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關鍵詞:論語,雍也第六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

        這是講到孔子的弟子伯牛,他名字叫冉耕,得到了一個惡病,大概是一個晚期無法治療的疾病,孔子前往慰問,?!鹤訂栔?,去慰問他。因為伯牛染上這個惡疾,可能會有傳染性,所以伯牛的家人不愿意讓孔子進病人的屋里去看望病人,所以不得不隔著墻壁,從窗口去相見,。這個「牖」就是窗口,所以『自牖執其手』,是從這個窗口那里握住伯牛的手。然后孔子說:,『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贿@個「亡」有兩種講法,根據孔安國注,這是講喪亡,說伯牛怎么就要死了?「命矣夫」,就是這是天命嗎?這個是亡當作喪亡講。另外還有一個說法,亡是念作無,就是無之,無就是沒有,之是什么?是這個道理,就是沒有這個道理。這么好的人,這個「斯人也」,就是這么好的人,怎么會患這么樣的惡病?這是難道是天命嗎?「命矣夫」,就是命是天命。兩種說法都可以說得過去,其實意思都不會抵觸。

        我們來看《雪公講要》里面有一段說到:,「堯有丹朱,舜有商均,孔子晚年喪子,弟子顏淵亦早死,是皆天命?!?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liji/' target='_blank'>禮記·中庸》:『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可參研?!惯@是把本篇核心的思想點出來了,這一章核心思想。堯是指堯帝,我們知道堯禪讓給舜,堯帝沒有把天子的地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舜。丹朱就是堯帝的兒子,傳說說丹朱他并不賢能,所以父親就決定把位置讓給了舜。根據《史記》的記載,當帝堯逝世之后,因為已經指定了舜做為繼承人,但是帝舜卻希望還是由堯的兒子丹朱來繼位,所以自己就躲到南河之南。結果天下人心歸于舜,還是希望舜來做天子,沒有去理會丹朱,所以最后不得不還是由帝舜來繼位,有這么一段典故??梢姷妹裥乃?,都是有賢德的人。

        這個禪讓的制度也非常的民主,雖然舜不想去做那個皇帝,但是人民的力量使到舜還是做了天子。這是講到堯他有這個丹朱的兒子,證明是什么?圣賢的兒子并不是圣賢,不一定是圣賢,跟我們之前讀到的一章「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那是講到是不賢的父母反而會出賢孝的兒女,堯和舜正好是說明了這個問題。舜的父母不賢不仁,但是舜卻是極其仁孝?!杆从猩叹?,商均是舜的兒子。相傳商均也是不孝不賢,所以舜把帝位禪讓給了禹。堯舜禹三代皇帝,三代天子都是禪讓的。這是舉兩個例子,這是舉什么例子來說明問題?說明圣賢他也皆有天命。天命到底是什么?其實就是因果。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兒子?這個兒子跟他有緣,所以投到你家里做你兒子。所以圣賢也離不了因果,改變不了因果,這才是天命。但是圣人在這個因果當中,他不會生煩惱,不會以為我的兒子不孝就很苦惱了。他也不會自私,不會把這個帝位還是傳給自己的兒子,他就選擇另外的真正有資格、有賢能的繼承人。

        底下又舉了兩個例子:,「孔子晚年喪子?!箍鬃右彩鞘ト?,他晚年喪子,這是白發人送黑發人,確實是令人非常難過的事情。弟子顏淵又早死,這也是對孔子一個很大的打擊,這個打擊比晚年喪子的打擊更重。我們讀《論語》,孔子并不因為喪子而說出非常哀痛的話,但是顏淵死的時候,他卻說出「天喪予,天喪予」,天要滅我嗎?他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得那一種悲哀,證明圣人重視圣賢法脈的弘傳,對于自己的骨肉反而沒有看得那么重。為什么?因為圣人心在天下萬世,真正利益天下萬世,是這個法脈有繼承人,不是自己有骨肉、有后代他就很高興,不一定。舉這些例子,都是說明圣人也有天命。

        只是圣人跟小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圣人他樂天知命,所以《禮記·中庸》這一篇跟我們講一句話,說「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僥幸?!惯@個居易,是講素位而行,就是他能夠平心靜氣,安分守己的來過他的日子。他在天命中能夠修身養性,而不會生出什么妄想,他是俟命,俟是等待,等待命給他安排機遇,這個俟是等待。而且這個等待里面,他沒有一個心說一定要怎么樣,他隨著緣,隨緣度日,他的心是安的,沒有妄念的。小人就不一樣了,「小人行險以徼僥幸」,他不知天高地厚,冒險行事,有非分之企圖,希望能夠僥幸幸得到收獲,這種心理是不對的。為什么?因為沒有僥幸幸的。真正明白因果,就肯定是樂天知命,他會俟命,他不會求僥幸幸。沒有說偶然發生的情況,全都是有必然,有前因自然有后果,凡是果都有因,哪里里能夠僥幸幸可以改變得了?小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冤枉作了小人。他行冒險的,僥幸幸得到的,還是他命中該有的。他命中沒有,沒有得辦法僥幸幸,他冒險行事,可能會遭殃。那君子呢?樂得作君子。他知道一切自有因果,何必強求?所以他樂天知命。

        雪公引《中庸》這兩句,讓我們好好參研,參就是好好去悟。參和研有不一樣,參就是我們不用意識,、不用思考,然后去領悟;研就是研究,研究是用思考。上根的人他用參,這個道理你能當下明白,不明白先存疑,放在心里,不要老是思考。有這么一個疑情在,總有一天有這么一個因緣,你會忽然明白,這叫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這是用參的方法。那你要是不懂得參,那你就用研究,研究變成學者式的方式,他推理,他用邏輯的分析去研究,這樣可以做學術,但是悟性往往被堵住了。所以是參是研,你自己看著辦。

        這里,《雪公講要》里面就這個「自牖執其手」來特別講到,說《朱子集注》當中說因為伯牛在家里是以面君之禮來尊孔,對孔子就好像臣對君一樣,當然孔子不敢當,他身分不是國君。但是伯牛家人對他非常的禮敬,所以孔子就不敢入室,不敢進去屋里面,只能夠是從窗口那里握著伯牛的手。他是說為什么「自牖執其手」,這樣的一個說法。但是雪公做了一個辨明,說這種說法沒有根據,清儒已經辨別清楚了。還有的一個說法,說孔子懂得醫術,所以在窗戶那里拿著他的手是把脈,這個說法也是一種臆測,沒有根據。所以讀《論語》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我們只是要看看這些先儒的批注,然后比較比較哪家說法最有道理,、最可采納。應該來講,孔子想去見,但是因為伯牛有這個惡病,家人不給他進去,這個是比較通情理。

        我們來看蕅益大師批注中說,他是點睛之注,「說一命字,便顯得是宿業,便知為善無惡果?!惯@個點睛點得好。全文這一章它的文眼在哪?就是在一個「命」字,夫子講「亡之」,或者是「無之」,「命矣夫」,這是天命,他說這是天命,這個命字是整個章的眼,、核心。說這個命字,就顯得是宿業了,宿業是前生所造的,孔子是圣人,何嘗不懂得人有三世?他老人家在《易經·系辭傳》里面講,「精氣為物,游魂為變」,就是講人投胎的狀況,。講人是有魂的,父精母卵結合的時候,「精氣為物」,就做為生命的載體?!赣位隇樽儭?,這個魂是我們的神識,我們講一般講靈魂,但是靈魂其實不靈,所以「游魂」用得好?!赣位隇樽儭?,投進去了,就做了一個生命,變成一個生命。所以孔子他也知道人有輪回、有投胎,那當然也就知道人有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三世中我們今生所受的,那是前生所造的業結的果,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鼓阋ハ胫牢磥砟銜惺裁垂麍?,那你現在做的就是,你就知道了。有因必有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自然之理,這就叫命。

        那伯牛為什么有這個惡病?不是他這一生,不是這一生的業果,是他前生的業果,前生一定有造惡。人沒有遇到圣賢之教,往往會胡涂,做出一些惡業,感得今生有果報。今生伯牛能夠跟孔子學習了,不再造惡業了,所以他現在這個病是消他的宿業,來生就好了。所以孔子在這里你看,還是給我們教育,真正是循循善誘,抓住每一個機會點給我們教化,這是圣人,這是圣人的慈悲。抓住伯牛的手就說,「命矣夫」,告訴我們一切都有因果,誰都逃不了因果,哪怕是像伯牛這樣的賢人,他也有因果。圣人也有因果,孔子他晚年還喪子,這不也有因果嗎?但都是宿業,只是圣賢能夠不昧因果,不昧就是他不胡涂,他對因果清清楚楚。所以在遭受惡果的時候,他的心很坦然,他作還債想,他不會怨天尤人,他能樂天知命,這是君子,、這是圣賢。

        所以孔子這里說一個命字,「便知為善無惡果」,這是點出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做善怎么會有惡果?伯牛為什么會有這個惡果?不是他做善得來的,是因為他前生宿業,前生造了惡因,這一生有惡果。那這一生行善,來生有善報,這就把本章的義趣給點明了。實際上圣賢教化都不離因果,因果非常的重要。清朝乾隆年間周安士先生曾經說過,「人人知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刮覀儸F在社會為什么會亂?原因就是缺乏因果教育。要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是大力推廣因果,還有倫理道德的教育。人都能明了倫理道德了,就恥于作惡;人都能夠明了因果了,就不敢造惡,這天下太平了。所以《禮記·學記》中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箛易钪匾氖墙虒W,用什么教?就是倫理道德因果,這就能夠把國民教好。國民教好了,天下大治。

        所以我們講《論語》,里面為什么要采用蕅益大師的批注?不外乎就是把《論語》當中圣人真實義趣揭露出來,處處顯明因果,、處處直指心性,讓我們豁然明白,跳出先儒有一類批注的拘束。當然我們也采用先儒的批注,可是我們也取其菁華而已。對于一些不那么究竟的,甚至不是那么合理的,我們就不要,、不采用。在義趣方面,依蕅益大師,這真正是將《論語》的菁華點出來,所以蕅益大師的批注叫《點睛注》,龍點睛。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的學生??鬃诱J為他的“德行”較好。

        牖:音yǒu,窗戶。

        亡之: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

        夫:音fú,語氣詞,相當于“吧”。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