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君子(1),不重(2)則不威;學則不固(3)。主忠信(4)。無(5)友不如己者(6);過(7)則勿憚(8)改。”

      關鍵詞:論語,學而第一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這里講到『君子不重,則不威』,「重」就是莊重的意思,「威」是威儀,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儀。換句話說,什么是威儀?莊重就是威儀,輕佻就沒有威儀?!簩W則不固』,「學」就是前面所說的學而時習這個學,學習圣賢之道,而且要時時落實圣賢的教誨,這叫學而時習?!笇W則不固」,「固」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孔安國批注里講的,孔安國是漢代的學者,他講固當蔽字講,蔽就是蔽塞,蔽塞不通,人能夠求學就不會蔽塞。這是講學則不固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這個「學則不固」是連著前面「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連著講的,是講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儀,即使是學也不堅固。后一種說法就是朱夫子的解釋。因此莊重也是對學很重要的。

      怎么樣莊重?『主忠信』就莊重。如果沒有忠信,當然就沒有莊重。所以學以忠信為主,那你自然能莊重,你的學業也能堅固。有堅實的基礎,你這個人就會有威儀,他有實學?!钢髦倚拧?,在鄭康成的批注里面講,主是當親字講,親近,親近忠信之人,就是以忠信之人為師?!簾o友不如己者』,在忠信這方面比不上自己的,你不要以他為師,不要跟他們交朋友,就是不要向他們學習。這樣講法也很好,兩種說法不矛盾。你自己能夠忠信,自然你就愿意親近忠信之人,自然你就不會跟那些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所以忠信是孔老夫子之大道,一以貫之,貫穿了整個圣學之道。人如果不忠信,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實實在在,就很容易作惡,很難以為善。因此學以什么為主?以忠信為主。忠信前面我們已經有所解釋,朱夫子講的「盡己之謂忠」,做事盡心竭力,這是忠。信是什么?凡出言都有誠信,信實。

      程子有一段解釋說,「人道惟在忠信,不誠則無物」。這是講人之道在哪里?在忠信而已。這里的人是真正有圣賢品格的人,如果沒有忠信,嚴格意義上來講就不是人了,與禽獸沒兩樣。所以人之道就在于忠信,忠信是誠?!?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zhongyong/' target='_blank'>中庸》講的「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所以這個忠信就是誠,「不誠則無物」?!溉魺o忠信,豈復有物乎」,如果沒有忠信,那還有什么物可談?全都是虛的了?!笩o友不如己者」,這個無就是禁止的意思,不要,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去學習。為什么?因為古人講的,「友所以輔仁」,你交友是輔助你成就仁德的。如果不如自己的,就是在德行上、忠信這上面不如自己,那你跟他學習沒有益處,反而有損。所以學習必須要有師友,以忠信之人為師、為友,那些不講求忠信的,我們不能跟他為友,志不同道不合。

      底下講『過則勿憚改』?!高^」是過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有過失沒什么奇怪的,只要沒有成為大圣、至圣,肯定有過失。有過失勿憚改,「憚」是畏難之意,就是害怕,不要害怕改過,這是勇敢的人。夫子講的「知恥近乎勇」,知恥是知道自己的過失,有過失是可恥的,我們就要把它改,這就是勇,勇敢。改還要迅速的改,不能猶豫。了凡先生講的,他在《了凡四訓》中說,「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小的過失就好像一根刺扎在肉上,也是很痛,馬上把它挑出來,那得要快速;大的過失像毒蛇咬到手指,要一刀把這個指頭給斬斷,不能讓這個毒攻到心里,那就死定了。所以這是比喻改過之勇猛堅決,不可畏難,不可茍安。

      人之所以不能成為圣人,就是因循二字耽擱了一生。因循什么?就是放縱自己的過失,不肯改過,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過。圣人之所以為圣人,他的秘訣成功的關鍵就是改過而已。所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最大的善就是改過,最歡喜的事情就是聞過,知道自己過。當自己不知道自己過失的時候,有師友來幫助我們,告訴我們過失。告訴我們了,不要怕改。如果怕改,不肯改,甚至要掩藏,那就是《弟子規》上講的,「倘揜飾,增一辜」。有過失,還要掩飾,又增了一條過失,那過失愈來愈多。能夠把它改掉,過失就沒有了,你就向圣賢邁進一步。

      程子說過,「學問之道無他也,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而已」。程子講的學問之道是什么?沒有別的,就是什么?知道自己有不善,就是有缺點、有過失,這是覺悟!覺悟之后要改過,改過是修行,速改以從善,速就是迅速的改掉自己過失,而從其善,斷惡修善,這就是學問之道。成圣成賢不就是這樣嗎?把惡都改掉了,剩下都是善,那就回歸本善,自性就現前了。

      在《論語》里面就有一段話講到,孔老夫子也曾經有過失。曾經有一個人叫陳司敗,向夫子問到說:「魯昭公懂不懂禮?」魯國的國君魯昭公??鬃诱f:「懂禮?!蛊鋵嵤钦f錯了。結果孔子出去以后,這個問話的人陳司敗便向孔子的弟子叫巫馬期作揖,然后就說到:我聽說君子無所偏袒,難道孔子還有偏袒嗎?魯君(魯國國君)曾經娶過吳國的女子做夫人。吳跟魯是同姓的國家,諸侯國里面吳國和魯國都姓姬,因為他們都是周公的后代,姓姬。周公是姬旦,姓姬,女字旁一個臣字,也不是臣字,女字旁的姬?!?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zhouli/' target='_blank'>周禮》里頭同姓是不能通婚的,所以魯君娶吳國同姓的女子做夫人,這是不符合禮的。但是孔子說魯昭公知道禮,那孔子錯了。所以陳司敗講,魯君若是知道禮,那誰不知道禮?換句話說,孔子講錯了,魯君不知道禮。后來巫馬期(孔子的弟子)就把這個話轉告給孔子??鬃邮裁捶磻?一般人可能會編出一百個理由來解釋,魯君是知道禮的,在辯論。但是孔子馬上承認錯誤,他說:「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骨鹗强鬃幼苑Q,稱自己的名字,說我真是幸運,幸運什么?我一旦有過失了,人家就知道,人家就來提醒。

      你看這是聞過則喜,聽到過失,他歡喜。為什么?如果不是別人指出我的過失,我可能就沒有辦法改過了?,F在別人指出我的過失,非常感恩,非常慶幸,歡喜改過,這就是圣賢?!高^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想想善莫大焉,這是最大的善!有什么善能比這個善更大?所以能夠過則勿憚改,他不怕改過,天天歡喜改過,那就是天天向圣人的境界邁步。所以這整段話教導我們學問之道、君子之道。我們來做個小結,我們以游酢,這是宋代的學者,他的話來做小結。他說:「君子之道,以威重為質,而學以成之」。不重則不威,威有威儀,要莊重,這是一個君子他的這種由內而發的一個本質,用學來成就。學之道是以忠信為主。而交友,不跟不如己的人交友,應該交勝過自己的人為友,友以輔仁,幫助自己提升德行。跟仁者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不能夠怕改過,怕改過,那就沒有辦法入德了,你沒有辦法成就了。所以,以這段話「過則勿憚改」來做為小結、總結,最后一句概括了整個君子求學之道。

      蕅益大師為這段話做批注的時候,他下點睛之筆,他的批注叫《論語點睛》,龍點睛。在朱夫子解釋的基礎上,在前賢解釋的基礎上,他又進行升華,他講:「期心于大圣大賢,名為自重。戒慎恐懼,名為威。始覺之功,有進無退,名為學固?!惯@是為我們解釋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的意思,點清楚這個根源。君子如何能重,就是莊重?期心于大圣大賢,期心是立志,立志做圣賢,有這樣的立志,這叫自重。為什么?人本來就可以做圣賢的。孟子講「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本來可以做圣賢,大圣大賢。我們如果沒有立志做大圣大賢,忍心把我們原本可以成圣賢的這個機會放棄掉,把跟圣賢相同的本善本性給埋沒掉,這就是不自愛、不自重。所以立志做圣做賢,這叫做自重,自然他就莊重,人首先要自重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如何有威儀?戒慎恐懼,這叫有威儀。如果我們能知道,起心動念都會有果報,我們就有戒慎恐懼。

      我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新聞報導。這是幾年前在美國新奧爾良,這個地方有一個白人中青年的男子,有一次到酒吧里面去飲酒。結果有兩位年輕貌美的女子來跟他搭訕,這個男子起心動念了,就跟這兩個女子樂呵起來,喝酒。后來沒想到這個酒里面放了藥,所以他最后就不省人事了。等他最后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在一家酒店的房間里頭,躺在浴室的浴缸里面,全身蓋著冰塊。他覺得虛弱無力,幸虧旁邊有手機,他打電話去求救。醫護車把他送到醫院一檢查,發現他兩個腎臟已經被切除掉。原來這是遭到美國黑社會里面的犯罪集團的暗算,她們是專門盜取健康人的腎臟。一個腎臟在黑市里面可以賣到十萬美金以上,這個男子就成為犧牲品了。你看最初的時候,起了淫心,見色而起淫心,不是報在妻女,報在自身上了。一個念頭都會有如此慘烈的果報,就會讓我們掉入陷阱,怎能不戒慎恐懼!能戒慎恐懼,自然就有威儀,見到了女色,保持莊重,保持距離,保持禮度,不會上當。你看有戒慎恐懼,念頭一起,馬上要把它壓住,不讓這個念念相續。不正的念頭是因,后頭的果報是慘烈的,你知道有因果,怎么敢動那些邪念?所以你能夠格物,格什么?把那個欲望的念頭格掉,你的良知就現前,你的意就誠,你的心就正,你的身也就修了,你就是有威儀。修身就是有威儀。

      「學則不固」,這是接著上面「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如果一個人他沒有立志做大圣大賢,就不自重,他不能戒慎恐懼、不能慎獨,他就沒有威儀,那他的學(學業)也不會有堅固,沒有根基,不是實學。所以「始覺之功,有進無退,名為學固」。始覺是念頭剛起的時候,立即覺察,這叫始覺。不正的念頭立即放下,這是始覺合本覺。本覺是自己本有的仁義禮智,這都是本覺,這是性德。但是要靠修德才顯性德,所以始覺之功很重要。念念覺,念念都不迷,只有進步沒有退步,你的學才堅固。

      蕅益大師下面講,「倘自待稍輕,便不能念念兢業惕厲,而暫覺還迷矣。此直以不重,為根本病也」。倘若自己對自己輕忽、放逸了,不能夠念念覺悟,不能夠克制自己煩惱習氣,這個煩惱習氣是屬于我們的業力,沒有戰兢惕厲戒慎恐懼的心態,那可能一對事、境界一現前的時候,第一念覺察到好像不妥當,但是放縱了,因循放松自己,這又變成迷了。第一念雖然覺,第二念跟著迷。第一念覺那是什么?自己良知,本有的良知現前,但是卻被物欲給蒙蔽住,不能格物,這個良知就不能保持,所以又迷了。這段話蕅益大師給我們解釋得很深刻,從念頭上去修行,直接指出君子病根在于哪里?不重,不莊重。這莊重里面就含有立志,人能立志就恥于做出禽獸之行,他就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情欲,放下煩惱,他就能夠在私居獨處當中慎獨,戒慎恐懼。他戒慎恐懼不是說很害怕,怕鬼怕神,不是。當然他知道頭上三尺有神明,曾子講到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a href='http://www.fragilecpr.com/guoxue/daxue/' target='_blank'>大學》里面講的,人即使一個人在的時候,就好像十個眼睛盯著你,十只手指指著你,那怎么能放逸?是真的嗎?真的。有鬼神在旁,怎么能夠欺瞞天地鬼神?孔子說,「吾誰欺?欺天乎?」你在欺騙誰?你難道欺騙天嗎?不要自欺欺人。這都屬于自重的內容。你真能自重了,你的毛病、煩惱、習氣就能夠壓伏住。所以蕅益大師揭示的病根在于不自重。所以重就有威儀,學業就能堅固。

      底下講「主忠信」,這個忠是什么意思?朱子解釋忠是「盡己之謂忠」。蕅益大師解釋更深刻,「直心正念真如」,這叫忠。你看心上一個中字,心不離中道,這叫忠。所以直心正念真如,直心是至誠心,至誠心它里頭生起的是正念,念什么?念真如,真如是自性,自性就是中道,第一義諦。偏離了中道,那就失去正念,那就不是直心,是曲心,委曲的心。你想想,直接從心性上回歸,回歸到自性本覺,那當然做任何事都能做到至誠恭敬,那就是忠。所以直接要從心上去回歸自性,事事都能做到盡忠。

      信是什么?「的確知得自己可為圣賢」,這叫信,信自己能做圣賢。前面講到,你立志做圣賢,這叫自重。你信自己可以做圣賢,這是自信。孟子講到的「人皆可以為堯舜」,你看這個話講得鏗鏘有力。人是講每一個人,堯舜是圣賢,每一個人都能成圣賢,這每一個人當然包括我在內,我可以做圣賢,要有這個信心。信,人之初,性本善,既然是我們的本善,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善,現在回歸本善,有什么不可能的!為什么不去做?這正是自重之處。自重首先你要自信,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圣賢,你怎么會立志做圣賢?那你就不能自重了。不自重,這個學問都是虛的了。

      所以,「既能自重,更須親師取友,勇于改過。此三,皆對證妙藥也」。自重是根本,然后還要親師取友,就是這里講到的無友不如己者,要親近的是圣賢的老師、有仁德的老師,跟忠信的人做朋友,這是第二個,第三個,勇于改過。自重、親師取友、勇于改過,這三者是妙藥,對自己的煩惱習氣是對癥下藥,你就真能成為君子、成為圣賢了。如果怕改過,這叫自輕,不自重。所以怕改過這是大忌,就好像治病似的,你看中醫開藥,對你的癥狀、病癥,對癥下藥,藥到病除,但是有藥忌。藥忌是什么?譬如說很多中藥要你忌口,忌吃那些寒涼的,忌吃辛辣的等等,這是藥忌。如果你沒有注意到忌口的,可能藥力就不夠,那就不能夠對癥,不能夠解決你的疾病。所以藥方、良藥是什么?忠信是良藥。跟那些好的朋友、師友學習,能夠自己改過,這是注意到藥忌了。如果跟不如己的人交友,怕改過,你就犯了忌諱,良藥也不起作用。從這里看到,君子之道,我們看到這些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樣都不可。

      【評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這部分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慎重交友、過而能改等項。作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從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大方、威嚴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視學習,不自我封閉,善于結交朋友,而且有錯必改。以上所提四條原則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過則勿憚改就是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正確態度,可以說,這一思想閃爍著真理光輝,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對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義。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fragilecpr.com]

      (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當有一個斷句。

      (2)重:莊重、自持。

      (3)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為主。

      (5)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過:過錯、過失。

      (8)憚:音dàn,害怕、畏懼。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