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回何敢死?”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關鍵詞:論語,先進第十一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在匡地受到當地人圍困,顏淵最后才逃出來??鬃诱f:“我以為你已經死了呢。”顏淵說:“夫子還活著,我怎么敢死呢?”

        『子畏于匡』,畏不是畏懼的意思,孔子無所畏懼,智、仁、勇,勇就是無畏,所以這個畏不作畏懼講。是什么意思?是被圍困了。前面我們在「子罕篇」,也看到「子畏于匡」這章,孔子講「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上天把道德賦予給我,讓我來傳道德,匡人能拿我怎么樣?匡人是當時匡地的人。因為孔子長相是跟陽虎有點相像,陽虎是魯國一個奸臣,他是季氏家的家臣,曾經在匡地虐待過百姓,所以匡人都非常的痛恨陽虎,看到孔子,以為孔子就是陽虎,所以要把他圍困起來,險些遇難。所以夫子最后想辦法脫險了,而且跟著孔子的這些弟子們也都失散了。

        后來,慢慢大家再聚齊,最后回來的是顏淵,所以『顏淵后』,這是顏回最后才趕上來,顏回是孔子最愛憐的學生。為什么愛憐他?因為他真正得道了,孔子做老師并不偏心,但是顏回是他的傳人,自自然然為了保護道統血脈,所以對顏回就當然特別的愛憐。更何況師徒如父子,師生之間心心相印,所以顏回最后回來的時候,孔子提著的心才放下。所以見了面就對他說,『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我以為你已經死了??鬃诱f這個話是反著說,實際上,那是表示孔子很歡喜,見到顏回回來了,他是歡喜,但是用反義語來講,說我以為你死了。結果顏回說了一句,『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講,老師您在,我弟子怎么敢死?你看,師徒之間這樣的對話,顯出師徒之間那種深厚的情義,這真正比父子還要情深。

        我們再看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說,「卓吾云:吾以汝為死,驚喜之辭」。卓吾先生在他的《四書評》這本著作里面講的,「吾以汝為死」,這是孔子講的,汝是指顏回,我以為你已經死了,這個話是驚喜之辭,顏回終于回來了,這一陣驚喜,脫口而出,我還以為你死了。你看,那種深情厚誼溢于言表。底下說,「子在,回何敢死,誰人說得出」?這個話只有顏回說得出,其它人誰能說得出來?如果不是真正是孔子入室的弟子,這話他說不出來,為什么?沒這個境界?!缸釉凇?,就是講老師您在,做弟子的怎么敢死?老師不會死,弟子也不會死。這個死是講什么?不僅是身體、身命,更是法身慧命。老師你的法是來自于古圣先王,是上天賦予你這個道,你要傳給弟子,弟子怎么能夠讓這個道傳不下去?死在我手上?你看這個意味深長,真的不是顏回,沒人說得出來。

        話也說回來,在李卓吾先生《四書評》里面還說了一句,蕅益大師這里沒引用,我查了《四書評》,看見李卓吾先生說,「畢竟子在,回又死了。何故?何故?」確實顏回比孔子死得早,這個又是什么道理?這個道理,「方外史曰:悟此,方知圣人不必慟哭,又知圣人必須慟哭」。這個道理,我們悟了沒有?悟出這個道理,才知道圣人就不用慟哭了。那我們從這篇《論語》當中,我們也看到第九章,「顏淵死,子哭之慟」,顏回死的時候,夫子那是慟哭。他不必慟哭,可是他為什么慟哭?「又知圣人必須慟哭」,這里頭意味深長。為什么不必慟哭?顏回為什么會死?這有因果在,他有一個命數,「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的一個壽命,是前生修善作惡累積而得的一個果報,顏回雖然這一生已經成為圣賢了,但是還有前生的業力。

        圣人并不舍棄因果,而是不昧因果,對因果的道理很明了,絕對不迷惑,叫不昧因果。顏回他當然懂因果,所以他自己死,也會死而無憾。夫子圣人,那更懂得因果了,所以見顏回死也不必慟哭。為什么不必慟哭?這是因為圣人了達因果,悟此就是悟明了因果的真相,他能不昧因果了,所以一切的災難、一切的橫禍、一切的境界,都能夠逆來順受,何必要慟哭?何必要動情感?何必有遺憾?沒有。這深信因果者,他就自然心地泰然,他樂天知命。

        那為什么又說「又知圣人必須慟哭」,為什么他必須慟哭?顏淵死,孔子哭之慟,那真是慟哭。這個慟哭不是為自己,不是自己情感,他是為眾生慟哭。他知道因果絲毫不爽,眾生造惡,必有惡報。在眾生沒有覺悟的時候,迷惑造業,造業必定受報,慟哭是哭這個。眾生如何才能夠不造業?一定是從迷惑中回頭覺悟??渴裁从X悟?必須是靠圣賢教育,才能啟發他覺悟,而顏回是圣人嫡傳的弟子,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他現在死了,這個道沒人去傳了。沒人傳,苦的是誰?不是顏回,也不是夫子,苦的是眾生,所以圣人就慟哭。這是看到眾生將來,因為沒有圣賢能夠把這種教育發揚光大,覺得非常的難過,這是一片慈悲使然。所以從這里我們體會圣人的存心,那完全是將眾生視為一體,眾生苦就是自己的苦,所以他為眾生慟哭。

        這使我們也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也有慟哭的時候。什么時候慟哭?當魔王波旬來向釋迦牟尼佛說,你將來到了你末法的時代,我一定要想辦法把你的正法搞亂,破壞你的正法。釋迦牟尼佛說,正法是沒有人能夠破壞的。波旬就說,我將來要派我的魔子魔孫,穿你出家人的衣服,在你佛門里面破壞正法。釋迦牟尼佛聽到波旬這樣說,就流眼淚,哭。釋迦牟尼佛哭什么?為眾生哭。正法是沒人能破壞的,他不會為正法而哭。但是眾生卻被那些魔子魔孫迷惑,而不識正法,不認識正法了,不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因而會繼續迷惑造業、受報,這個令佛難過。

        所以我們能體會圣人、佛陀的存心,這是同體大悲的存心,我們也要發出這種同體大悲,視眾生為一體。那我們怎么做?必須自己要努力修學正法,要做圣人、佛陀的傳人,把這個法傳下去,把這個法發揚光大,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才能夠使圣人破涕為笑。否則我們對不起圣人,對不起本師釋迦牟尼佛。如果我們自己不好好修學,沒有能夠擔負起這個弘護正法的重任,那豈不就是孔子、釋迦的罪人?那會令圣人哭得更厲害!所以蕅益大師這批注引用兩位大德的話,可謂是語重心長。特別在現在這個時代,那眾生很苦,第一個災難多,第二個正法已經很久沒有能復興。這個責任,我們自己要承當起來,像夫子一樣,以木鐸為己任。木鐸是什么?警鐘。敲醒警鐘,讓大眾明了真理、真相,而能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就是木鐸之任,救世的使命,這個要當仁不讓。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畏于匡,顏淵后。子曰:“吾以女為死矣?!痹唬骸白釉?,回何敢死?”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