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關鍵詞:論語,子路第十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把《詩》三百篇背得很熟,讓他處理政務,卻不會辦事;讓他當外交使節,不能獨立地辦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誦詩三百』,就講讀誦《詩經》?!对娊洝酚腥倭阄迤?,所以這里叫「詩三百」?!对娊洝肥强鬃幼约壕庉嫷?,他刪定的。用什么標準來刪定?在《論語》里面有講,「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用一句話來講這個標準,就是三個字,「思無邪」。所以,《詩經》是讓我們思想得以凈化,能夠回歸本性本善,這是《詩經》的目標,這是圣人的教化。所以古人,讀書的儒者都要讀《詩》,所謂詩以言志,讀了《詩》之后,他能夠生起希圣希賢的志向。真正讀通了,這人就有智慧了,他也就成圣人了。他真有智慧,他處理問題是可謂手到擒來,做什么事情,他覺得一點問題都沒有,他會做得非常的順,處理得非常妥當。你給他為政,他能夠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你讓他做外交,他在外交上面,他也能夠處理得很圓融;這是學《詩》學通了的人。

        底下講,『授之以政,不達』,這是講這種讀《詩》的人讀了很多,讀了三百多篇詩,也背得爛熟了,這種人應該是會辦政治,會辦外交了,可是如果把政事交給了他,「授之以政」,就是把政事交給他,他不達,他不能通達,做不來?!菏褂谒姆?,不能專對』,就是派他去四方,就是外國,去辦事,辦外交。外交最講究是辭令,怎么樣跟人家說話,要說得很得體、很圓融,可是他又不能專對,講話并不是講得很得體。不得體的語言,那是等于侮辱了自己的國家。因為你出行,是代表國家出行。那這樣的話,『雖多,亦奚以為』,這個多是什么?誦詩讀得很多,讀《詩經》讀了很多,雖然多,又有什么用?這個奚,就是疑問詞,又有何用。這是沒真讀通,沒有能夠活學活用。

        底下我們看《雪公講要》,它里面引了「毛詩序」說?!对娊洝芬步小睹姟?,是大毛公他搜集的,也叫魯國的《魯詩》。他在每一篇詩里頭都有一個序,整個《詩經》前面也有個序。這個序文里面是這樣說:「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埂赶韧跻允墙浄驄D」,這是講《詩經》是古圣先王用來做什么的?第一個「經夫婦」,這個經有合乎常理的意思,夫婦之間講究一個義,道義、恩義、情義,這是常理?!赋尚⒕础?,這是對父母孝敬,除了對父母以外,對所有長輩、對老師都是一樣;再擴而展之,對于所有的人都要有孝敬心。還有「厚人倫」,這個人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關系要講究淳厚,為人要厚道,待人以厚,不能刻薄。

        「美教化」,教化就是教學,化是教學的后果。后果是什么?人接受了這樣的教學之后,他就能夠轉化、改善,這是教化之美。什么教化最美?用倫理、道德、因果的教化,最美。如果是用殺盜淫妄、色情暴力的這些內容來教化人,那就不美了,那叫丑了,丑教化,它的后果就是社會大亂?!敢骑L俗」,《詩經》等于是古代的一種藝術,因為詩經都是用歌來唱出來的,等于現在我們講的藝術。藝術是什么?移風易俗,使社會民風更加純樸、更加厚道,更講究人倫道德,這是《詩經》的作用,也就是藝術應該有這樣的一個作用,這才是好的藝術。這是所謂可以幫助國家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方法,用藝術的教育。

        我們真正對《詩經》通達明了,自然也能通達政事。所以夫子在這講,如果讀了詩,讀了很多,但是不能夠辦政事的話,讀這詩就等于沒用。換句話說,讀詩作用就在于你自己能修身治國,把政事給你辦理,你也能辦得很好?!墩撜Z》里面也講,「不學詩,無以言」,學詩自然他就懂得言語,所以他就能夠擅長于外交,可以隨機應對,能完成使命,這是專對。反之,如果學詩很多,背得很多,該講話的時候,還講不出來,不懂得應對,那也是等于沒用。

        蕅益大師批注里面說,「誦詩者,思之」,這等于提醒我們要好好思量一下。我們求學,誦詩者是求學者,真的要活學活用。如何才能夠做到活學活用?有一個竅門,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往往我們沒學通,可能不是因為我們不努力學,不是的,努力很努力,但是可能學得很雜。你譬如說「十三經」,儒家講「十三經」,要不要全部都學?其實不必,真正在一本經上學通了,一經通則一切經通。等你真正通了,那真的不僅說這些經典通達,意思全明了,古圣先賢的心法你得到了,把國家交給你治理,你也能治理得井井有條;讓你去辦外交,你也能夠應對自如,不辱使命,這是真通了。這什么?智慧現前。如果我們就光在那背,背得很多,但是沒有智慧,就沒通。那只能是什么?你學到了知識,知識很豐富,但是用不上,是死的,不是活的。

        那在求學當中,當然學得愈專精,愈容易通。所謂通,就是你自己心能夠得定,得定就開智慧,開智慧就是通?!?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daxue/' target='_blank'>大學》里面教給我們怎么樣學習,「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就是求學的方法。它沒讓你學得很多,它讓你什么?知止。止,是止在一門上,沒讓你學很多?,F代人學是學得很多,但是真的,處理問題上沒有智慧。他不知止,他雜進、亂進,不是精進。所以知止,你的心就定了;定得久了,就靜了,安靜了,心安了。心安,那真的叫得禪定。得禪定,一遇到事情的時候,清凈心起作用,就有智慧,就能觀照得清清楚楚,這叫慮。慮是慮事周詳,辦什么事,你都能夠想得非常的圓滿,做得也很圓融,這叫慮?!笐]而后能得」,得什么?你得成圣賢。這是《大學》里面教我們的求學方法,儒家、佛家都是講究一門深入,長時熏修。

        江謙先生的補注,他就把這個意思發明出來,他說「誦詩三百,孔子以為多矣」。為什么?你看《論語》里面他講的,「雖多,亦奚以為」。你讀詩,讀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孔子就認為這是很多了。雖然多,但是你要不能夠辦事,你不懂得活學活用,那「雖多,亦奚以為」,那有什么用?所以,孔子認為讀詩讀三百就多了。說老實話,你那一首詩能夠讀通了,一通,三百多篇的詩都通。夫子在這里講,《詩經》三百零五篇都算多,那如果你要讀「十三經」,那就更多了,有沒有必要?真的沒必要。所以這里講,「可知但專一經,已是足用。若不能致用,雖多奚為」,這個是講究治學的成功秘訣?!甘洝估锩?,你用不用全部學?不用,但專一經就行了,你就專在一門上。

        你譬如說「十三經」,我們選什么?我們選《論語》,這就夠了,「但專一經」。這個一經,是任何一部經,沒有指定的,你學《詩經》也可以,學《易經》也可以,學《禮記》也可以。任何一部經,你只要一門專精下去,「已是足用」,已經夠用了。這個夠用是什么?夠幫助你成圣成賢。所以,我們恩師提倡我們求學的方法,就跟孔子、跟江謙先生這里講的,一個道理。首先你要扎根,要學圣學賢,一定要有深厚的根基。這個根基是什么?道德。

        儒、釋、道,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學每一個學派當中最根本的。儒之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我們要好好的把它扎穩、做到。你做到《弟子規》了,你一定是一個孝親尊師、有倫理道德的人。你做到《太上感應篇》,你一定是個明信因果、不敢造惡、一心向善的這么一個人。你做到《十善業道經》了,你一定是一個純凈純善的人。這是儒家講的君子,真正成為君子了。然后你還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一般來講,三年要把這三個根落實,天天用三個根做為功過格那樣對照自己,從早到晚的心行,身口意三業造作,看看有沒有犯這三個根里面講的這些過錯,天天反省檢點,改過自新。

        三年之后,你這是根扎好了,然后你在儒釋道任何一部經典當中選一部,一門深入。深入多久?要有十年時間。你譬如說學《論語》,《論語》比較長,「十三經」里面算比較長的。你怎么學?講,你可以復講前人講過的。講一遍,像我們這個進度,天天講兩個小時,講一遍下來,大概也需要二個月時間,三個月時間,大概是這樣。我們這不是天天講,中間有中斷,現在講到第九十四集,將近二百小時,講到第十三篇,總共二十篇,后頭還有七篇沒講。所以我們要把它講下來,估計要三百小時,每天二個小時的話,都得要一百五十天,將近半年,半年要是講一次。我們這講法,是講得比較詳細,你可以簡短一點講。因為我們想著認認真真的學一遍,因為我自己志在學《無量壽經》?!墩撜Z》我們認真的學過一遍,先暫時就放下,講的這個可以給新學的人做參考。

        假如你半年學一部,那很長,那你一年可以講兩遍,十年可以講二十遍。你要從頭到尾把《論語》講二十遍,你是世界級的專家,世界沒人能超過你了。你說那些專門研究《論語》這些大學教授,我看他們一生也講不到二十遍《論語》,從頭到尾講,一個字一個字的講,像我們這樣講,我看不可能。講這個二十遍的人,你豈不就是世界頂級的《論語》專家?而且你原來已經有很好的根基,三個根扎好了,你用《論語》來提升自己?!墩撜Z》是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你以孔子為榜樣,學得跟孔子一樣,十年下來你就成為現代的孔子,你就是圣人了,那你真的就是可以治國、平天下。

        「十三經」里面,你覺得《論語》太長了,你選一個短的行不行?也行。最短的《孝經》,《孝經》算最短。我們也講過,講一遍下來,我講了四十個小時,也比較詳細的講。四十個小時,二十天,一個月之內就講完了,一年能講十二遍,十年下來一百二十遍,那你也是世界頂級的專家,沒有人能賽過你了。一經通了,一切經都通。你儒的經通了之后,你佛的經通不通?也一樣通。你譬如說你《孝經》講通了,講十年下來,現在讓你講《大方廣佛華嚴經》,你會不會講?你也會講。讓你講《無量壽經》,你也會講。讓你講《道德經》,你也能講。通了,這通到自性。佛家講的,明心見性。這個用就是大用無方。

        圣賢求學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跟現在世間的搞學術不一樣。搞學術,第一個他不重視扎根,對德行不要求?,F在大學里面,只要求你考試通過,你能夠考上六十分以上就及格了。你德行,他沒有考核,沒有要求。要知道學傳統文化沒有德行,怎么學都是皮毛,入不進去。另外學的方式,那也不是一門深入,學成大雜燴。你問他好像什么經都讀過,可是真到用的時候就用不上?,F在這個世界這么多的問題,你能不能夠去幫助解決?

        像我們師父(老恩師),他在佛法上一門深入,你讓他治國平天下,他能給出很好的建議。他自己不需要做國家領導人,他還是安于本分,但是他能夠提出很好的建議。你譬如說如何讓社會和諧,我們老恩師就有一套的建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用教學,用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來挽回世道人心。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大的國策。促進世界和平?從團結宗教入手,提倡宗教里面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宗教都團結了,能夠影響國家、政黨、種族之間的和諧。你看這一套所謂濟世濟民的政策、建議能提得出來,這能用。這什么?智慧起用。

        如果真正有人,能夠發心這樣來培養這些大師級的人才,為國家、為世界培養幾個圣賢,學儒的,培養幾個孔子出來;學道的,培養幾個老子出來;學佛的,培養幾個釋迦牟尼佛出來,這世界那真的就能夠和諧太平,這是無量功德。這是什么?最好是國家發心來辦。國家要是沒有興趣辦,民間的力量也能辦,因為并不復雜。人不用很多,一個小小的書院,二十個人足夠。二十個人,如果都能培養成功,那就不得了。出二十個圣人,你想想這世界真有救了。

        【評析】

        詩,也是孔子教授學生的主要內容之一。他教學生誦詩,不單純是為了誦詩,而為了把詩的思想運用到指導政治活動之中。儒家不主張死背硬記,當書呆子,而是要學以致用,應用到社會實踐中去。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達:通達。這里是會運用的意思。

        專對:獨立對答。

        以:用。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