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關鍵詞:論語,泰伯第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真偉大啊!堯這樣的君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堯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么廣大啊,百姓們真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來表達對它的稱贊。他的功績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禮儀制度多么光輝啊!”

        這一章是贊嘆堯,(對)堯贊嘆得更加的明顯,用的詞句就更為的恭敬??鬃釉谶@里講,『大哉,堯之為君也』,這個「大」字,不是大小的大,大小那個大還不是真大。這個大是超越了大小對待,是絕對的贊美詞,也就是贊嘆堯帝為君,做為帝王那種德行,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都不知用哪個字來贊嘆,所以用個大字,大哉,極其贊嘆之詞,這是總贊,用「大哉,堯之為君也」。下面是別說,說明為什么孔子會這樣贊嘆堯帝?!何∥『?,唯天為大,唯堯則之』,這個「巍巍乎」剛才我們上一章看到,也是贊嘆堯帝這個德行極其高大。這里用天來做比擬,唯有天才是如此高大。要比高來講,什么都比不上天高,天是極高、最高,所以用天之高大來比擬堯之圣德?!肝▓蚰軇t之」,這個則是效法,堯帝效法天,取法乎天而成就巍巍圣德,所以堯也如天之大。這是贊嘆到極致,把人跟天合起來比較,這是最高的贊嘆?!菏幨幒?,民無能名焉』,這個「蕩蕩」是講廣大、深遠、無際的樣子。

        雪公引了《皇疏》,皇侃是南北朝的經學家,他有一個《論語義疏》,里面引用「王弼批注」。王弼是三國時代的一位玄學家,他是魏國人,曹魏,他跟何晏是同一個時期的人。他的批注當中講,「蕩蕩,無形無名之稱也」。蕩蕩,這里講的無形無名,就沒有辦法去觸及,它無形;無名,不可去表達。正如《道德經》一開端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名的就不是常名,可道的就不是常道。道,就是說得出來;名,是給它命個名。這個堯的德行都不知該怎么說,能說的都不夠廣大深遠,不能說了,所以這里講「民無能名焉」,民眾不知道該怎么樣去表達這種狀況。

        《皇疏》引用的王弼批注說,「夫名所名者,生于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善惡相須,而名分形焉」。一般我們講的名,就是能夠表達出來的,能夠給它命名的,說得出這樣的情況,那是有形的、可道的,這種狀況「生于善有所章,而惠有所存」。這種狀況是從哪來的?善有所章。這種善可以把它表達出來,就是它是有形的,你還能夠見得到、觸摸得到的?;?,恩惠也能夠存留的,就是你能感知的。這種是「善惡相須」,就是有善有惡相對的,這種善可以把它講出來,可以表達出來。為什么?用名可以把它分開,因為一講話肯定是用對比,離開相對,講不出來了;講出來的,那都是相對的,是二法。一,沒辦法講,所以常道、常名是講不出來的。那么堯的德如天之大,這個講不出來。這種圣德是所謂豎窮橫遍。豎就是講時間上,超越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涵蓋??臻g上,十方都涵蓋,這就沒辦法說。

        王弼批注里面又講,「若夫大愛無私,惠將安在,至美無偏,名將何生」,這個講得好?!溉舴颉咕褪且粋€語氣詞,如果說。夫是語氣詞,若是假如。假如有這么一種大愛,大愛是無私的。無私就是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到他的恩惠,這個恩惠是平等的,普及一切眾生。所以每個眾生他不會感覺到自己好像特別受到什么恩惠,因為它平等的。所以「惠將安在」,他們不感覺到有恩惠,好像恩惠哪里有,在哪?就譬如說天,天如果是降下甘露,普灑大地每一處都得到滋養。這雨水,特別是春天,春雨貴如油,遍灑甘露,大樹、小草統統得到滋潤。地上的眾生,就沒有感覺到好像天給它特別加以恩惠,因為每個人都一樣,平等的,它沒有偏私。又譬如說陽光普照大地,陽光是地球能量的來源,也可以說是生命成長的能量都是從這來的,包括我們人在內。我們的成長離開陽光,沒辦法了,它是能量的總來源??墒?,我們從小到大長起來有沒有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全靠太陽,全靠陽光普照。你看,沒想到。陽光的恩惠普及一切,但是我們沒有感知,這是大愛?!钢撩罒o偏,名將何生」,至美,至是講到圓滿、究竟。這種美沒有偏,圓圓滿滿。你要去講它,講不出來,名將何生?整個宇宙就是這樣一體,沒有任何的缺陷。它是哪來的?我們勉強說一個是道所生的,但是你說那個道只是一個名相,這個名相也不是它真的名,大道是無名。

        「故則天成化,道同自然」。堯他這個圣德,取法乎天,來完成他的教化,就像陽光普照大地,平等施教,而潤物細無聲,像天降甘露雨潤物細無聲,道同自然。自然而然,道法自然。為什么能做到自然?不起心、不動念,這就能做到。如果不起心、不動念,當然不會有分別執著,這就完全順應自然。利益眾生無量無邊,但是沒有起心動念,你想想這種至德。在《楞嚴經》里面,「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就講到觀音菩薩成道,也就是他成佛,成佛之后,這個佛,用天臺家講的是分證即佛。實際上在圓教里面講,他是初住菩薩,但是已經等于佛,他可以示現佛身教化眾生。他成道的時候證得兩種殊勝,一種是上合諸佛本妙覺心,與一切諸佛同一慈力,慈悲力;第二種殊勝,下跟眾生合起來,跟一切眾生同一悲仰。這個悲,就是慈悲,我們現在講同情,佛菩薩同情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仰靠諸佛慈力來救護。觀音菩薩成道,上跟諸佛合為一體,下跟眾生合為一體,用諸佛慈力來普救眾生,而眾生得到這樣的普度,沒有感覺到這是觀世音菩薩救度他。那這種至德是什么?初住位以上才能夠達到??鬃舆@樣盛贊堯,從這個境界上我們去揣摩大概也是初住位以上大菩薩,佛經里面稱為菩薩摩訶薩,那真正是道法自然。為什么?他沒有起心動念,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掉了,這才能做到。

        「不私其子,而君其臣。兇者自罰,善者自功。功成而不立其譽,罰加而不立其刑。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然,夫又何可名也」。這種至德,當然完全是無私的?!覆凰狡渥印?,堯帝他把天子之位讓給了舜,沒有給自己的兒子,這是不私其子?!付涑肌?,其臣就是指舜。舜原來是堯的臣子,他為堯服務二十八年,幫助堯王治理天下。堯看到舜真正是一位大德,「二十四孝」里面講到舜,真正是對自己父母至孝。父母要多次殺害他,他都能夠恒順,而自己心中沒有絲毫怨恨心,還是這樣孝敬他們,最后把他們都感動。不僅感動他們,感動了鄉里,感動了國人。傳說里面也感動了鳥獸、大象都出來為他耕田,小鳥都為他播種,這是感動天地。堯請他出來,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讓自己九個兒子跟舜做朋友,那也是觀察他。二十八年下來,真正看到他是一位圣人,所以把帝位讓給了舜?!妇涑肌?,這個君是動詞,以其臣為君,讓他做天子,這就是圣德。你看毫無為任何的私心,他不會把天下據為己有,真正就是希望天下百姓受到恩惠。舜他能行,我就讓給他,自己沒有絲毫的嫉妒心,沒有控制占有的念頭。一般凡夫做不到,不要說天下能夠讓,就是自己一點點的權力,你讓他讓,他也不肯。即使有人比他還行,他不肯讓,自己把持住,這種人太多了。這是看到堯,讓我們真正是佩服到五體投地,所以孔子盛贊他有道理。如果不是圣人,怎么能做得到?

        下面,「兇者自罰,善者自功」。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天子、領導人,他有這個責任來懲罰兇暴的人,獎勵行善的人。獎善懲惡才能夠匡扶社會正氣,可是堯他需不需要這么做?他不需要,換句話說,在堯的那個時代,國家不用法律,說老實話,也不用禮法。禮是后來周朝建立之后,周公才制禮作樂。堯的時代,禮樂都不需要,那法律是更不需要了。人們自動自覺就斷惡修善,為什么?這個是天子德行的感化,這真叫無為而治。如果社會中有兇惡的人怎么辦?兇者自罰,他自己就會得到懲罰。什么懲罰他?因果報應,這天地間永恒不變的真理就是因果定律。所以見到兇惡的人,我們需不需要起心動念去懲處他?不需要,他自有因果制裁。但是我們有必要把因果道理講出來,讓大家知曉,大家就不敢作惡,知道作惡必有報應。行善?行善自有上天的獎勵,這也是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這個因果就是自性本然的規律。堯王證得了自性,叫率性而為,率性就是順著本性。順著本性,自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才能率性。所以完全隨順因果,領導人民斷惡修善,離苦得樂。

        「功成而不立其譽」,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大家安居樂業,而大家也并不感覺到帝王在統治他們,這是真正最高超的統治,無為而治,人民都不感覺到帝王的存在。帝王根本不需要用什么威勢,更加不需要用什么國家機器,什么軍隊、警察,都不需要,無為而治?!腹Τ伞咕褪菍崿F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不立其譽」,人民沒有感覺到是他干的,這叫潤物細無聲?!噶P加而不立其刑」,這就是講到有因果定律,需不需要我們用刑罰去懲處?不需要,他自有報應,我們根本都不需要去管。我們只需要什么?把因果定律說明白,教化天下百姓,大家明白了,自然就斷惡修善。所以帝王他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只有一項工作,就是教學。教什么?把因果、道德、倫理教好了,天下太平。最重要的教是身教,自己先做到。他做到了,百姓跟著效法就行,所以得天下大治?!赴傩杖沼枚恢匀弧?,他們得到了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們還不知道我是怎么得到的,不感覺到帝王對他的恩惠,這是最高超的。感覺到了,已經是次一等,人民百姓贊嘆,「咱們的帝王真好,你看我得到他很多恩惠」,這已經次一等了。這是什么?墮到可名、可道,他那個是不可名、不可道?!阜蛴趾慰擅病?,這個就點得很清楚,把堯的這種圣德很詳盡的給我們說出來。這里講「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他的成功,成就了帝王這個功業,這個功業用我們現在話來講,和諧社會。這個和諧是圓滿的和諧?!笩ê酢?,煥是光明的樣子?!钙溆形恼隆?,文章是堯帝當時各種的典章。成功是講他的事業,文章是講他的典章制度,這些都是煥明出來,就是大家可以看得很明顯。這個文和章具體來講,就是文是講他的教學事業;章是講規矩、規章,所謂有章而不亂,這也是教學。所以把人民教好了,真正是天下太平無事,而且人民安然受帝王之恩惠而不知,這正是帝王了不起的地方。

        在史書上記載的,當時堯帝出游去看看自己天下的百姓,到了庸衢這個地方,就有一位老人擊壤而歌,他是耕種的人,擊壤就是敲著土地在那唱歌,唱什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溉粘龆鳌?,太陽起來了,我就出來耕種;太陽落山了,我就休息,你看天天多么的愜意?!歌従嫛?,我們鑿個井,就有飲水;「耕田而食」,天天耕種,到時候有收成,他說帝王對我又有什么恩惠?我沒感覺到皇帝對我加以什么樣的力量或者恩惠,他不感覺到,說明他多么的安然自在,心里一點壓力都沒有,這就叫圣治。所以孔子對堯王的贊嘆到了極致。

        蕅益大師批注當中引李卓吾先生的話說,「卓吾云:末節,正是則天實際處」。末節,是講到這一章末后有兩句,「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這兩句。這兩句是「正是則天實際處」,堯取法于天,實際處,就是我們講效果,他的效果是什么?他有高顯的事業,我們講和諧社會的事業成就了。有光明的典籍、典章和教學,規矩和這些文化教育事業非常的顯明,這都是什么?堯法則于天,他得到的效果,這個天就是講自然?!?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zhongyong/' target='_blank'>中庸》里面一開端講,「天命之謂性」,這個天就是講我們真如本性,也是整個宇宙的本體,萬法的法性。所以「則天」就是隨順著自性,那圣人已經證得自性,他才能真正隨順性德,這個效果就是巍巍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這個巨大的成就。

        江謙先生補注里面講到,「此二章,便是堯舜禹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證據」。這是講到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分別是講堯、舜、禹三位圣王,他們的圣表現在哪里?「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兩章是證據,他們做到了?!肝┚┮?,允執厥中」是《尚書》里的話,后人把這兩句當作儒家的心傳,這個心傳跟佛家的心傳是一樣的。天臺宗里面講到,「一心三觀」。這一心是講我們的真心、自性;三觀,是空、假、中三觀,圣人做到了空假中三觀。這里底下講到,「亦即佛法空假中一心三觀之實現也」。這個「惟精惟一」,惟精就是假觀,你能專精的,這個惟是思惟,專精的思惟這些我們所思惟的境界,這個境界是假的,但是你要把它看清楚、看透。惟一,這個一是講的本體,是空觀。

        空觀觀照的是本體,本體是空,這個空不是說真的沒有,它是有但是叫空,為什么?我們的六根沒辦法接觸到,眼不能見,耳不能聞,舌不能嘗,鼻不能嗅,身不能觸,連我們的意都不能想,叫不可思議,那是講的自性,這個惟一就是自性,叫空觀。自性叫空寂,就是因為六根接觸不到。眼前的境界完全是自己自性所變現出來的,所以眼前的這個叫假相,我們要明白,假相當體即空。它是自性所變現的,它沒有實在的體性,就好像作夢一樣,夢境的一切現象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沒有體性,你醒了之后它就沒了。你把那夢境拿給我看看,拿不出來,它是假的??墒悄阍谧鲏舻臅r候你又真正看到,所以它那個相還是有的,假有。性是空的,所以你當下從相上能看到它是假的,又看到它的性空,本性是空寂,這叫做空、假兩個觀。

        然后還有中觀,中觀是允執厥中?!冈蕡特手小?,允是我們講應該;執就是所謂捉住,捉住什么?中道;厥是代詞,就是其中的意思。允執厥中就是執中,執其中的意思,不偏空也不偏假,我們拿住中道,這就是允執厥中,所以這就是空假中一心三觀的實現。這個實現就是證據,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實際處,就是效果。那么我們平時要學著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提得起來空假中三觀,眼前境界知道那是假相,不是真的,就是夢幻泡影,是我們的念頭所變現的?,F在量子科學家也證明這一點,他們說宇宙中根本沒有實實在在的物質。物質它分析到最微細的程度,他發現它是由振動產生的,由振動產生了夸克和電子這些基本粒子。然后基本粒子再進行組合變成原子、分子,變成物質,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千世界。宇宙都是什么?分析到最底層就是振動。什么振動?我們意識心的那個念頭波動產生的,科學家現在也都發現這一點,了不起,跟佛法講的已經非常相應。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未來科學發展要依賴佛教,真的沒錯,佛教給他做指導。你看他們現在發展出來的理論,慢慢證實了大乘佛法里面所講的道理,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了解這個情況,知道眼前境界就是念頭振動產生的幻相。你有念頭,所以才會發現眼前有這些境界;沒有念頭了,眼前境界立刻消失。就好像人作夢,突然夢醒,境界立刻消失。你還在那里沉迷,你作夢的念頭不斷,那夢境就不斷。所以眼前這些境界是什么?假的,不是真的,它的體性是空的。就好像作夢,作夢的體性是我們能作夢的心,可是作夢的心你拿給我看看,在哪?你是覓心了不可得,你找不到,假的、空的。但是雖然說空,它是真有,如果沒有,它不會起這個作用,他不會作夢,還是有,但是空的。所以眼前境界就是這樣,念頭所生??墒悄铑^不可執持,沒辦法把這個念頭拿得出來。而且彌勒菩薩在《菩薩處胎經》里面講到,我們的念頭,念念生滅速度極快,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是三百二十萬億個念頭,一彈指,太快速度,所以念頭不可執持,它也是空的。念頭是體,它所現的相,當然更是空的、更是假的。你如是觀察,你就不執著眼前的相,你還會因這些假相而生煩惱嗎?還會生得失的心嗎?還會有控制、占有的念頭嗎?都不會有,知道是假的,作夢。只有愚癡的人他才會生那些煩惱,患得患失。

        有一個笑話,但是這個也很有寓意的笑話。有一個酒鬼很喜歡喝酒,那天喝不到酒,晚上作夢夢到自己有一瓶好酒,他高興得不得了,在夢中趕緊叫他的太太把這酒拿去溫熱,回來喝那個味更加美味。結果他太太把酒拿去溫熱,他等啊等,還沒回來,這一下急了,醒了,他覺得很后悔。他說早知道剛才不要叫太太去溫酒就好,就可以把那酒喝了。你看,這個醉漢真的是迷惑顛倒,把那個夢都當真了,我們凡夫就是這樣,你眼前的境界都是夢,但是你就把它當真了。所以你在這些得失當中,你會患得患失,生煩惱。有了就要控制,害怕失掉;沒有的,就想貪求,這些都是什么?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所以你用空觀、用假觀,幫助你放下,這有好處,這是惟精惟一的意思。

        但是明知它是假,你還得要用中。用中是什么?你現在在夢境里面,你覺悟了,知道眼前境界都是假的,但是該做的事還得做,你還得敦倫盡分,你還得孝順父母,奉事師長,該盡的責任得盡到。做父母的,要養育兒女;做太太的,要相夫教子;做先生的,要有恩義、道義、情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德行都要去努力做到。這夢中,這是什么?表演,表演出來是為了度眾生的。所以你該做的,你做得很努力、很認真,你不會因為這是假的就不做了,那不是,演戲,你要把夢中的戲也得演好,這叫用中,你不會偏空。所以空假中一心三觀,這叫允執厥中。堯正是做到這一點,他也應該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真正是大圣人。但是他還是這樣每天該做什么做什么,做眾生的好樣子,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沒有說,「都是假的,我就不要做了」,他遁入山林,就像前面講的巢許遁入山林,那還是偏空,佛法講小乘阿羅漢就是這樣。他這樣做說明他還沒真正覺悟,他還不是用一心三觀。

        江謙先生的補注還講到,「有而不與,民無能名,空觀也」,這里解釋空假中三觀?!赣卸慌c,民無能名」,這是有天下而沒有把天下當作是自己的。不與,用朱子的解釋是不相關,他就沒把這個當作自己的,有也是無,有而無,無而有,他沒有起那個念頭說自己有,沒有占有的念頭?!该駸o能名」,人民沒有辦法去表述他那種偉大的功業和德行。實際上,不能名的才是常名,那就是自性,那就是真道。但是你講自性,自性這兩個字也不是它的真名,都是假名,真名是不能名,這叫空觀。你知道它都是空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可思也不可議的,這是自性?!赣谐晒?,有文章」,是假觀。雖然自性本空,但是還是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堯帝建功立業,施行教化,這些成功和文章是他的功業,這是屬于假觀,這是相,相是假的。事上有,理是無的;相上是有,性上是空的,這是假觀。

        「菩薩發大悲愿,普度眾生,皆從假觀出。若偏于空觀,則羅漢而已」,江謙先生這里是勸勉我們發大乘心,修菩薩道。菩薩發大悲愿,普度眾生,像地藏王菩薩發愿,眾生不盡,誓不成佛,要一切眾生都度盡,我才成佛道,這大悲大愿。眾生屬于假,假觀。如果舍離了假觀,就不見有眾生。他不離假觀,正是他的大悲心的作用。如果偏于空觀,那就變成阿羅漢,他是不見有眾生,他也不會起那個心要度眾生,自己安住在涅盤當中,他不要出來。實際上,這個屬于偏空,偏真涅盤,不是真正的大涅盤。涅盤是講沒有煩惱的境界,他那是偏真涅盤,佛所證得的才是圓滿的大涅盤,那是空假中一心三觀實際處的效果。

        這章用佛法來詮釋就把它提升得很高,也只有用佛法,我們才能真正明了堯之圣德,那確實不是我們凡夫可以去達得到的。但是我們知道有這樣的境界,向往之,心向往之。那怎么達到?有一種特別法門,釋迦牟尼佛講的,你好好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現前你就入這個境界,那個理非常非常深。要講,可不是短短的時間可以講得出來的,這就是前面講的「可使由知,不可使知之」。我們大家可以去行,念佛誰都會念,行起來很容易,但是不可知之,知太難了。這個理論要真正深入《華嚴》大教,才能夠明了。說明了,還不是全明了。為什么?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里講的,這是「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竟,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九界包括六道眾生,還有聲聞、圓覺、菩薩。菩薩還不能夠完全明了,是諸佛的境界。這一句佛號念下去,凈念相繼,你就成佛了。為什么?因為整個境界全是你念頭在作用,念佛時,就成佛時,這個道理連菩薩都不敢相信。他要修得很辛苦,怎么念幾句佛居然就能成佛,這真的。關鍵在于你能凈念相繼,你能夠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這樣來念,你就凈念,那決定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你就開悟了。開悟了,現前證得堯舜禹的境界,比他們還要高,經上講這叫阿惟越致菩薩,那是七地以上的菩薩。

        【評析】

        堯是中國傳說時代的圣君??鬃釉谶@里用極美好的語言稱贊堯,尤其對他的禮儀制度愈加贊美,表達了他對古代先王的崇敬心情。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圣君。

        則:效法、為準。

        蕩蕩:廣大的樣子。

        名:形容、稱說、稱贊。

        煥:光輝。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