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子謂韶(1):“盡美(2)矣,又盡善(3)也;”謂武(4):“盡美矣,未盡美也。”

      關鍵詞:論語,八佾第三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講到“韶”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美極了,內容也很好。”談到“武”這一樂舞時說:“藝術形式很美,但內容卻差一些。”

        這是夫子評價韶跟武這兩個樂章?!吨熳蛹ⅰ樊斨姓f,「韶,舜樂。武,武王樂」。韶樂,是舜那個時候所作,這是圣人的音樂;武,是武王那個時候作的,武王也是圣人。這兩個樂章都是盡美?!该勒?,聲容之盛。善者,美之實也」。聲容之盛,盛是盛大。音樂是心之聲,韶樂和武樂都是表現圣人光明盛大的心量,普濟眾生的這種仁慈之心。那說到善,是美之實也,善比美的境界要更深一層,這是完善、圓滿沒有一絲毫缺陷了。

        朱子解釋說,「舜紹堯致治,武王伐紂救民,其功一也,故其樂皆盡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遜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誅而得天下,故其實有不同者」。舜王他是繼承堯王的政治。武王他不是繼承商紂王的政治,商紂王是一個昏君、暴君,虐待百姓,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武王起義師,討伐紂王,將人民百姓從苦難中救出來。舜跟武王所做的做法當然是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功績相同,都是愛民。所以舜時期的韶樂跟武王時期的武王樂,都講到盡美了,因為講到他們的功業是一樣的,都是愛民救民。

        但是舜的德行,他是隨順著自性,這個自性是隨順謙讓之德,舜是繼承了堯的帝位,堯是禪讓給舜,所以「揖遜而有天下」,他不是靠武力去得到天下。講到武王之德,卻是反過來,他是用武力討伐紂王,誅殺了紂王,然后得到天下。所以朱熹朱夫子講,這個「其實有不同」。實在講,這是他一家的見地。對《論語》的這種解釋,所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們來看看雪公老人他是怎么解釋。雪公這里引用《禮記·樂記》里面的話說,「王者功成作樂」,古代的圣王得到天下以后,必定作樂,所謂作樂崇德,來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這種用音樂所表達的功德,當然是與事實相符合。舜得到的天下,是堯王禪讓給他的,所以這個樂聽起來和平,盡善盡美。武王得到天下,是因為伐紂而得到天下,所以這種樂章演奏起來,還有這種殺伐之聲,在這一點上講,武王的音樂不如舜王的音樂那樣調和。但都是反映了圣人的這種功德,所以都是盡美,只是武王的音樂當中有殺伐之聲,就未盡善。

        雖然未盡善,但是武王伐紂,深受孔子、孟子稱贊??鬃釉凇?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zhouyi/' target='_blank'>周易》的解釋當中說到,「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睹献印防锩嬉舱f到,在「梁惠王篇」里講,齊宣王他有一次向孟子請教武王伐紂這回事,就問孟子說,「臣弒其君可乎?」因為文王和武王當時都是商紂王的臣子,封侯,他起義師革命,這是不是臣弒君?臣子殺害君主,這還可以嗎?孟子說,說:「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顾v紂王是殘賊,不能夠再稱他為君,他沒有君之德,只能稱他是一夫。所以我們只聽說武王誅殺一夫,這個人是紂,沒有聽說武王弒君。紂王已經不配做君,武王應該把他推翻。所以可以見得,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稱贊武王伐紂。

        這里可以看到,夫子所講的「未盡善也」,不是講武王他本人,不是講他的德行,而是指他當時這個樂章,武王樂是未盡善,是就音樂而講的,不是就人講的,這個跟朱子所說的不一樣。我們想想,還是雪公老人講的有道理。朱子說,是武王之德跟舜王之德有不一樣,所以講它未盡善。這里實際上不是講武王之德,而是講武王之樂,音樂未盡善;在德行上,兩者相同,都是圣人。

        蕅益大師跟雪公老人的見解是一樣的,他在解釋當中說,他引覺浪禪師的話說,「覺浪禪師曰:此評樂,非評人也」。覺浪禪師是明朝末年的高僧,承嗣禪宗曹洞宗衣缽,他是曹洞宗第三十三世祖師,他也有講過《論語》??梢姷?,古時候的高僧大德都是通儒典的。他在此處就點出來,說夫子說的盡善和盡美,實際上是就音樂而言,不是就人而言。蕅益大師下面說,「蓋韶樂,能盡舜帝之美,又能盡舜帝之善。武樂,能盡武王之美,未能盡武王之善。舜武都是圣人,豈有未盡善者」。這個就講得非常清楚。韶樂這個樂章,能夠表現出舜帝之美,又能表現出舜帝之善。那武樂,它只表現出武王之美,而未能盡武王之善。舜王和武王都是圣人,都是盡善盡美,只是他們的樂章表現,就有的盡善盡美,有的盡美而未盡善。

        蕅益大師又引方外史先生的話說,方外史是明朝萬歷年間的一位大儒。他說,「王陽明謂金之分兩不必同,而精純同。以喻圣之才力不必同,而純乎天理同。此是千古至論。故孟子曰:『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亦是此旨?!故q益大師引方外史先生的話,也是表達他自己的這個觀點。蕅益大師對王陽明先生也是非常的稱贊。明朝王陽明先生是大儒,他的「陽明學說」跟朱子的學說,可以說是分庭抗禮,同樣的受到后人的重視。朱子學說核心是理學,宋朝的程朱理學。王陽明先生的核心在于心學,講到心是宇宙的根源,這個跟佛法非常的相似??梢哉f他的見地高過朱子,這是后后勝于前前。王陽明先生他說到金子(黃金),它有分、兩不一樣,重的、輕的,一個金項鏈可能是輕一點,一個金手鐲就重一點,分兩不同,也不需要相同,做成不同的器具,何必要相同?但是它的純度都相同,都是九九九九的真金。用這個比喻來說明,圣人的才力不一定要相同,他們的做法不一定相同。

        像舜,他是受堯王的禪讓,那是因為什么?他遇到堯王,堯王也是圣人。武王遇到的不是圣人,是紂王,這是個暴君,那他當然不可能禪讓給武王,所以武王是應民心、順天道、起義師討伐紂王。做法不一樣,但是都是本乎天理。在天理上講相同,所以他們倆都是圣人,這個是所謂的千古至論。王陽明先生講的這個話真的是講到了要害,對于這一句,夫子評韶樂和武王樂這個評論,在這里一看我們就能明了,是講到樂不同,不是講他的德不同。

        蕅益大師這里引孟子所說的話,「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惯@是《孟子·公孫丑上》這一篇。這一篇當中,公孫丑問孟子說,伯夷和伊尹,跟孔子是不是等齊的?孟子回答說不同,不是等齊的。伯夷,這是商朝末年的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他把王位讓出去了,他不做君王。后來遇到了武王伐紂,因為伯夷是原來商紂王的臣子,商紂王的諸侯的兒子,結果武王伐紂,等于推翻他自己的君主。所以伯夷最后寧愿餓死在首陽山,也不肯出來幫助周武王,不吃周武王的糧食。這是他的氣節,他的這種忠貞。

        伊尹是商朝初年的大臣,后來得到商湯王的重用,幫助湯王滅了夏朝,建立商朝。湯死了以后,伊尹又輔佐湯的兒子和孫子繼位,幾代的君王都是他來輔佐。最后湯王的孫子太甲繼位的時候,因為太甲不遵守湯王的規定,橫行霸道,結果被伊尹流放。伊尹是幾朝的重臣,他有這種威德,把國君帝王都流放。流放的目的,是讓太甲能夠認真的悔過自新,重新學習湯的法令。結果三年之后,太甲真的改過自新,于是伊尹又把他接回來,給他復位。說明伊尹自己本身并沒有謀奪帝位的野心,他完全是成就太甲,讓他改過自新。

        伯夷和伊尹都深受孔子的贊嘆。所以公孫丑這里問,伯夷和伊尹跟孔子來相比,能不能夠說相同?孟子是私淑孔子,最敬佩孔子。所以孟子說,沒有,不能這么說,伯夷和伊尹不能跟孔子相提并論,為什么?說「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這個話是對孔子極度的贊嘆。結果公孫丑就問了,「然則有同與?」那有沒有相同的?就是說,孔子之前的這些圣人,有沒有跟孔子相同的地方?孟子說:「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p>

        古代君王或者是諸侯,他有他自己的領地,或者是天子有他的天下。真正是圣人,一定是處處循義而行。如果說要做出一樣不義的行為,或者是要殺害一個無辜的人,就能夠得到天下的話,那圣人會不會這么做?不會。這是圣人仁義之心,在仁義之心上來講相同,孔子跟過去的古圣先王存心上相同。所以伯夷、伊尹,乃至堯舜禹湯,在存心上跟孔子相同,在德行上跟孔子相同,只是什么?因緣條件不一樣,所以他們的做法不一樣。那做法不一樣,他們對人類的貢獻,也就不一樣。

        那我們想一想,孔子對人類的貢獻如此之大,乃至于后世之人稱為孔子是「至圣先師」、「萬世師表」。他做到什么?跟他德行相同的人,有,不是沒有!為什么別人沒有稱為是萬世師表,而孔子被稱為是萬世師表?仔細想一想,原來孔子一生做的是教學的行業,所以教學的功德是第一大?!抖Y記》當中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佛家里面講的「一切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就是教學,教學是最殊勝,功德最大。

        教學當中,首先自己要先做。先做到了再說,用身教輔以言教,那這個教學真正才有效果。你看,佛家《華嚴經》末后「普賢行愿品」當中就講這個法供養,七種法供養,第一種就是「如教修行供養」。夫子就是如教修行,他恪守先王之道,克己復禮,一生都是這樣做。然后隨緣教學,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所以有三千門徒跟著他。這門徒中最杰出的有七十二位,七十二賢,他們來一起將夫子之道弘揚出來。所以這個功德無比的殊勝,這是我們應該效法的,使到我們這一生的事業也向著盡善盡美的方向去發展。

        【評析】

        孔子在這里談到對藝術的評價問題。他很重視藝術的形式美,更注意藝術內容的善。這是有明顯政治標準的,不單是娛樂問題。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1)韶:相傳是古代歌頌虞舜的一種樂舞。

        (2)美:指樂曲的音調、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樂舞的思想內容而言的。

        (4)武:相傳是歌頌周武王的一種樂舞。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