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關鍵詞:論語,子路第十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冉求退朝回來,孔子說:“為什么回來得這么晚呀?”冉求說:“有政事。”孔子說:“只是一般的事務吧?如果有政事,雖然國君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

        這一章是孔子的弟子冉求,也是冉有,跟他老師的一個對話,這里頭也很有味道?!喝阶油顺?,冉有,后面冉字加個子,這是對他的尊稱,當時他是魯國大夫季氏的家臣。我們知道季氏是在魯國專權,把持朝政,基本上國家大事都經過他才能決定,所以孔子對季氏專權很不滿,這是嚴重的違禮行為,真叫君不君、臣不臣,國君沒有國君的地位,臣子太霸道?!溉阶油顺?,根據東漢鄭康成的批注說,他實際上不是從魯君那里回來,他是從季氏家回來。他到季氏家做家臣,從他家回來,他自己以為是在辦公事。實際上在季氏家只能叫私朝,不是公朝,他家私事,公事應該到魯國國君那個朝廷上面去談論的,所以孔子在這實際上也是教化他。

        孔子見冉有回來比較晚,于是就問他,『何晏也』,這個晏就是晚的意思,你為什么這么晚才回來?冉有就回答,『對曰:有政』,這個政是政事,他說我是因為辦政事,所以回來得比較晚。結果孔子立刻就抓住機會來教訓他?!鹤釉唬浩涫乱病?。你說的是政嗎?不是政,只能叫事。根據《劉氏正義》引鄭康成的批注,《劉氏正義》是清儒劉寶楠《論語正義》,他引鄭康成的批注說,「君之教令為政,臣之教令為事」,所以政和事,這是不一樣的。魯國國君的教令,那才能叫做政。你這季氏家大夫的教令,那只能叫事,不能叫政。所以孔子在這糾正他,你不要搞錯概念,這一搞錯,一字之差,是相差很遠的。

        所以底下孔子說,『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當時孔子年紀也比較老了,在魯國他是國老,他沒有去做大夫,但是國君對他也是很尊重。因為他是圣賢,名氣也很大,智慧又高,閱歷又廣,所以舉國上下都尊重孔子。所以「雖不吾以」,就是國君雖然沒有用我,這個以當作用字講,但是他說我屬于國家的老人,還是會參與聽聞政事,我沒聽到有什么政事,證明你的不是政事,你這是大夫家的家事。這是孔子把政和事辨別清楚,這叫做正名定分。我們講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刑罰不中、民無所措手足,這個關系很重大。所以要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正名。

        就像佛教到底是什么?我們的老恩師,你看這幾十年來,不斷的為佛教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它不是宗教,是教育。這是真的,近幾百年來還沒聽過有誰這樣清楚的給佛教下定義,老恩師真正正名了。過去人都知道這是教育,現在都把它誤認為宗教,這個得辨別清楚。宗教是崇奉神明的,教育是來學習宇宙人生真相,學習真理的。佛法是師道,是教育。在教育當中,我們知道老師第一大,不是搞盲目崇拜。我們老恩師給我們做示現,他出家以后,還繼續跟隨李炳南老先生學習。我們現在講《論語》,就是用李炳南老居士的《論語講要》,他是通儒通佛的大德。

        我們恩師跟他老人家學習,也向他頂禮三拜,絕對不會因為自己出了家,就高人一等。這是師道,師里面老師第一大。這就是什么?用身教再加上用言教,把佛教就定名了,這是崇尚教育。只有把它當作教育,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如果你把它當作宗教,用宗教的情感去接受它,那很難成就。那種情感是情執、執著,佛法就是教你斷執著的。所以我們恩師把佛教一定名,很多人學入門就快了,包括我自己在內。我自從接觸佛教,一直都在聽老恩師的經教,聽了也都將近二十年,就是把這個當作一門教育來學,它是一門學問,讓我們斷煩惱、出三界、成佛道,圓滿的認識宇宙人生真相。這學起來就不會有任何心理的障礙。所以,孔子非常重視正名的工作。在《論語》,就在這一篇,前面也有這么一章,第三章子路問他,衛君要請你為政,你會怎么辦?孔子也說先要正其名。

        我們再看雪公,就是雪廬老人,李炳南老先生,他的《論語講要》里面,他引「竹氏會箋」,這是一個日本人寫的《論語會箋》,說「冉子所議實是國政,不是家事」。因為他是季氏宰,季氏當然他專權,他議的當然也是國政,不會是家事,所以冉有其實也是沒說錯。只是議國政的地點不對,不應該在季氏家里頭,應該在魯君朝廷上,所以「有政亦是據實而對」,所以冉有本身他沒有大錯誤?!傅臼蠈S隰斦?,不議于公朝」,這是錯,是錯在誰?錯在季氏。但是孔子他講話很厚道,明在批評自己的弟子冉有,實際上暗暗的就是批評季氏,批評他僭禮。所以魯國的政事,他不議于公朝,魯國的朝廷之上,「而獨與家臣謀于私室」,在他自己家里面去謀劃,「則雖政亦事也」。

        孔子在這實際上就是在批評這種違禮的行為,這點我們也應該學習,講話點到即止。對自己的學生,就可以公開批評。對于大夫只能是點到即止,畢竟關系不同。如果講得太明,這就是引起對方的怨恨。但是不講也不行,別人會以為這樣做就是對的,不知道這是違禮。所以你看孔子言語的藝術,進退有度,這都是我們要學的。做人就是學著如何進退應對,如何待人處事接物能夠圓融,圓融又不失方正。不能說圓融了,我就不講原則,那不行??鬃舆@又方正,又圓融,內方外圓,心中方正、正直,外面處事很圓融,圣人。像冉有這樣的,他是圓融有余,方正不足。還有另外有些弟子,像子路,這是屬于方正有余,圓融不足。子路他最后死于非命,就是因為太剛直。這些都是什么?因為跟圣人還是有這樣的差距,因此就不能圓滿。所以我們學《論語》,就從這方方面面去體會圣人要怎么做,自己要學習。

        我們再看蕅益大師對這一章有個批注,這是蕅益大師《四書解》里面的《論語點睛》,他的批注很精辟,言簡意賅。證明你看,蕅益大師是凈土宗第九祖,他來批注《論語》,也說明學佛人要以儒和道為基礎。大師什么時候注《論語》的?他四十九歲那年。大師活到五十七歲,就往生了,壽命并不長,四十九歲算是他的晚年,很成熟了。他先批注《阿彌陀經》之后,在同年注《四書解》?!栋浲咏浺狻肺覀兌紩缘?,印光大師譽為「古佛再來為《阿彌陀經》批注,也不能超過其上」,所以蕅益大師四十九歲那年,已經有古佛的水平了。他再批注《論語》,換句話說古佛批注《論語》也超過不了其上,那我們來認真學習。他是貫通儒佛,也給我們做示現?,F在我自己跟著老恩師學習,這「四書」是老恩師讓我講的,讓我講當然就是讓我深入學習,在這先打基礎。沒有基礎,一下想入大乘佛法,這很難,很難成就。

        那我們看《蕅益解》,「卓吾曰:一字不肯假借,如此」,這是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話。李卓吾先生是明朝一位大儒,他有一本《四書評》這本書,蕅益大師引李卓吾先生的很多。他這里講,「一字不肯假借」,這個一字,就是一個政字、一個事字。冉有說他是在為政,去季氏家談的是政事,政??鬃诱f,這不是政,這是事,政應該是在公朝之上,你在季氏家私下里談的,只能叫事。一字不肯假借,證明他原則性極高。講求原則,這叫戒律。

        儒佛都講求規矩,講求原則。儒重視禮,一字要是錯了,這就違禮。一般人對這個就不在乎,小小的,算了。不行!你看圣人,連小小的禮都不能錯。佛家講戒律也是一樣,不能說大戒不犯就行了,小小戒就算了。不行!你要問佛,佛也是一字不肯假借,一點細微的都不能放過。圣人是怎么成的?就是從細微處成就的。如果細微的都在忽略,說老實話,那個大禮、大戒也很難守得住,這肯定的。所以為什么我們老恩師現在這么強調我們扎根,你學儒也好、學道也好、學佛也好,都得扎根。儒釋道三個根,儒的根是《弟子規》,《弟子規》是小小小小的戒,很小的禮節,童蒙就得學的了??墒俏覀儸F在大人都未必做得到,見到人不知道如何行禮,不知道如何講話,不知道怎么進退應對。

        咱們學習圣賢教育,首先得把禮學到,不學這個禮,無以立,孔子講的,就是你在社會上立不起來,人家不會看得起你。你基本做人都不懂,怎么可能看得起你?當然是無以立了。所以我們與其是抱怨別人好像看不起我、不尊重我,君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想想肯定是自己有問題,怎們能抱怨外面的境界?外面的境界都沒有錯,錯的是自己。佛法里講得就清楚,外面境界全是心現識變的,你心變出來的。境由心造,境隨心轉。你是什么心,就自然感召什么樣的境界。你見到的什么人,那都是你的境界,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都在內。

        古德講到「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除境」。愚人是什么?沒有智慧的人。沒有智慧的人,老在境界上去挑剔,這個人對我不好,這個環境不適合我了,挑的是環境的毛病,沒有挑自己心的毛病,不知道境由心造,這是愚人。至人(智慧的人),他除心不除境,他只在自己心地上下功夫,知道外面境界有不圓滿的地方,肯定是我心里面有欠缺,我德行不夠,「德未修,感未至也」。你沒有好的感應,那是因為德不夠。你能這樣想,這是智慧。所以反過頭來好好的在根上下功夫,扎根。先學《弟子規》,把《弟子規》做到?!兜茏右帯纷龅街?,你會有什么樣的感應?一切人跟你相處,都會生歡喜心,都覺得你這個人有禮貌,通達人情,大家喜歡跟你交往,對你就敬佩,這是你學《弟子規》的效驗。所以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就光看自己有時候看不清,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那你怎么看?通過外面的環境來看自己,外面環境是像鏡子一樣,鏡子照自己照得很清楚,你自己看看不到自己。你能看到你自己鼻子上有什么?你還得看鏡子,那對照鏡子看到鼻子上是有個黑點,還是沒有。我們照鏡子看到鼻子上有黑點,不能埋怨那個鏡子不好,哪是鏡子不好?自己鼻子上有黑點,你就把黑點擦掉就完了。你埋怨它有啥用?你埋怨它,你看到對方也在埋怨你。照鏡子,不就是你對它怎么樣,它也對你怎么樣嗎?所以反觀內省,外面境界是用來照鏡子的。這是古德講的,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誰的得失?我自己的得失。你得從別人對我什么反應的態度上,來了解自己的得失,你不能埋怨他對我不好。他對我不好,正是反映我自己有問題,我要感謝他,這是我的好老師。

        學《弟子規》,這樣學得有效用。我過去也盡犯這毛病,常人都喜歡把責任推給對方,一有什么沖突,馬上說別人錯?,F在學圣賢之教,慢慢就懂得,其實別人就是沒有錯,只是自己錯。如果還要埋怨別人,那是錯上加錯。這是學《弟子規》。緊接著,你《弟子規》落實了,你就要再落實《感應篇》?!陡袘肥侵v因果,道家的根,又提升一步,第二層了。明了因果,你要知道凡是言語造作、起心動念,必有因果。一個念頭都有因果,所以念頭不能隨便打。你對照一下《太上感應篇》看,這將近二百條都是戒律。戒什么?戒心的?!兜茏右帯肥菐湍阈奚淼?,《感應篇》幫你修心?!?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daxue/' target='_blank'>大學》里講的誠意、正心,然后才能修身。誠意、正心,最好的教材就是《太上感應篇》,天天改。

        我們協會這里有三個根的功過格,我們拿回去就在功過格上對照,每天細細的讀,一條一條的檢點。我哪一條做得不夠,犯了,打個叉,第二天不能再讓它打叉,要改。一周做一頁,它那個功過格是以一周為單位,七天。七天之后,做個小結,我七天當中犯哪條是最多的,你知道那是最重的毛病在那里。從這個最重的毛病上來改,先從重的習氣下手。就好像是生病,全身都是病,你先治哪一個?肯定是先治最重的那個,那個會要命的,先治?!陡袘氛嬲@樣用功來學,三個月,你那個效驗就很顯著。會出現什么效驗?第一個,你感覺到你的念頭觀照力明顯增強,念頭一起,你就能知道。過去是混混沌沌,一天到晚都不知道自己想什么,就像作夢一樣?,F在很清楚,頭腦很清醒,念頭一動立刻覺察。一覺察你就能判斷出,這個是好的念頭,還是壞的念頭,符不符合《感應篇》。如果不符合,要立即放下。功夫用久了,你會感覺到業障消除。

        業障消除有幾個表現,第一個,你身體明顯好轉。原來的身體多病,體力比較弱,不能耐勞,現在能耐勞,體力增強,精神好了,頭腦清醒了,這些都是明顯好轉的表現。第二個,你感覺到做什么事都很順,過去好像總是有很多障礙,現在障礙都好像自然而然沒有了。另外你做的夢,不會有惡夢,那都是美夢。做完夢起來,還甜絲絲的,挺好,這一覺睡得特別的安寧,一起來精神就非常的充足、充沛。這都是好的效驗。業障重的人,他正好相反,感覺做什么事都不順,人家都來障礙我,我對人家好,別人都對我不好;身體常常有毛病,嚴重的,身上還有不好聞的味道;做的夢,也是惡夢多;這都是業障深重的表現?!?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liaofansixun/' target='_blank'>了凡四訓》里面就講得很多,大家看一看,這也是對照,從果上對照。如果有這些,立刻得振作,趕緊努力去扎根改過。

        你《弟子規》、《感應篇》都落實了,然后你修《十善業道》,就順理成章,很容易做到。十條綱要,展開來就是《弟子規》和《感應篇》?!妒茦I道》,最重要的是心地純凈純善,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就修這個功夫。念頭全都是純善的,或者就是純凈,純凈是不起念頭。有事來了,你念頭一動全是善,沒有惡。你看俞凈意公遇到灶神之后,發心改過,真干,就三年時間他就達到這個境界。什么境界?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相隨。人家干了三年,這三個根,真的都圓滿,都落實。那他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有什么不能?只要自己真肯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你有這個心要真正落實,你也能三年落實。

        然后三個根扎好了,你再選擇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你就成就了。為什么?你戒律已經有基礎,這些都是根本戒。儒家講的根本的禮,根本的戒,都在這三個根里。剩下的,你就是好學就行了。這好學也是重要,孔子曾經講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鬃訛槭裁茨艹墒ト?第一個,他要有根,德行的根;第二個,他是好學,好學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根在哪?孔子用忠信來代表。他說十室之邑,這十戶人家所在的小區,邑就是小縣城,比縣城還要小,就是小區,十戶人家里頭,肯定能找到在德行上跟孔子一樣的人。德行是指忠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都屬于根,能找到有孔子那么穩固的根的人。那個是二千五百年前,孔子那個年代,現在恐怕找不到,現在不要說十室之邑,我看萬室之邑,也不容易找。我們現在就得先扎根,扎什么根?忠信之根。你要做到忠信如丘者,丘是孔子的名字,你這個德行的根跟孔子的根是一樣的,那你就有可能成為像孔子一樣的圣人。光有根還不行,還得好學。光有根,不如孔子之好學,也不能成為孔子。

        那個好學是什么?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長時,至少十年,在一部經上面下功夫。在一部經上開悟,你才廣學多聞,這都屬于好學的內容。好學,先是一門,一門通了,然后「法門無量誓愿學」,那你就能夠成就圣人。在佛法里的圣人,就是佛,「佛道無上誓愿成」。那佛道怎么成?你首先要發愿,愿度一切眾生,「眾生無邊誓愿度」,然后你一門深入。你先扎根,再一門深入,那是幫你斷煩惱,「煩惱無盡誓愿度」。斷了煩惱之后,就是你開悟了,你才法門無量誓愿學,那叫圣人無常師,到處都是學習,然后就是佛道無上誓愿成。你看四弘誓愿,這是循序漸進的。

        所以孔子他從跟冉有的對話里面,就能看出,孔子對小小的禮,都做到一絲不茍,這給我們顯示很深的意義。你要學圣學賢,就得從這小小戒開始。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弊釉唬骸捌涫乱?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