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關鍵詞:論語,子路第十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君子安靜坦然而不傲慢無禮,小人傲慢無禮而不安靜坦然。”

        這一章又是教我們君子跟小人的區別,孔子常常把君子跟小人這樣對比,目的很顯然,是教我們做君子,不要淪落成小人,這些都是標準。所以學《論語》,從頭到尾學一遍,最起碼我們要做一個君子才行,做了君子再進一步才能成賢人,賢人再進一步就成圣人了。所以學《論語》,不是學一個文化知識,那就學文字而已,真正學孔夫子的存心,如何來做君子。其實「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人人本來都具足君子的德行,只要把那個不符合君子的那些東西去除掉,你就成為君子了。

        這里講到,『君子泰而不驕』。這個泰字,三國時代的何晏,這也是大儒,他把這個泰字做為縱字講,縱泰,就是有舒緩、沒有約束這樣的意思。這個驕就是驕傲、驕慢?!妇犹┒或湣?,意思就是說,君子心中無拘無束,他非常的自然,但是他又不傲慢,你看他風度禮儀落落大方,一點不會拘謹。但是他對人還是很恭敬,一點沒有驕慢的氣息。小人跟君子正好反過來,小人跟人在一起,他覺得很拘謹,但是他心里又很傲慢。

        李炳南老先生,就是我們師公,他的《論語講要》里頭引《程氏集釋》,這是近代程樹德老先生《論語集釋》,這本書取古注批注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這個講法講得很好?!妇訜o眾寡,無小大,無敢慢」這三句話就出在《論語》后面「堯曰篇」里頭的,這個是孔子答復子張的話??鬃又v的,「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這不就是泰而不驕嗎?你看這就是后面已經解釋了「泰而不驕」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泰而不驕」?無眾寡,他心中平等的。這個眾和寡是相對的,眾是多,多寡就是多少,小和大是相對的,沒有這些相對,就是說明君子心中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別人地位小,自己地位高,大過他,就傲慢,看不起別人。不會因為自己才能多,或者財富多,別人財富少,才華少,你就看不起別人,他沒有這個不平等的心,所以「無敢慢」,不敢怠慢人。自己謙卑又恭敬別人,這叫平等心。如果自己看不起別人,高高在上,對人傲慢無禮,那心是不平等。所以君子心平等,他才能做到舒泰,「何其舒泰,而安得驕?」舒泰是他的言行態度都是這樣的舒緩,落落大方,待人有禮,進退有度,不敢放肆,又不會拘謹,他哪里有驕?沒有驕慢心。

        小人反過來,「矜己傲物」,矜就是驕,驕矜。對自己很覺得自己了不起,看不起別人,傲物,看不起別人,外面人事物他都看不慣。跟人相處的時候,因為他有這個傲慢不平的心,所以唯恐失尊,如果是在跟人相處的時候,要是丟了體面,他就覺得自己很羞愧,所以這是對他傲慢心的一個打擊,他要維護他自己的傲慢心,所以要顯得特別的尊貴有體面,這他就會很拘謹,很緊張?!负纹潋湷?,而安得泰?」這個心,你看驕慢,侈就是放逸,在人面前他會拘謹,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就放逸,不能慎獨,跟君子剛好相反,他又怎么能夠做到舒緩自然?

        我們平常稍微留意一下自己這種心態,你就可以觀照出來。我自己本身我反省,我過去也是一個驕慢心很重的人。這驕慢心怎么培養的?自己好像比別人優秀一些,學業優秀一些,工作能力強一些,就覺得自己了不起。要知道,你只有一樣比別人優秀,你不是樣樣都比別人優秀。但是我們常人都有這個心態,只要有一樣超過別人,就以為樣樣都能超過別人。所以跟人在交往的時候,往往就會處處顯示自己有能耐,而對自己的弱處包庇得很嚴實,不想讓人知道,得失心就很重。最明顯的,譬如說你在公眾講話的時候,對著臺下的大眾,你要講一段話,往往會很緊張。為什么會緊張?就怕講錯,就怕失尊,丟了體面,自己的虛榮心就會被打擊。為了維護自己的虛榮心和傲慢心,往往就很緊張,得失感就很重。成功了,很高興;稍微有一點閃失,就很窘迫,甚至窘迫得就在臺上都會滿臉通紅。這個原因究其根源,其實就是孔子在這里講的這段話,實際上就是驕而不泰,緊張、拘束、不自然,那我們要反省,為什么會這樣?多半都因為這個問題,要把自己的驕慢心給去除掉。

        后來一直學,跟著老恩師學經教,慢慢道理明白了,關鍵你的心態要擺正?,F在上臺來講就很自然,也沒有得失心,說一定非得要講好,不能有一點閃失,不需要有這個心念。為什么?我們上臺來講,那是存著一個學生的心態,臺下的才是老師,臺上的是學生。學生在向老師做學習匯報,請老師來評分,看看這學生近期有沒有進步,該打個多少分,有講得不妥的地方,還得向這個學生提出批評改進意見。你看,我們上臺講,以這個心態,哪有得失心?講得好,應該的;講得不好,正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也沒什么不好意思,我本來就是不怎么樣,老師們就是看得很清楚,我是以這樣的一個心態對大家。你看自己馬上就沒有那個得失感,虛榮心也就沒有了。沒有虛榮心,沒有傲慢心,自然你就泰而不驕,你就不緊張,你就不拘束,你發揮得反而更好,所以心態很重要。這個心態,關乎你是做君子還是做小人。那種緊張,很重的得失心,都是自己的妄念,自己折磨自己而已。

        下面蕅益大師有一個批注,他講到,「泰,故坦蕩蕩,從戒慎恐懼來。驕,故長戚戚,從無忌憚來」。這個解釋非常的好,又把這意思深化。泰和驕,這是鑒別君子與小人這一個標準。泰,剛才講的你很自然,不拘束。為什么有這樣的一個結果?原因在坦蕩蕩,這個原因從戒慎恐懼來。泰,他就是坦蕩蕩,心地光明正大,沒有什么說不可告人的,自然他就沒有拘束,他也不會緊張。在人面前不緊張,實際上是因為平日里修戒慎恐懼的功夫。特別是在獨處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家里,沒人看見你,你能不能做到戒慎恐懼?好像是別人在旁邊看著你那個樣子一樣。

        《大學》里面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你一個人在的時候,別以為別人看不到,其實有十只眼睛盯著你,十只手指著你。這是什么?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天地鬼神。如果我們在獨處的時候放肆,任意妄為,天地鬼神他都知道。假如我們在那私下里、暗室屋漏中造惡業,天地鬼神就會加罪于我們,怎能不恐懼?怎么能夠不戒慎?戒是防止自己作惡,慎是謹慎,防止內心動邪念,心動神知,所以君子能做到慎獨。平日里都能夠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在眾人面前他還是這樣的就做得很自然,他問心無愧,坦蕩蕩,對待大眾跟自己獨處沒什么兩樣,所以他就沒有拘束,他更不敢驕慢。

        小人正好是相反,平時沒有修慎獨功夫,他顯得驕而不泰,「驕,故長戚戚」。這個長戚戚就是憂懼的樣子,什么事情都感覺到特別緊張,他得失感很重。臨事就緊張,處眾就拘束,就是因為平時他自己獨處的時候肆無忌憚。所以一個人有修還是沒修,是騙不了人的。你跟大眾一相處,你還是那樣的心平氣和,泰然自若,你這種存養功夫是不簡單的,全是平日里嚴謹修持得來的。像我們老恩師,他跟所有宗教長老們相處,乃至跟這些國家的領袖們在一起,我們在旁邊看,他老人家真的是泰然自若,非常大方,說話得體,行為有禮有節。我們一看,簡直是最優秀的外交家,那種風度禮儀,讓我們都敬佩不已。也正是因為他這種風度禮儀,所到之處都受到這些領袖們、宗教長老們的尊重,所以他說的話自然就有信服力,人家看你這個人。

        而你這個風度,不是說臨陣上場就能表演得出來,平時如果沒修持,上了場就會緊張,有的人上了公眾場合都發抖,面色都青白,緊張得不得了。你看看我們老恩師平時的修持,一舉一動都中規中矩,我們坐在他身旁的時候看到他,拿一個毛巾擦完臉,把它迭得整整齊齊,然后再放在旁邊;用完一個紙巾也是迭得整整齊齊,放在旁邊。你再去他的臥室一看,床,鋪得整整齊齊;地,干干凈凈;書架上的書,都是非常有次序的排列。就從這一點一滴你就看到老人家那種修持,這真正《禮記o曲禮》中所說的「毋不敬」,一切都恭敬,養成習慣就很自然,所以出現大場合也能夠做到泰而不驕。自然中自然相,非常的自然,沒有絲毫刻意造作,這就是君子的存養功夫。平時要不認真修持,哪能得到這樣的結果?你種如是因才得如是果。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