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關鍵詞:論語,子路第十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樊遲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平常在家規規矩矩,辦事嚴肅認真,待人忠心誠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棄。”

        『樊遲』是孔子的弟子,他在這里『問仁』,什么是仁,如何行仁?孔子在這里回答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講了三方面。這個恭、敬,稍有不同。根據《劉氏正義》引《漢書o五行志》里頭講的,劉寶楠的《論語正義》,他引用《漢書o五行志》說,「內曰恭,外曰敬」,說內是在家里,外就是在外面處世?!妇犹幑А?,這是在安居的時候,要心存恭敬,這叫恭。這個內外,也包括心內和外在的表現,外在表現要「執事敬」,處理事情的時候,辦事就要做到敬事、篤實,毫不茍且,不馬虎、不隨便。這個居就是在家里安居沒事,要恭,恭肅、慎獨,不能夠放肆,隨便愛干什么干什么,那就不恭。恭還有肅的意思,嚴肅;出去外面辦事,自然你就做到篤實?!概c人忠」,就是待人忠誠,毫不會有欺騙人的念頭。

        這三者是所謂為人之道?!溉收呷艘病?,你要做一個好人,才能談到為仁之道。樊遲是問仁,孔子教他怎么做人,就是把基礎告訴他。實際上,這個基礎也通到最高的境界。圣人,你看他的形象就是這三條,「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他做到了究竟圓滿,這是性德流露。我們沒成圣人之前,沒證得自性,這不是性德流露,這是修德,你是按照這個來修,先做這個樣子出來,慢慢慢慢做習慣,做自然了,你就不知不覺成為圣人了。等你成為圣人,你還是這個樣子,那是你自然流露,你不是刻意的,你不起心、不動念都是這樣做。所以下面說,『雖之夷狄,不可棄也』,這個夷狄是指文化落后的地區、少數民族,夷狄之地,不可以舍棄掉這種為人之道。這是孔子叮嚀他,無論在什么樣的處境,你都要堅持這三樁做人的道理。

        前面我們看到第十二篇,「顏淵問仁」,顏回也是孔子的學生,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淵問仁的時候,孔子告訴他,「克己復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禮?孔子給他說了四個條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四條。這四勿,顏子終身奉行。這四勿,一般人受持不了。為什么?非禮的就不能夠看、不能夠聽、不能夠說、不能夠動,這個動,包括心都不能夠動,一念不正都不可以,處處合禮,這叫克己復禮,克服自己的毛病習氣煩惱,回歸到自性的禮這個性德上來,那就是念念回歸自性,這是只有顏回能夠受持的。

        樊遲在這里也是問仁,同樣一個問題,孔子跟他的答復就不一樣??鬃哟饛腿龢妒虑?,「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其實你仔細推敲一下,這三條跟這四勿根本不會違背。四勿比較的難,他是對顏回講的,顏回是上根利智,樊遲就比較的差一些,他屬于中下根。你看,前面第四章我們學到「樊遲請學稼」,他要學種植,孔子說他是小人,心量小,只顧自己去耕種,沒有想到為國家、為天下來貢獻力量,這只求自度、不求度他,這是小乘心理,所以叫小人。小人不是說壞人,是說心量小的人。心量小的,根性肯定是不高,所以孔子在這講一個比較容易學、容易受持的,告訴他「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從忠、敬里頭學,學仁。

        蕅益大師《批注》里面講,「也只是克己復禮,而變文說之」??鬃又v的,跟對顏回講的,完全是同一個理路,「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還是講克己復禮,只是改變個說法。改變說法,是對不同根性的人講。你看對顏回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回那是大人,大心量,所以孔子告訴他,你自己一日克己復禮的話,你這天下歸仁,就是世界和諧。歸仁比和諧還要更高一步,天下人都成為仁人,這叫天下歸仁。怎么得來?你自己一日克己復禮就得來。

        為什么一日克己復禮天下就能歸仁,這么快嗎?我有這么大能耐嗎?顏回他又沒有錢,又沒有勢,他在家只是簞食瓢飲、居陋巷,過最簡單、最窮苦的生活,他憑什么本事自己在家、在那個陋巷里頭,吃著用竹編的簞來盛飯,杯子都沒有,只能拿葫蘆瓢,他就能夠天下歸仁,憑什么?孔子說這個是圣人的心法。為什么?因為顏回和孔子都能懂,天下就是自己一心變現的,不是心外還有什么天下,天下就是你這個心變現的。誰的心?就是你的心,當下這一念,就現天下、現宇宙,現出來了。所以你這一念歸仁,你能克己復禮,克己這個己,就是自己的毛病習氣,具體而言,是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把妄想分別執著一下放下,你立地成佛了;你成了佛,天下都成佛。宇宙,你看《華嚴經》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有宇宙一切眾生同成佛道,何止是天下歸仁?是宇宙歸佛。所以孔子告訴他,「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為仁由己」,這是你自己的事情,「而由人乎哉」,跟別人沒關系,因為這天下是你自己變現的,你得負完全責任。

        你看孔子對顏回說這個話,這是他能接受,顏回心量大,那是菩薩種性的人,大人,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至少能心包天下。樊遲不行,樊遲是個心量小一點的人,他是小乘根性,只能告訴他,你自己怎么修,慢慢去做,最后你也能達到仁。雖然對樊遲中下根人說這樣的話,還是最重要引導他上這個路,沒有說舍棄他,最后要讓他回小向大,轉向大乘,把心量拓開。

        【評析】

        這里孔子對“仁”的解釋,是以“恭”、“敬”、“忠”三個德目為基本內涵。在家恭敬有禮,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辦事嚴肅謹慎,就是要符合“禮”的要求;待人忠厚誠實顯示出仁德的本色。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