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 id="qdhil"></option>
  •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
    1. 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王陽明十句話: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作者:知行君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王陽明說,人為了生存,難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東西,諸如名利、地位。不過,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導下追尋這些,有的人卻只是一門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們的內心永遠盯著那些外物,必然會累得死去活來。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于: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尤其,是下面這十種直接關系現實生活的智慧。

        1、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

        原句: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大意:人應該通過經歷各種事情磨練自己,才能立足沉穩,才能達到“無論動還是靜,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感悟:王陽明告訴我們,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門。因為如果心不靜而躁動,這些躁動就會在做事時被充分地激發出來。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勢必要盡量調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這,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王陽明十句話: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保持心中沉定

        2、與朋友相處,懂得謙讓很重要

        原句: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大意: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會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損。

        感悟:是人都有私心,都會注重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報的,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朋友之間以彼此謙讓為基礎,不僅每個人的利益不會受損,雙方在互幫互助、互利共贏中還能使彼此獲得更大的利益。兩人之間的交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深。

        3、悔悟是人生良藥

        原句:悔悟是去病之藥,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于中,則又因藥發病。

        大意:悔悟是去病的良藥,貴在改正。如果把悔恨留在心里,那又是因藥而生病了。

        感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就是人生的常態,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這就是完整的成長過程。

        4、工作生活忙亂,皆因得失之心

        原句: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于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大意: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并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于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感悟:當今社會,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腳亂、越忙越亂,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自己也困頓不已、狼狽不堪。為什么會這樣?

        王陽明一語道破天機——那只是因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結果,恐懼得到壞的結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顆本來能泰然處之、平和應對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態度。

        5、越不想看書,越要硬著頭皮看

        原句: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藥。

        大意:如果白天做功夫覺得煩躁不安,那么就靜坐。就算不想看書,也必須去看。這是對癥下藥,也是一種方法。

        感悟:膚淺浮躁的心,總是會本能地往舒服上跑。越是貪戀舒服,就越不會成長、成熟,甚至還會更加膚淺浮躁。所以要扭轉這種狀況,就要逆著自己的性子來,越不想做什么,就越要耐著性子去做。這正是對自己心性的磨礪。

      王陽明十句話: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蒙蔽心靈的是物欲

        6、蒙蔽心靈的是物欲

        原句:若無有物欲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欲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大意:如果沒有物欲牽累蒙蔽,只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么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牽累蒙蔽,不能遵從良知。

        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么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欲的蒙蔽。

        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涂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么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7、心正就是少發怒

        原句: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大意:一個人在忿怒時,較容易感情用事,有時會怒得過分,就失去廓然大公的本體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感悟:王陽明這句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易怒、愛怒、暴怒,那都是修養不足的表現。修養不足則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違背了中正之道。這樣的心,有兩個詞可以形容:偏激,邪氣。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氣,則正是矯正涵養之路。

        8、好好吃飯,也是修行

        原句:今人于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大意:現在有些人在吃飯時,即使無事,他的心也經常忙亂而不安定,只因他這顆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

        感悟:這種狀況恐怕比較普遍——一個忙慣了的人,一旦閑下來就會百無聊賴、無所適從,無聊得要死。人這樣,心也是這樣,平常胡思亂想慣了,腦筋就閑不下來,吃飯時、睡覺前也會胡思亂想。

        怎么辦呢?就從安安靜靜做好和享受當下開始,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飯,走路的時候就好好走路,睡覺的時候就好好睡覺。這些,正是收攝心思,正是修行煉心。

      王陽明十句話: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謙虛是一切善的基礎

        9、人最怕一個傲字

        原句:謙者眾善之基,傲者從惡之魁。

        大意:謙虛是一切善的基礎,傲慢是一切惡的源頭。

        感悟:謙為什么是眾善之基?因為一個能謙虛的人,他的心必定是寬容的,他的人必定是有涵養的,他的行為必定是有教養的。那么他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必定都是合乎仁義禮儀的,自然都是善的。

        而傲慢者恰恰相反,他的心必定狹窄陰鷙、封閉自恃,言行之間充滿私心私欲,從而擠壓和傷害到他人,不惡又會怎樣?一謙一傲,值得深思。

        10、不要詆毀他人

        原句: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大意:用言語詆毀他人,這種詆毀是膚淺的。若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只是夸夸其談,虛度光陰,浪費時日,這是在誹謗自己,這樣就嚴重了。

        感悟:耽誤人的其實不是詆毀,而是看不到自己的一顆心狹隘戾氣,不夠寬容和涵養,又把精力放了太多在詆毀上,那么就既在加劇心中惡疾,又沒有時間精力去改善這種狀況。

        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誤了。人心不正,則事事不正,處處都會耽誤自己。其中的值與不值,一目了然。

      關鍵詞:國學人物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王陽明十句話: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fragilecp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军人野外吮她的花蒂,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一,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option id="qdhil"></option>
    2. <ruby id="qdhil"></ruby>
        <source id="qdhil"></source>
        <option id="qdhil"><del id="qdhil"><thead id="qdhil"></thead></del></option>