰先回來就立誰。于是,小白就從莒要回齊。公子糾當時逃到魯國去了,因為他的母親是魯國人,魯國也有意要輔助公子糾,于是出兵護送公子糾回齊國。同時,為了保證公子糾先回到齊國被立為齊君,于是就派了管仲率兵去攔阻莒國通往齊國的道路,攔截公子小白,不讓小白回來。他不回來了,公子糾當然就成為國君了。

        結果,在路上管仲就攔截公子小白,甚至要把小白給殺死。當時小白要跑,管仲就彎弓射箭,這一箭射過去,射中了小白的帶子,小白很聰明,立刻就裝死。管仲以為他真的死了,就回去了,小白得以脫身。管仲回到了公子糾那里就報告,說我已經把公子小白給殺了,大家都很高興,現在沒有競爭對手了,于是公子糾他們的車隊就慢慢的走,不趕時間了。結果走到了齊國之后,沒料到公子小白已經搶先入了齊國,已經被立為國君,那就是齊桓公。當時,齊桓公立刻就派兵去迎戰魯國的軍隊,攔截公子糾,不讓他回國。齊國的軍隊畢竟比較強大,就打敗了魯國的軍隊,公子糾也就逃回魯國。

        桓公抓到了管仲,管仲可是桓公的仇敵,當時管仲射箭差點把他射死。結果鮑叔牙就非常誠懇的規勸桓公,管仲是一位人才,當時是各為其主,現在他已經被我們捉獲了,我們應該軟言相慰,讓他心能夠歸附,為我們所用,將來他一定能夠輔佐君上您稱霸。齊桓公也是個很有度量的人,聽到鮑叔牙這個舉薦,于是就不僅沒有追究管仲,而且還任命他為齊國的宰相。管仲后來真的輔佐齊王九合諸侯,稱霸。至于公子糾,逃回了魯國,召忽跟著他,管仲和召忽是兩個人,召忽跟著公子糾回去了。結果,齊國就以強勢要挾魯國一定要交出公子糾,或者把他殺死。當時,公子糾就被魯國殺了,魯國不敢得罪齊國,召忽就為公子糾等于是殉難,自刎而死。這是一個這樣的背景。

        所以子路在這里他問這個問題,因為子路為人很注重道義,很有情義的一個人。他認為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死之』,召忽為他殉節,這是殺身以成仁,很忠烈的一個義士?!汗苤俨凰馈?,管仲為什么不為公子糾而自殺,不為他殉節?管仲好像比不上召忽。所以他就問孔子,『曰:未仁乎』?管仲是不是還是不仁?不能稱為仁?他連忠都沒做到,義也沒做到,怎么能稱為仁?孔子的答復,我們看,『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他說齊桓公后來在管仲的輔佐下,成為了諸侯盟主,「九合諸侯」,而且還「不以兵車」,就是不用武力,當時稱為衣裳之會,不是用武力來稱霸。這個非常受孔子的贊嘆,天下當時得到了安定,這個是「管仲之力也」,管仲幫助齊桓公的結果。如果沒有管仲,不可能有當時的盛況,老百姓得到安寧。

        春秋時期,我們知道,可以說是常常打仗,都是為了私心,為了自己個人企圖,所以「春秋無義戰」,都是打來打去,受苦的是老百姓,所以孔子非常不贊同用武力,而希望推廣德行、推廣禮樂之治,使天下安寧。結果,管仲當時幫助齊桓公做到了。因此夫子講「如其仁,如其仁」,就是說管仲亦如召忽之仁,跟召忽一樣的仁,也不亞于召忽,還說了兩遍「如其仁」,所以孔子心目中管仲也是一位仁者??梢姷每鬃拥男牧亢艽?,他思考的不是為了一國,不是為了一主,而是為一天下,天下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世界。仁,什么意思?仁者愛人,「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沒有說我齊國人才愛,魯國人就不愛,如果有這個分別執著,不仁,所以孔子他起心動念想著天下萬民。

        管仲、召忽兩人有不同的示現,召忽示現一個忠義之士,所以能為自己的主上、自己的主人而殉節,這是勇。管仲能夠忍死,忍著不死,他發現公子小白他做了齊桓公,這個人的心量很大,很有賢君的素質,所以管仲看到這個可以幫助他。幫助他的目的,不是為了圖自己的名利,而是為了施仁愛于天下。所以夫子贊他如其仁,從這看,管仲心里真正為了人民,為天下蒼生。

        我們再看蕅益大師的批注說,「不以兵車,故如其仁,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實話」。這就點出來了,仁者愛人,慈悲。管仲輔佐齊桓公,確實能夠不以兵車而九合諸侯,使天下安定,人民得利益,因此夫子贊如其仁。所以管仲他想的不是自己的名節了,可能他自己會遭天下人唾罵,你看連子路對他還不理解,子路這樣的水平,還覺得管仲不夠召忽那么仁。所以我相信有不少的人,在當時會認為管仲不仁。管仲他沒把個人名節看得很重,而是將天下萬民的福祉擺在首位,沒有自己,只是心存天下,這個是仁人。天下如果沒有他,就不能實現安定和諧,所以他有這個義務要出來,哪怕是冒著別人的譏嫌,也義無反顧。

        孔子贊嘆他,孔子的境界當然絕不亞于管仲,他也是心存天下,把自己個人名節放下。為個人名節,還是自私自利,還有私心,就不能天下為公,就不能稱為仁人。所以你看孔子,當時也周游列國,到每個國家,都希望幫助那個國家推行禮樂之治,實現大同的世界,讓天下和諧,這個也是如其仁。當時,我們看到孔子評價管仲,「不以兵車」四個字,就足見他心目中多么希望和平,知道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太大了!他念念為了救世、救民,所以這是「乃救刀兵劫之真心實話」,刀兵劫是戰爭。所以孔老夫子從評價管仲的話當中,已經流露出他自己的真心實話,救民于水火之中。只要讓人民能夠安定,能夠有和平,個人名節又算什么?自己個人的小忠小義又算什么?這個道理,我們要仔細去參。

        【評析】

        孔子提出“事君以忠”。公子糾被殺了,召忽自殺以殉其主,而管仲卻沒有死,不僅如此,他還歸服了其主的政敵,擔任了宰相,這樣的行為一應當屬于對其主的不忠。但孔子這里卻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稱贊。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公子糾:齊桓公的哥哥。齊桓公與他爭位,殺掉了他。

        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糾的家臣。公子糾被殺后,召忽自殺,管仲歸服于齊桓公,并當上了齊國的宰相。

        九合諸侯:指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盟會。

        不以兵車:即不用武力。

        如其仁:這就是他的仁德。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痹唬骸拔慈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